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鄂温克族的摇篮是怎样的一种手工艺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9
转发:0
评论:0
鄂温克族的摇篮是怎样的一种手工艺品,鄂温克家庭的婴儿出生几天后,就开始生活在摇篮中,周岁之后,爬出摇篮,开始走路

  鄂温克家庭的婴儿出生几天后,就开始生活在摇篮中,周岁之后,爬出摇篮,开始走路,但睡觉还是在摇篮里,直到两岁或两岁半。

  鄂温克人的摇篮(鄂温克语,叫额莫贺),是用乌勒特毛(山丁树)或西勒特毛(红柳树)制成,呈长圆形,长约90公分,宽约35公分,边高约8公分。摇篮的底部由两块薄扳接成,从中部开始徐徐向上,接角处与平面呈45度角,婴儿的头枕部不用木板,在其部位的边上凿出针眼,缝上用红、绿、黑颜色的线绣出蝴蝶花纹或云纹图案的布。摇篮头部的背面挂上串起来的鸡或野鸡腿骨、鹰爪、雄野猪獠牙(哈皮兰)等。摇篮头部左右两端各缀上三条五颜六色的串珠。摇篮头部以下的两个木边上,凿几处孔穿上细皮绳,再系宽布绳,以便将孩子捆绑在摇篮里。

  定居区的鄂温克人在屋内房梁上备有一根长长的用公狍脖皮制成的皮绳(奥勒根),不用时高高的系上去,这跟皮绳的两端有特制的铁环或铜环(钢古),专门用来钩住摇篮头尾两端的环形皮绳,使其稳稳当当地挂起来悠荡。这种铁或铜环制得非常精致,还刻有花纹,尤其用久了的铜环,越发闪着黄色的光亮,宛若一幅精美的艺术品。狩猎鄂温克人,将摇篮挂在“仙人柱”内母亲铺位的横杆上。迁移时母亲将躺在摇篮的婴儿驮在驯鹿背上。到了宿营地,在还没搭起“仙人柱”前,将摇篮挂在树上。

    夏天鄂温克人在摇篮的上面覆盖薄布,以防蚊虫叮咬婴儿,冬季覆盖厚布或皮子,以防寒气袭人。为使覆盖物与婴儿面部有一定的间隙,在摇篮的上半部安上半圆形的细木杆(玛力兰),使覆盖物隆起。

  鄂温克人认为,摇篮用的时间越长孩子睡在里面越舒服,有的家庭要给几代人的婴儿使用,当孩子出摇篮后,还兴外借,不让摇篮空着。谁家生了孩子需要用摇篮,就来借。还摇篮时,一般不空手来,在摇篮上面放些点心或别的食物。

