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满族服饰 满族的荷包有什么讲究之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9
转发:0
评论:0
满族服饰满族的荷包有什么讲究之处,在满语中,荷包被称为“法都”。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没深山老林,同飞禽走

  在满语中,荷包被称为“法都”。

  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没深山老林,同飞禽走兽打交道,因饮食无定,便在腰间挂一个用兽皮做成的囊袋,里面装着食物,上口用细细的皮带子抽紧。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满族的先人走出了山林,开始了农耕生活,皮囊也演变成布囊,演变成用绫、罗、绸、缎等织物缝就的精致而小巧的佩饰,上面绣了花鸟虫鱼,成为后来的荷包。

  形式变了,内容也有所改变,一些荷包里不再装着充饥的食物,代之的是一些一饱口福的小零食。另有一些荷包,则装着香料、烟草。装香料的荷包,又被称为香荷包,是满族青年的定情之物。一对男女相爱了,女方往往要送给男方一个荷包,那个荷包,一定是那个少女满含深情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绣成的。

  烟荷包,有的是待嫁的少女做给未来的丈夫,有的是出嫁以后给丈夫做的。有趣的是,每个烟荷包上,都拴着一个烟荷包疙瘩,其形状如同传说中老寿星拐杖上的葫芦,只是比那葫芦要小许多,长只二寸许,一般为木制,上面刻着各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十分精美。烟荷包疙瘩的作用是防止烟荷包失落。因为当时人们扎的是布的裤腰带,连着烟荷包的葫芦疙瘩由下而上塞到裤腰带里,因为有了那个疙瘩的在上,烟荷包就不会从裤腰带中失落了。

  在满族人中,或春节,或某人某家有了喜事,都有送荷包的习俗,以祝愿吉祥平安。满族男女老少都佩带荷包,但其佩带的方法的位置却是不同。男人的荷包,和解食刀、扇套、火镰等必备的小物品一起挂在腰带的两侧,女子的荷包,一般挂在旗袍上边的第二个纽扣上,年轻的女人或孩子,在挂荷包的同时,还常常挂些小怀镜、香串儿、玉牌之类物件。

    每年到了端午节,荷包就要更换了,更换后的荷包,里面要装雄黄和艾草,有些人,还要把小梳子、小篦子以及核桃、枣木等雕刻的小“五毒”配成一串挂在腰上,据说,可以避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满族服饰满族传统服饰简介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历史上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影响。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代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古代,满族先世的服饰,一年四季...
· 满族的传统服饰
满族的服装主要分为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旗装旗装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旗装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女式的旗装和男式的旗装基本相同,只是女式的旗装多一些装饰。旗装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的服饰,满族的旗装裁剪简单、圆领、前后襟宽大,袖子窄、衣衩长,便于满族人上下马。鞋饰满族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则是穿猪皮或者牛皮靴,年纪较大的老人则多数穿高腰毡鞋。满族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具体的鞋子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佩饰满族人主要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不同的身份佩戴相应的首饰,因此,满族的首饰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帽饰满族女人基本上是没有帽子,男人则有帽子,主要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满族女人冬季用来御寒的);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
· 满族服饰满族“香囊”是什么样的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是满族妇女挂在身上装香料、香花的装饰品。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囊多是两片相合中间镂空,也有的中空缩口。但蹲透气P孔透气,用以散发香味。香囊长约十厘米,宽五厘米,厚二厘米。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百吉)的系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在百花盛开的春夏季节,满族妇女采来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放人香囊中,挂在身上,以闻其香。冬天无香花时节,放上香料、香草,挂在身上提神开窍。尤其在暑天三伏,在香囊中放入紫金锭,既能避暑防瘟,又能防蚊驱虫。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老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由于香囊制作工艺精致、漂亮,满族妇女...
· 满族服饰满族人服饰的主要特点是啥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
· 满族服饰满族女子的服饰有何历史来源和意义
【旗装】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影、电视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旗头】“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