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鄂温克族婚俗 鄂温克族婚礼是怎样进行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鄂温克族婚俗鄂温克族婚礼是怎样进行的,迎娶  结婚前的晚上,女方把近亲都请来举行宴席(宴席中所用的羊、酒等一般由男

  迎娶

    结婚前的晚上,女方把近亲都请来举行宴席(宴席中所用的羊、酒等一般由男方提前送到),宴席叫“介绍女婿”。女婿要为各位长辈和兄长敬酒。宴席上前来的亲戚给将要出嫁的姑娘送礼物和祝福。送礼结束后,人们都怀着留恋姑娘的心情,快乐地跳起“阿罕拜”舞,唱起送姑娘的歌,直到天亮为止。

  结婚那天,男方父母委派“突儒胡达”(也叫“达胡达”,男主婚人,多由叔叔担任,)、“杰胡达”(次男主婚人)和“突儒胡都古”(也叫“达胡都古”,女主婚人,多由姑姑担任,)、“杰胡都古”(次女主婚人),带领新郎和一些男女青年,用数辆“木拉日特日根”(带篷的勒勒车)形成迎亲车队,每车还有“库图勒胡达”(赶车的亲家),去女方家娶亲。但不能空手去,需带酒肉等礼物,叫“古个日布讷仁”。

  过去,辉河地区这天男方应带一只羊和几十斤酒到女方家做客,并举行宴会,新女婿给岳父母及长辈敬酒磕头。女方宰一只羊招待,并给新郎换一身新衣,若是富裕人家,还送给新郎一匹马和全套鞍具。

  使鹿鄂温克人在要到结婚日期时,男方的“乌力楞”不管距离有多远,一定要搬到和女方“乌力楞”约一里左右的地方,由男方“乌力楞”通向女方森林的两旁树皮用刀切刮,意味着给新郎开道,叫“奥克特牙,那给楞”。娶亲之日,新郎“乌力楞”的所有人都去女方家。

    由于受俄罗斯人东正教的影响,有一位老人拿着耶稣像走在最前头,其后是新郎,再后是新郎的父母和亲戚,最后是牵着驯鹿的人。女方也以同样的队形出来迎接。新郎新娘见面后先要吻耶稣像,然后互相拥抱接吻。到女方家,新郎新娘从男方送来的十只驯鹿中选出两只好的,各牵一只按太阳运行方向绕“仙人柱”三周。宴会后,再到外面唱歌跳舞。当晚,只留下新郎,在女方家过夜。

  送亲

  女方送姑娘前,找个美满幸福、子女满堂的妇女,为女儿分发,带头饰。姑娘出嫁时带四季穿的衣物和装衣物的篷车。

  送亲时,女方父母都不去,也委派“突儒胡达、突儒胡都古、杰胡达、杰胡都古”等,还有“乌娜吉胡都古”(伴娘)、新娘的兄弟姐妹及一些近亲,但忌寡妇和孤身男人。

  当双方接亲和送亲的队伍走到半路时,男方按预计的时间,派几名长者带着酒和食品,在半路上敬引路酒和迎亲酒。到了男方家,女方嫂子和“突儒胡都古”先进屋,把随嫁物品放在新人床上。这时,婆婆端着一碗牛奶迎出门,来让新媳妇喝口鲜奶,并领着新媳妇进屋。其他送亲的人在门口喝完两杯酒后才能进屋。进屋后,送亲的姑娘们围着新娘,坐到新人床上,这叫“达力仁”(意为不让别人看见)。这时,在“突儒胡达”的带领下双方相互敬烟,敬完烟,各自坐到自己的位置,意味着结婚酒宴的开始。

  使鹿鄂温克人的新郎在第二天早晨要先回自己家,随后由女方家父母和“乌力楞”的人牵着十只驯鹿,去送亲。这时,男方的人们出来迎接,新郎新娘再度拥抱接吻,并吻耶稣像。在男方家举行酒宴,宴会后送亲的人都回去,新娘这时才算正式嫁给了新郎。

