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满族历史 “勿吉”与“靺鞨”时期的满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9
转发:0
评论:0
勿吉与靺鞨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史载勿吉初有数十部,后逐渐发展为粟末(今松花江)、白山(今长白山)、伯咄(即伯都讷,今扶余县)、安车骨(今阿什河)、拂涅(今牡丹江一带)、号室(今绥芬、穆伦二河流域)、黑水(今黑龙江下游)等7大部。而隋唐时勿吉虽已改称靺鞨,其7部的划分与名称则相同。故知勿吉—靺鞨是不同时期对同一民族名称的不同译写形式。勿吉—靺鞨,与肃慎、挹娄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北魏至隋及唐中叶(5世纪至8世纪中叶)分布也与肃慎、挹娄略同,而史籍所载地理更加明晰:主要分布在东临日本海,西至嫩江,南至长白山,北达黑龙江口及鄂霍茨克海的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勿吉人将扶余残部追逐到东流松花江以北,一部分勿吉人即南迁到松花江中游扶余人故地。早自北魏起,勿吉人向中原王朝纳贡,或一年数贡,或间岁一贡,有一次来贡人数多达五百余人。隋时,靺鞨首领突地稽内属,迁...

  勿吉与靺鞨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史载勿吉初有数十部,后逐渐发展为粟末(今松花江)、白山(今长白山)、伯咄(即伯都讷,今扶余县)、安车骨(今阿什河)、拂涅(今牡丹江一带)、号室(今绥芬、穆伦二河流域)、黑水(今黑龙江下游)等7大部。而隋唐时勿吉虽已改称靺鞨,其7部的划分与名称则相同。故知勿吉—靺鞨是不同时期对同一民族名称的不同译写形式。勿吉—靺鞨,与肃慎、挹娄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北魏至隋及唐中叶(5世纪至8世纪中叶)分布也与肃慎、挹娄略同,而史籍所载地理更加明晰:主要分布在东临日本海,西至嫩江,南至长白山,北达黑龙江口及鄂霍茨克海的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勿吉人将扶余残部追逐到东流松花江以北,一部分勿吉人即南迁到松花江中游扶余人故地。

  早自北魏起,勿吉人向中原王朝纳贡,或一年数贡,或间岁一贡,有一次来贡人数多达五百余人。隋时,靺鞨首领突地稽内属,迁居营州,被封为辽西太守。唐初,突地稽又受封右卫将军,并赐姓李氏。唐高宗时名将李谨行,即突地稽的儿子。

  7世纪时,靺鞨白山、粟末诸部役属于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伐高句丽,白山部众多入唐,伯咄、安车骨等皆奔散,部分粟末靺鞨人南移至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定居。

    武则天时,靺鞨人在其首领乞乞仲象率领下东归故地,武后圣历元年(698)乞乞仲象子大祚荣,在松花江上游、 长白山北麓一带建立了政权, 自立为振(一作震)国王。 

    振国居民以靺鞨人为主体, 也有部分汉人、高句丽人。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派崔忻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其所统地区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不称靺鞨,而以渤海为号。

  隋末唐初,黑水部逐渐发展壮大,内部又分为十六部。在大祚荣建立渤海政权的同时,他们也与唐朝建立了联系,屡向唐朝纳贡。

    开元十年(722)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入朝于唐,受命为勃利(即伯力,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州刺史,并为置长史监之。开元十三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置黑水军,次年又置黑水都督府。通过朝贡和世代诸封号,黑水靺鞨人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传播到中国东北部黑龙江下游的广大地区。

  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同仁遗址中,发掘了不少靺鞨人用过的铁锛、铁带扣和部分陶器,形制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非常近似。这说明,靺鞨人在政治、 经济、 文化生活上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比其先人肃慎、挹娄更多。

  勿吉人早期“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已出现了“父子相丞,世为君长”,号称“大莫佛(满语:马法)瞒咄”的部落联盟酋长。

    在7部中处在南部的粟末等部较先进,有农业,种植粟、 麦、 穄,采用“耦耕”的耕作方法,有手推车。同时从事狩猎,畜养马、猪,富者多至数百头,并能酿酒,已具有相当高的生产水平。