  当婴儿哭闹或受了惊吓时,勤劳的母亲便将摇篮底部的专门用来悠荡的长皮绳套在脚上来回拽动,边做活,边哼着胸中溢满慈爱的曲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鄂温克族习俗鄂温克族婚礼是怎样的
鄂温克族在婚姻习俗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和氏族外婚制,一个氏族内部绝对禁婚。有时,虽然不是同姓,通过亲属关系,辈分不同时也不能结婚。过去,贵族的子女和一般普通人家的子女也不结婚,氏族贵族的通婚范围只限于与其他氏族的贵族。鄂温克人的奴隶不能和一般人结婚,更不能和贵族结婚。鄂温克族还有过“姑舅表婚”的习惯,即嫁到其他氏族的女子,把自己的女儿嫁回自己的氏族,叫“还骨头”。鄂温克人也有入赘婚,入赘有两种,一种是长期入赘,即岳父母只有一个女儿,自己年老,无劳动能力,让女婿为岳父母养老送终,女婿的权力和儿子一样,但不改原来的姓;另一种是有限期入赘,即虽然有儿子但年龄很小,不能参加生产劳动,自己也因为年龄过老或因病等原因不能劳动,女婿可以在儿子成人后离开岳父母家,另立门户。入赘后,生的小孩随父姓,不随母姓。此外,据《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鄂伦春人的卡尔他基鲁氏族,属于鄂温克人杜拉尔氏族的一部分,所以与...
· 鄂温克族婚俗简介鄂温克族是怎样求婚的
过去,求婚一般由男方请另外氏族的人当“交西”(媒人)的角色。媒人要能说会道,通晓求婚礼节和一整套专门用语。媒人要带两瓶或四瓶酒(偶数)到女方家,在一番寒暄后,媒人唱着说:我们打算向你们借个酒壶。向女方父母说:没有。媒人说:不是用杯酒来哄你,不是用碗酒灌醉你,而是对长者敬酒,请借个酒壶吧!女方父母说:酒壶是有。媒人说:那就借一个吧!据我们老人说,您家有一个金匣子,金匣子内有一把金剪子,并有使用金剪子的姑娘;我们那里有一位为皇室所爱,神所宠信,持有白玉箭环,拿着彩色弓箭,能射穿山岩的小伙子,想娶你们的爱女为妻。女方父母说:有是有,还不懂什么,还离不开父母,不行。媒人说:我们老人说,和你们交往到木头马镫踏毁,未曾发生过冲突,铁制的马镫虽被磨断过,从来未有过冷热和矛盾,并从古至今没有断过姑舅关系。有两匹马时,双方平分骑用,只有一匹马时,共同骑用。老人让我听到你方和悦的、满意的答复才回去。总之,媒人...
· 鄂温克族节日鄂温克族是怎样祭敖包的
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过去内蒙古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人们...
· 鄂温克族婚俗鄂温克族婚礼是怎样进行的
迎娶结婚前的晚上,女方把近亲都请来举行宴席(宴席中所用的羊、酒等一般由男方提前送到),宴席叫“介绍女婿”。女婿要为各位长辈和兄长敬酒。宴席上前来的亲戚给将要出嫁的姑娘送礼物和祝福。送礼结束后,人们都怀着留恋姑娘的心情,快乐地跳起“阿罕拜”舞,唱起送姑娘的歌,直到天亮为止。结婚那天,男方父母委派“突儒胡达”(也叫“达胡达”,男主婚人,多由叔叔担任,)、“杰胡达”(次男主婚人)和“突儒胡都古”(也叫“达胡都古”,女主婚人,多由姑姑担任,)、“杰胡都古”(次女主婚人),带领新郎和一些男女青年,用数辆“木拉日特日根”(带篷的勒勒车)形成迎亲车队,每车还有“库图勒胡达”(赶车的亲家),去女方家娶亲。但不能空手去,需带酒肉等礼物,叫“古个日布讷仁”。过去,辉河地区这天男方应带一只羊和几十斤酒到女方家做客,并举行宴会,新女婿给岳父母及长辈敬酒磕头。女方宰一只羊招待,并给新郎换一身新衣,若是富裕人家,还送...
· 鄂温克族饮食鄂温克族独特的肉食是啥
1、手把肉。手把肉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吃法。其制作方法是将生肉放入清水中煮,煮手把肉的汤中不放盐,但有时要放一些土豆。吃手把肉时需要配一些调味品,有韭菜花、菜末或辣酱等,也可以在肉汤中放盐蘸着吃。手把肉的吃法是用一只手拿着煮熟的带骨的肉,另一只手拿着小刀将肉割成小块,蘸调料吃。割肉时的刀法还有一定的讲究,不能把刀口向着别人,更不能用刀尖指着别人说话。每次牧民们在宰杀牛羊之后,都要吃一次手把肉和灌肠,就是杀猪后也要吃一顿手把肉。2、灌肠。鄂温克人的灌肠有多种,用不同材料做成的灌肠其名称也不同。灌血肠,鄂温克语叫“色额其”,做法是把收集的血块用手捏碎,捏碎后的小碎块除掉,把一些牛或羊的油脂剁碎放入,再放一些葱花、盐等,灌入肥肠和大肠中煮熟,吃着非常香。还有把肝肺剁碎放入葱、盐和调味品做的灌肠,叫“额热尔吉”,这种灌肠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有切肉条装入肥肠中做的灌肠。此外,也有把羊肉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