  通古斯鄂温克人在结婚日以前女方父母准备陪送的衣服、用具,通知族人和亲友来参加送姑娘,由女方将姑娘送去。男方要派人在野外迎接,在野外向女方的来宾敬酒敬肉,双方都有“突儒胡达”和“突儒胡都古”。等女方的来宾进“乌儒格柱”后让座敬酒,并宣布某姓某男与某姓某女今天结婚成了夫妇,然后一同到包外宴席上吃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鄂温克族习俗鄂温克族婚礼是怎样的
鄂温克族在婚姻习俗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和氏族外婚制,一个氏族内部绝对禁婚。有时,虽然不是同姓,通过亲属关系,辈分不同时也不能结婚。过去,贵族的子女和一般普通人家的子女也不结婚,氏族贵族的通婚范围只限于与其他氏族的贵族。鄂温克人的奴隶不能和一般人结婚,更不能和贵族结婚。鄂温克族还有过“姑舅表婚”的习惯,即嫁到其他氏族的女子,把自己的女儿嫁回自己的氏族,叫“还骨头”。鄂温克人也有入赘婚,入赘有两种,一种是长期入赘,即岳父母只有一个女儿,自己年老,无劳动能力,让女婿为岳父母养老送终,女婿的权力和儿子一样,但不改原来的姓;另一种是有限期入赘,即虽然有儿子但年龄很小,不能参加生产劳动,自己也因为年龄过老或因病等原因不能劳动,女婿可以在儿子成人后离开岳父母家,另立门户。入赘后,生的小孩随父姓,不随母姓。此外,据《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鄂伦春人的卡尔他基鲁氏族,属于鄂温克人杜拉尔氏族的一部分,所以与...
· 鄂温克族婚俗简介鄂温克族是怎样求婚的
过去,求婚一般由男方请另外氏族的人当“交西”(媒人)的角色。媒人要能说会道,通晓求婚礼节和一整套专门用语。媒人要带两瓶或四瓶酒(偶数)到女方家,在一番寒暄后,媒人唱着说:我们打算向你们借个酒壶。向女方父母说:没有。媒人说:不是用杯酒来哄你,不是用碗酒灌醉你,而是对长者敬酒,请借个酒壶吧!女方父母说:酒壶是有。媒人说:那就借一个吧!据我们老人说,您家有一个金匣子,金匣子内有一把金剪子,并有使用金剪子的姑娘;我们那里有一位为皇室所爱,神所宠信,持有白玉箭环,拿着彩色弓箭,能射穿山岩的小伙子,想娶你们的爱女为妻。女方父母说:有是有,还不懂什么,还离不开父母,不行。媒人说:我们老人说,和你们交往到木头马镫踏毁,未曾发生过冲突,铁制的马镫虽被磨断过,从来未有过冷热和矛盾,并从古至今没有断过姑舅关系。有两匹马时,双方平分骑用,只有一匹马时,共同骑用。老人让我听到你方和悦的、满意的答复才回去。总之,媒人...
· 鄂温克族婚俗简介鄂温克族的订婚仪式
过一些日子后,男方再派去一人,商量举行订婚日期,到女方家要说:我们的老人们,想在某月某日到您处做客,不知贵方意见如何?对方同意时说:对自动要来的人,我们不加以拒绝;对不来的人,我们也不邀请。派去的人说:我们的老人,以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日衰,而希望自己在世时,看到自己的儿辈成偶。这种希望,只有依靠你们的同意,才能如愿以偿。于是,约定订婚日期而回。订婚叫“伯尔格”,这一天,男方要选五、六人,其中有一个懂礼节和能说会道的人为代表,叫“突儒呼达”,带着一匹马、一只羊、二三十斤酒和一条哈达,按时到女方家。这时女方家已经邀请了自己的至亲等候。来到女方家,突儒呼达说:我们是去充军途中的人,想在您家休息一下再走,要求把锅借给使用一下。女方说:这么多的人,走这样远的路,为何忘了带锅?男方说:曾让年轻人们带锅,而他们竟予忘掉,但我们并未忘带水(指酒而言)。女方说:锅要留下锅底,碗杓也要报酬,你们能承担吗?这...
· 鄂温克族节日鄂温克族是怎样祭敖包的
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过去内蒙古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人们...
· 鄂温克族舞蹈鄂温克族“萨满舞”怎样跳
“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即成为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萨满舞是我国原始萨满教一种祭祀性的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分别表演。其表演的场合,一是治病,二是春节期间预祝来年丰收,三是萨满盛会,类似汉区庙会。鄂温克萨满舞的基本特点为手击皮鼓(即抓鼓),腰部的甩劲不大,步伐多为走步、回旋和蹦跳几种。舞时,边击鼓边念唱祷词或咒词。抓鼓是一种约寸半厚、无把的圆形单面皮鼓。其规格大小,亦可因地因人而异。在南屯鄂温克旗保存的一面萨满抓鼓,它的直径为70公分,厚度为5公分。鼓帮是用榆木弯成,鼓面蒙以兽皮(过去为狼皮)。鼓背面的中心大圈和旁边的小圈用牛角制作,而且圈形完整没有接缝。中心大圈与鼓帮内侧的周边用羊皮细带系牢。另外,在鼓帮内侧的周边上还附有两根粗铁丝,丝上各穿9个小铜钱。舞动抓鼓时叮当作响,与击鼓声融为一体;鼓槌长约35公分,用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