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音乐 壮族马山民歌特点简介
壮族音乐壮族马山民歌特点简介,马山民歌曲调优美、丰富多彩。全县民歌可分为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东部山歌旋
马山民歌曲调优美、丰富多彩。全县民歌可分为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
东部山歌旋律奔放、粗犷,歌调有蛮欢、三顿欢、卜列欢、呼吁欢、了麻欢、大环欢、加方欢、杨圩欢、白山欢等;西部山歌或平稳流畅,或高亢奋进,主要歌调有雪欢、嘹欢、高调欢、排欢、思恩罗欢等。其中三声部民歌被称为民歌宝库中的瑰宝。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流传于马山东部地区的古零镇、加方乡、古寨乡一带及上林邻近地区,群众叫做“欢哈”。
其中常唱的有蛮欢、卜列欢、加方欢、结欢等,其旋律优美,声部间相互协调,音色柔和,风格统一;其结构完整,一声部和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三声部起到陪衬和声作用。
歌词一般是五言四字句和五三五言六句式。严格要求腰脚韵。据学者推断马山三声部民歌最早出现在唐宋,流行于明清时期。1981年,发现公布后,音乐界震动很大,受到音乐专家的高度评价。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多次在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比赛获金奖,2003年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两首歌曲在第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演唱。
还多次进京演出,曾到十几个国家演唱,受到广大观众欢迎。
2004年5月被列为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壮族音乐壮族民歌有多少种形式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4/7aac3eb4-4ba8-4a3e-9f06-d92d89d681b5.jpg)
壮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它不是以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乡民歌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规矩的。比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在夜歌圩里就不能唱。仪式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都是绝对不能颠倒乱来的...
· 壮族文化壮族“壮锦”民族特点简介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4/91495937-bbbf-45f4-b09b-2f0e96de38d7.jpg)
壮锦图案精巧,色彩绚丽,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壮锦以其花纹图案别致,色泽鲜丽,坚固耐用,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驰名中外。壮族民间织锦品种有被面、床毯、背带、挂包、台布、围裙、头巾、衣服边角饰等。1、织造技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琢磨出了一整套壮锦织造技术。他们使用的是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使用的传统小木机,又称竹笼机,机上设有"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用花笼起花为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2、壮锦色彩"红配绿,看不俗",这体现了壮族织锦艺人对壮锦配色的一些要求:既要艳丽夺目,还要经久耐看。壮族多喜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用绿作烘托,有开朗的情调;如以黄绿配置,则艳丽动人。一幅壮锦,常常用几种颜色甚至是十几种颜色搭...
· 壮族音乐壮族“刘三姐歌谣”现状简介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4/c8155396-323e-4eea-b11c-2aaeb87ae33e.jpg)
发展现状"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每年的这一天,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及其他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另外,各种商业贸易、投资洽谈等活动亦逐渐增加,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风尚。届时,岭南壮乡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刘三姐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它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文化史研究价值,还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壮族民歌:壮族的“歌节”“歌圩”是怎样形成的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8/7d9b36d2-f43b-4b28-ab1e-0697d6ea2c47.jpg)
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有时甚至在赶集的路上也形成临时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俗称“歌圩”。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会。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夜,歌声不绝。歌圩的来历,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大旱,田中的禾苗都快枯死了,人们万分焦急,便聚集在一起敲锣打岐,唱歌求神,求天下雨。不几天,天果然下起雨来,这一年,人们获得了大丰收,...
· 壮族民歌:壮族民歌有何历史意义?又有何种类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8/71642e3f-c785-43a0-881f-a87169613e10.jpg)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