    而渤海国学习唐朝制度与文化,最盛时具有5京15府62州,称为 “海东盛国”。处在北部的黑水等部发展较慢,以射猎为业,但已使用铁器,并能自“造毒药,傅矢以射禽兽,中者立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满族先祖靺鞨是怎样创立“海东盛国”的
靺鞨,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先祖。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唐时写作靺鞨。初有数十部,後逐渐发展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大部。主要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和黑水(今黑龙江)一带。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靺鞨经常向汉王朝献贡。各部发展不平衡。黑水靺鞨部居最北面,发展较慢,分十六部,使用铁器,善用自造毒药敷於箭矢,以射禽兽。725年,唐在黑水靺鞨地区置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馀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各部首领为州刺史,唐派长史监领之。海东盛国粟末靺鞨部居最南方,较先进。靺鞨各部发展水平不一,大多以角弓、楛矢射猎为生,凿土穴而居。种植粟、麦、穄等作物,养猪、马,以米酿酒,以猪皮为衣。7世纪初,粟末诸部役属于高句骊。公元698年粟末部酋长大祚荣联合其他族在松花江以东乌苏里江流域,建立渤海政权。后不断向唐王朝遣...
· 靺鞨
历史靺鞨在周代、秦朝到西汉时称为肃慎,东汉至魏晋时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各部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广大地区,东临日本海。汉以来臣属扶余国(挹娄是在黄初中脱离扶余),自北魏延兴五年(475年)勿吉遣使到北魏朝贡后,与中原关系日益紧密,并逐渐兴盛起来。包括扶余、高句丽、百济在内五十余国遣史向北魏朝贡。478年,勿吉人曾朝贡北魏,要求准许其和百济配合,南北夹攻高句丽。北魏朝廷以三方都是自己的藩属,令彼等“宜共和顺,勿相侵扰”。勿吉听从北魏朝廷的谕令,停止对高句丽的进攻。公元493年(北魏太和十七年),勿吉灭亡邻近的扶余,领土扩展到伊通河流域松辽平原的中心,为东北一支强大势力。高句丽灭亡后,唐统治了高句丽之前在东北控制的土地,部分粟末靺鞨人、白山靺鞨人和高句丽人被移居至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后唐代设营州上都督府与饶乐都督府,掌管东北边疆民族事务。公元696年(武则...
· 白山靺鞨
参阅靺鞨女真注释^“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言语独异。常轻豆莫娄等国,诸国亦患之。去洛阳五千里。自和龙北二百余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洛环水,水广里余,又北行十五日至太岳鲁水,又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其部类凡有七种:其一号粟末部,与高丽接,胜兵数千,多骁武,每寇高丽;其二伯咄部,在粟末北,胜兵七千;其三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其四拂涅部,在伯咄东;其五号室部,在拂涅东;其六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其七白山部,在粟末东南。”^营州可能是迁地之一。
· 粟末靺鞨
史书中的粟末部肃慎(挹娄)人曾与高句丽发生冲突而高句丽将肃慎六百余家迁往夫余南乌川。《晋书·肃慎传》说:“肃慎一名挹娄,在不咸山(今长白山)北。”晋朝时挹娄人已到达今延边地区。又据考古界提供的资料看,高句丽于东晋时期在今延边地区的东南部修筑了为防备挹娄人南侵的“边墙”、“长城”,其中一段位于珲春平原北部山丘上,东自哈达门乡太平村西山始,向西延伸横跨珲春北部山区,直到英安乡关门咀子西山,总长约25公里;另一段位于和龙和延吉市北部山区,西自和龙八家子镇丰产始,东至龙井长安镇鸡林北,总长100余公里。挹娄人晋朝时已经控制今延吉、珲春以北地区。挹娄发展到南北朝的勿吉时期。据《魏书·勿吉传》载,在公元475年(北魏延兴五年、高句丽长寿王六十三年)勿吉就已夺取了“高句丽十落”,并密谋与百济“从水道并力取高句丽”。“高句丽十落”今珲春和延吉市地区。勿吉人已对高句丽在图们江流域的统治区发起了进攻。勿吉与百...
· 黑水靺鞨
社会风俗黑水靺鞨人编发,缀野猪牙,以雉尾为冠式,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有车马,田耦以耕,车则步推,有粟麦。”黑水靺鞨人善射猎,用石镞,普遍养猪,富有人家养猪可达数百口。黑水部各部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较先进的部落已出现贫富分化,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外交6世纪末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与高句丽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黑水部大酋长(渠长)阿固郎前往长安,与唐通好,这是见于记载的黑水部第一次派使前往中原。相关条目女真粟末靺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