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锡伯族饮食 锡伯族人忌食狗肉是因为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0
转发:0
评论:0
锡伯族饮食锡伯族人忌食狗肉是因为什么,锡伯族人忌食狗肉是因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但有些人却

锡伯族人忌食狗肉是因为什么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但有些人却不这样认为,甚至会吃狗肉。而对于锡伯人来讲,狗不仅是劳动力,更是伙伴,所以在锡伯族文化中,他们是禁食狗肉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锡伯人对狗如此钟爱呢?他们与狗有着怎样的关系和故事?

锡伯族人是忌食狗肉和禁用狗皮:锡伯族发源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系打牲部落。狗是锡伯族的一种劳动力和忠实的伙伴。平时它为锡伯家庭看门望户,防止盗贼窜入;当孩子们进山时,它能保护小主人的安全;当放牧时几条猎狗可保护上百只的羊群;当夫妇共同上山打猎时,把孩子放在摇车里,留一只狗在下面守护,然后大人带着其它的狗去打猎,这时狗又是猎人的左膀右臂,帮助猎人捕获猎物。

正是因为猎狗忠实的为主人终生服务,永不变心,锡伯族有一句谚语为“狗不嫌家贫”。所以锡伯族对狗是很爱惜的,锡伯族把它当做伙伴和朋友。民族习惯绝对不能杀狗和食狗肉,也不能扒狗皮,做褥子、袜子等,也不允许戴狗皮帽子,所以狗病死了都是挖坑埋掉。这种传统风俗,在锡伯村仍严格延续,如有外族与本民族结亲移居村内。必须尊重锡伯族的习惯,不能杀狗、吃狗肉和用狗皮,否则将驱逐出村。

锡伯族人爱护狗的习俗是怎样形成与传下来的呢?考其历史原因不外是:

第一,狗是锡伯族先民生产与生存斗争中的得力家畜。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在狩猎过程中,狗就为搜寻、驱赶直至捕获野兽,发挥着重要作用。日久天长,在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上,对它产生了爱惜的感情,并逐步演化为习俗。

第二,狗是锡伯族先民走出大兴安岭的群山密林来到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的引路“神兽”。走出深山来到河谷,从狩猎经济跨到渔猎与游牧,是锡伯族先民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其中狗又立了大功。

