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宗教 鄂温克族的萨满崇拜
鄂温克族宗教鄂温克族的萨满崇拜,“萨满”,在鄂温克语中有知晓、通晓的意思。萨满被认为可以交往于人与神灵之间,
“萨满”,在鄂温克语中有知晓、通晓的意思。萨满被认为可以交往于人与神灵之间,他们能以法术的力量,为病人驱鬼治病,为猎人祈福降恩。
鄂温克族中的每个氏族或大家族中,都有萨满。新萨满一般要在老萨满去世后三年再产生。萨满的继承人通常是老萨满的子女或近亲。当发现有人突然精神错乱,就以为这是成为萨满的征兆。氏族便请另一个老萨满来教导这个未来的新萨满。
在猎区,老萨满教新萨满的仪式很隆重,一般在夏天举行,届时,在撮罗子火位的北边立两棵大树,右边是落叶松,左边是桦树,这两棵树的前边立两棵小树,同样右边是落叶松,左边是桦树。
两棵大树之间拉一鹿皮绳,在绳子上挂祭神的东西,如鹿或犭罕 的心脏、 舌、肺、肝、喉等,在两棵小树上涂上鹿或 的血。撮罗子东边挂一太阳,西边挂一月亮,都是木制的。
另外还挂木制的两个大雁和两个布谷鸟。
一切准备好后,老萨满和新萨满至少跳神三天,以教新萨满领神。这种领神仪式,三年内要进行数次。三年后,新萨满的法衣、法帽也逐渐准备齐全,可以独立跳神驱鬼。
此后,新萨满在每三年举行的“奥米那楞”萨满教盛会上,继续受到老萨满的领教,提高法力。举行奥米那楞盛会还有祈求神灵保佑氏族平安和人丁兴旺的内容。
鄂温克族萨满平时和其他人一样,靠打猎等劳动生活。为别人跳神治病,驱鬼祈福,也只有少量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鄂温克族舞蹈鄂温克族“萨满舞”怎样跳
“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即成为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萨满舞是我国原始萨满教一种祭祀性的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分别表演。其表演的场合,一是治病,二是春节期间预祝来年丰收,三是萨满盛会,类似汉区庙会。鄂温克萨满舞的基本特点为手击皮鼓(即抓鼓),腰部的甩劲不大,步伐多为走步、回旋和蹦跳几种。舞时,边击鼓边念唱祷词或咒词。抓鼓是一种约寸半厚、无把的圆形单面皮鼓。其规格大小,亦可因地因人而异。在南屯鄂温克旗保存的一面萨满抓鼓,它的直径为70公分,厚度为5公分。鼓帮是用榆木弯成,鼓面蒙以兽皮(过去为狼皮)。鼓背面的中心大圈和旁边的小圈用牛角制作,而且圈形完整没有接缝。中心大圈与鼓帮内侧的周边用羊皮细带系牢。另外,在鼓帮内侧的周边上还附有两根粗铁丝,丝上各穿9个小铜钱。舞动抓鼓时叮当作响,与击鼓声融为一体;鼓槌长约35公分,用藤...
· 鄂温克族舞蹈别具特色的鄂温克族萨满舞
“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即成为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萨满舞是我国原始萨满教一种祭祀性的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分别表演。其表演的场合,一是治病,二是春节期间预祝来年丰收,三是萨满盛会,类似汉区庙会。鄂温克萨满舞的基本特点为手击皮鼓(即抓鼓),腰部的甩劲不大,步伐多为走步、回旋和蹦跳几种。舞时,边击鼓边念唱祷词或咒词。抓鼓在舞蹈中的动作非常丰富,技艺性很强。抓鼓的拿法,是先将左手中指(或小指)插入小圈,然后满把抓住大圈。右手拿着鼓槌。这样,双手就可以随意挥舞。鄂族萨满的抓鼓动作可分为碎打鼓、半转鼓、整转鼓等几种,脚下步伐又可以分为走步和回旋步两种基本形式。碎打鼓,是以左手抓鼓竖在胸腰之间,右手拿鼓槌有节奏地敲打鼓面,向四方鞠躬敬神。然后,舞者坐下将鼓面斜仰,在敲完鼓点后,接唱名为“以洛”的请神曲。半转鼓,即鼓面一上一下的反复...
