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乌孜别克族舞蹈 乌孜别克族特色舞蹈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3
转发:0
评论:0
乌孜别克族舞蹈乌孜别克族特色舞蹈有哪些,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乌孜别克族属绿洲民族,其生活习俗与维吾尔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乌孜别克族属绿洲民族,其生活习俗与族十分相近,其文化与生活习俗均有沿袭承继的成分。乌孜别克族舞蹈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乌帕尔、加扎依尔、夏米来尔、迪尔哈拉奇、塔娜娃尔、木那捷特等。乌孜别克族舞蹈,舞步轻盈、身腰柔软、双臂优美、节奏明快。表演形式很多,有男、女单人舞,单人独舞,也有双人舞和集体舞。与族舞蹈相比,乌孜别克族舞蹈的手臂动作主要在腰部以上,多为两步、三步舞,而族舞蹈上下都有,且大多为四步舞。

  “抖手”、“转手”、“晃手”、“弹指”的运用在乌孜别克舞蹈中最具特色。舞蹈中常用挺胸等方式和眼神的不断变化,强烈地表现舞蹈所演示的内容,以及舞蹈者的心情。木那佳提是传统民间舞蹈,舞者手腕、脚腕及肩部皆系铜铃。舞时铜铃叮当作响,气氛热烈。常用步法有单脚移步、单脚跺步和单脚蹲步等。手部动作尤为丰富。多为一人表演。

  小帽舞

  小帽舞也是传统民间舞蹈。女子独舞,属习俗舞蹈。因时有绣花帽动作,故有其名。舞蹈动作源于劳动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舞时,舞者身着袷袢,动作多用抖肩。常用步法有碎步,点步,富有弹性和棱角。

  哈拉缯

  属劳动舞蹈,亦由妇女表演,多模拟妇女家务劳动动作,如切菜、洗菜等。一般用进退步,情绪欢快、热烈。

  塔那瓦尔

  是在乌孜别克族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的,由女子群舞。其突出特点是每一乐句结尾时均突然停顿。作品表现了乌孜别克姑娘含蓄而热情的风采。作品选用民间的点步走、错步、拍手、跺脚、颤抖前肩、弯腰等富有特色的动作,更不乏面部表情,其眼睛、眉毛的表演尤为动人。舞姿舒展,韵律突出,富有雕塑美。