第三,狗在援救鲜卑成皇帝拓拔毛的逃难中立有奇功。传说拓拔毛年轻时,曾被西汉宣帝发兵攻伐掠去,在平陵侯范明友家为奴,因他的两个足心长有五颗红痣,被看成“未飞真龙的一朝天子”,范明友发现后,欲将其装入木笼囚车,押往京城邀功。拓拔毛听信儿后连夜逃走,钻进一柴洞躲藏。范派兵追拿,幸有一只大黄狗堵住拓拔毛藏身的洞口,才免于难。后来,拓拔毛成为成皇帝后,便颁诏天下,封家犬为神犬,族人不准伤其身,食其肉。现代锡伯族人沿袭了古代拓拔鲜卑人留下的习俗,进而在狗死后为其筑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锡伯族饮食锡伯族的发尔合芬是什么
锡伯族人离不开的食物:发尔合芬发尔合芬是锡伯族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如果有客人来到家里,锡伯族人也会拿出发尔合芬来招待客人。这样既可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又能让客人品尝一样锡伯族的美食。在锡伯族朋友家里作客,主人会请你吃一种发面薄饼“发尔合芬”。发面饼是锡伯族人最喜爱的食物,它松软又香,是每日不可缺少的主食。发尔合芬做法简单,但很辛苦。每晚在睡觉之前,锡伯族妇女要发少量的面,并要揉好,第二天清早再擀成薄饼,用文火烤。面发得过火了,饼就会发酸;火候过大了,饼就会糊,掌握好火候和酸碱度不容易。烤饼用尖底锅和平底锅均可,烤时,锅底稍抹一些油,其味道更香。在农村锡伯族人多用麦草或柴禾作燃料,容易掌握火候。这种发面饼大小不一,根据人口多少和锅的大小来定。大的发面饼直径可达60多厘米,小的直径20-30厘米。吃时一般忌用刀切,而是用手撕成小块。这种饼随吃随烤,一般不吃隔日饼,所以总是保持松软、...
· 锡伯族饮食锡伯族的饮食有哪些禁忌
锡伯族的饮食禁忌健康是人们每天关注最多的,吃什么、怎么吃也是人们最在乎的话题。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不同的,里面也包括了一些禁忌。那么锡伯族的饮食禁忌是什么呢?本期锡伯族文化为你揭晓答案,不要错过咯。锡伯族在日常生活中喜食面食。发面饼在锡伯语中为“发拉哈额分”,又称“锡伯大饼”,锡伯族人几乎每天都要吃。这种饼用面粉、碱面和水制成,在锅中烙出来,一般直径在三四十厘米,厚度约一厘米,带有烙制花纹的叫做“天”,另一面则是“地”。这种饼的吃法很讲究,食用时必须“天”朝上、“地”朝下,掰成四块,体现了锡伯族的天地观念和民族习惯。锡伯族人开的饭店一般都有“锡伯大饼”,很受欢迎,在一些地方甚至是“限量”销售。如果不是去得早或提前预定,很难买到。在察县,记者就无缘品尝,只能通过图片和他人介绍来了解这一美食。除了“锡伯大饼”,全羊席是锡伯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全羊席的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盛在碗里的菜...
· 锡伯族习俗锡伯族人"卖小孩"是什么意思
锡伯族人"卖小孩"习俗过去,锡伯族人家里要是有小孩夭折了,之后再有小孩出生时,母亲的眼睛就会被蒙上,小孩一出生即被抱走不能被母亲看到。随后小孩将被送到村庄里另一户人家寄养,这户人家会精心照顾这个小孩7天。到第7天早晨,寄养了小孩的这户人家就要套上牛车带着小孩在村庄里转上一圈,边赶牛车边喊“卖小孩了,卖小孩了……”声音在村庄里回荡,让所有的人都能听到。走遍了村庄里的大街小巷之后,牛车就会赶到小孩父母家门口,又有人开始大喊“卖小孩了……”,叫过几声之后,院门开了,小孩的家人会出来询问这个小孩怎么卖,这时候母亲要待在家里还是不能见这个小孩。寄养小孩的那户人家就会出价“我们的这个小孩可是个小宝贝,你想要就拿50担谷子,50担高粱,50条金子,50锭银子,你买不买?”小孩的家人上前看看一个星期未见的宝贝孩子,当即答应买下这个小孩。卖小孩的牛车在门口等待,小孩的家人则回屋筹集对方开出的价码。不一会儿,...
· 锡伯族饮食锡伯族的全羊席有什么特点
锡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全羊席锡伯族中最具代表的全羊席,是跟满汉全席是一个意思,都是由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组成一桌宴席。一桌满汉全席可以让你吃遍大江南北,而一桌全羊席却是能让你吃遍羊的每一个地方。锡伯族全羊席是该民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是锡伯族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全羊席的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盛在碗里的菜肴”。2009年,全羊席作为传统技艺类被列入新疆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主要用料为羊的心、肝、肺、大肠、舌、血等,共12道菜,做法考究,风味独特。锡伯族全羊席这个菜肴是用羊身上的做的,需要新鲜的羊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朵,羊肚,羊蹄,羊血,血清等材料。每种材料做两种带汤的菜,分被盛在16个瓷碗里。锡伯族全羊席不能盛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食物温度诱人。每碗菜上要撒少许香菜和葱花,用来装饰和提味。品位时还配有各种蔬菜腌制“花花菜”和美酒,看起...
· 锡伯族文化锡伯族人为什么崇尚关公
锡伯族群众视关公为心目中的英雄,崇尚之至,喜爱有加。据老人说,一部手抄本的《三国演义》可换得一匹骏马,可以想见关公在锡伯族群众社会生活和心中的地位一本年代久远的《三国》在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的锡伯族西迁博物馆内,我们在一堆发黄的线装锡伯文手抄书中,发现了一本《三国演义》,封面虽已经发黄,墨色汉字繁体字的书名“三国演义”四个大字却赫然醒目。这本书的具体出版年代无据可考,察布查尔县文管所所长安素只说是年代久远。安素还告诉我们,锡伯族群众不只是喜欢《三国演义》的故事,而且极其崇尚关羽“忠义神勇”的精神。在清朝,每个牛录都祭有关帝庙,锡伯族军民每年都要祭祀关公两次。金泉镇文化馆馆长佟春尔也说,很多锡伯族人都对《三国演义》的故事耳熟能详。在一些牛录,每逢茶余饭后,都会有锡伯族说书人在树下开讲《三国演义》,围观倾听的人围得密密匝匝。像什么“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等故事,很多人都会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