· 鄂温克族宗教鄂温克族宗教信仰简介
“吉雅奇”神即牲畜之神。鄂温克人认为,牲畜是吉雅奇神赐给的,它是运气之神。吉雅奇神的偶像的在一块方形毡子上用各氏族种马的鬃尾,绣成一男一女两个人形,中间缝有一个口袋,用做盛供物。鄂温克人每年把剪羊耳记子时剪下的部分用线串起,挂在吉雅奇神两旁。出卖牲畜时,留下几根鬃尾挂在吉雅奇神的两旁。秋季宰羊后,要把羊的肩胛骨等挂在吉雅奇神下方,把煮熟的羊胃割下小块装入吉雅奇神的口袋里。也把满周岁小孩的头发剪下来团成团,系在神像两旁。每年正月十五或六月份牲畜膘好时,要祭吉雅奇神,供物是“阿木苏”,即稷子米或大米奶粥。献祭的奶粥必须先由本氏族末出嫁的姑娘先吃,然后大家共同吃“敖卓勒”神即祖先神。传说某氏族的祖先在外出途中被雷电击死后,上半身到天上变成“保勒索洗勒合鲁勒”神,中身在地上变成“谢考达熟勒”神,变成9个“道尔保尔”神。敖卓勒神的偶像是在蓝布上有用灰鼠皮做的太阳、月亮,有9个小人,其中5个是金色的女...
· 鄂温克族的历史鄂温克族的族称族源
据考古学和人类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年,即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族的祖先就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在黑龙江,七游,石勒喀河洞穴中发现了具备鄂温克族体质特征的头盖骨,与头盖骨一起还发现了贝加尔湖地方特有文化与装饰,符合鄂温克人的传说。传说中鄂温克人的祖先生活在勒拿河、“拉玛”湖(即贝加尔湖)。另一传说,他们的故乡在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总之,鄂温克人生活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山林中,使用弓箭、扎枪,从事打猎和捕鱼。食物用火烧着吃,或把石头烧热,放入盛水的皮桦桶中煮肉吃。取火用两块石头打击出火星,用桦皮纤维引火。住桦树皮盖的“撮罗子”。当时正处在母权制氏族社会阶段。他们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北朝与隋唐时期室韦各部中的某些地理、习俗与鄂温克族有渊源关系的部落,特别是其中的“北室韦”、“钵室韦”、“深未沮室韦”,以及唐代在贝加尔湖东北苔原森林区使鹿的“鞠”部落等。后...
· 鄂温克族的节日鄂温克族的火神节
火神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索伦一带鄂温克族人的节日。过节时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节日里,家家都要杀一只肥羊,选最好的胸脯肉和羊头,放在火上烤,以供祭火神,全家老小向火堆叩头,供祭后,各家尽兴享用火烤的佳肴。传说很久以前,鄂温克人不知道怎样使用火。有个猎手打猎时无意中走进了一个盘踞着许多蛇的大石洞。他出洞时,世上已过了许多年,但这时他竟然能听懂神仙的语言了。猎人看见两座毡房,一座是富人的,一座是穷人的。他进穷人的毡房作客,听见火神的言语,说是要惩罚那个贪得无厌的富人。晚上果然显灵,火神惩罚了富人。猎人将事情的真相告诉穷苦的牧民们。后来牧民们开始崇敬火神,并把十二月二十三日定为火神节。鄂温克族的“米阔鲁”节“米阔鲁”。通古斯鄂温克人的“米阔鲁”和索伦鄂温克人的“伊木讷”是同一个节日,是鄂温克人庆祝牧业丰收的节日。“伊木”意为耳记,耳记有多种剪法,各家的耳记都不一样。5月的草原铺满绿草鲜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