  此外,乌孜别克族的手鼓舞以手鼓伴奏,节奏明快,如空谷荡音,具有十分别致的风格。《阿衣江》、《乌帕尔》、《他纳瓦尔》、《迪里哈拉奇》、《木那佳提》、《哈拉增》等都是乌孜别族流传甚广的民间舞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乌孜别克族舞蹈乌孜别克族特色舞蹈简介
“木那捷特”一词为阿拉伯语,意为“祈求”、“祈祷”。以该词命名的乌孜别克民间乐曲,是乌孜别克族古老的民间乐曲之一,在新疆各民族中普遍流传。用该曲伴奏的民间舞蹈,也称为木那捷特,流传于伊犁、霍城、喀什、叶城等地的乌孜别克族居住地区。木那捷特多在婚礼、男孩割礼庆贺及各种麦西热莆场合由半专业的民间女艺人表演,舞刀有一定的基本结构,但不同的艺人表演时有不同的处理,即使同一艺人在不同的场合表演时,也常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在路线调度、动作连接组合上有所变化。常见动作有“横移步弹手”、“平开手踏碾步转”、“后蹉步推手”、“进退步翻举手”、“点步叉腰”等。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乌帕尔”曾普遍流传于伊犁、霍城、库车,阿克苏、阿图什、喀什、莎车、叶城、和田等乌孜别克族居住区。现除霍城、叶城等地外,其他地区已不多见。乌帕尔也是乌孜别克族民间传统音乐中一种节奏型的名称。在乌孜别克族《夏希木卡姆》的内部木卡姆中,器...
· 乌孜别克族舞蹈乌孜别克族舞蹈之塔那瓦尔
乌孜别克族与其他民族一样,能歌善舞,舞蹈在传统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节日或娱乐活动中,男女老幼,无拘无束,尽情歌舞。乌孜别克人还常自发举办群众性的歌舞晚会,称“麦西莱甫”。麦西莱甫多选择较宽阔的场地,形式活泼,人数不限,可对舞、单人舞和群舞。舞蹈形式多样,较有民族特色的有“木那佳提”、“小帽舞”、“哈拉缯”等。木那佳提是传统民间舞蹈,舞者手腕、脚腕及肩部皆系铜铃。舞时铜铃叮当作响,气氛热烈。常用步法有单脚移步、单脚跺步和单脚蹲步等。手部动作尤为丰富。多为一人表演。小帽舞也是传统民间舞蹈。女子独舞,属习俗舞蹈。因时有绣花帽动作,故有其名。舞蹈动作源于劳动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舞时,舞者身着袷袢,动作多用抖肩。常用步法有碎步,点步,富有弹性和棱角。哈拉缯属劳动舞蹈,亦由妇女表演,多模拟妇女家务劳动动作,如切菜、洗菜等。一般用进退步,情绪欢快、热烈。“塔那瓦尔”是在乌孜别克族民间舞蹈...
· 蒙古族舞蹈蒙古民族特色的舞蹈都有哪些
蒙古族一直都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草原。草原的广阔给予了他们宽宏的胸怀和豪迈的蒙古族文化,蒙古族的舞蹈也是充满着恢宏大气。这种个性鲜明的特色民族舞蹈常常使人过目不忘。一、太平鼓舞太平鼓,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多于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动作名称有“拜鼓”、“跑走马”、“拉大锯”、“扑堞”、“弹棉花”、“滚元宵”、“赶鸟”、串门”、“滚秀球”等。顾名思义,这此名目繁多、变化多端的击鼓动作,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联。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开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亦有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杂技色彩。二、灯舞、盅碗舞灯舞、...
· 汉族舞蹈汉族舞蹈有哪些
汉族舞蹈通常与唱歌或器乐结合,称为歌舞、乐舞。先秦舞蹈可分为四类:(一)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舞蹈,如《葛天氏之乐》。舞者三人,执牛尾踏舞步而歌,歌舞共八段:第一段歌民之初始,第二段歌燕子,第三段歌草木萌生,第四段歌五谷茁壮,第五段敬天行有常,第六段祈祖先佑福,第七段依靠大地赐予,第八段希望得到最多的禽兽。(二)各时代颂扬祖先业绩的大型乐舞,如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周《大武》等。(三)娱乐的小舞,如《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四)娱神的巫舞,如《代舞》和戴面具驱鬼除疫的《傩》舞。汉代著名的舞蹈:《七盘舞》,以七盘置地而作伎舞,穿插于《百戏》之中演出;《铎舞》,手执铎铃而舞;《公莫舞》,舞者执巾或舞长袖;《髀舞》,用有柄单面鼓作道具的集体舞。还有从巴蜀引进的《巴渝舞》等。魏晋以后,北方《相和大曲》的乐舞有《罗敷》、《何尝》、《夏门》、...
· 侗族舞蹈侗族舞蹈的特点都有哪些
侗族舞蹈的特点都有哪些少数民族一直是我们眼中非常厉害的,他们载歌载舞,他们无所不能,甚至在很多的传奇故事中他们都担当了许多重要的角色。小编就带你去了解侗族舞蹈。本期侗族文化一起了解侗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侗家以人人会唱歌自豪,人们称誉侗族地区是“诗歌的海洋”。村寨中的鼓楼和风雨桥以它们的独特风格,显示着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讲究礼貌、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是侗族人的传统习俗和美德。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侗族节奏艺术主要以敲击节奏的表现形式为主,敲击节奏这种艺术形式是侗族乐舞艺术中个性鲜明、形式完美、极具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早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