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建筑 珞巴族民居有何特色
珞巴族建筑珞巴族民居有何特色,门巴族因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低而热的谷地,所以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子。住房一般
门巴族因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低而热的谷地,所以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子。住房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木头、竹子、草、石块等建盖,既简单又适用。房屋多半是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层小楼,外有晒台,用木板、石块或竹篱笆做墙。屋顶为人字形,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晚上睡觉时,在室内地板上铺上粗毛毯或者兽皮,和衣而卧。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方言差别较大。多数门巴人都能讲藏语。门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藏文。
门巴族村寨相对分散,十几户、几十户的村落,往往分几个居民点。房屋结构因气候差别而略有不同。
门隅一带的住房用石头砌墙,“人”字形屋顶上覆盖木板,加压石板。房屋多为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三层阁楼。以石块、木板或竹篱筑墙,屋顶多为“人”字形。
上层放草和秸杆;下层关牲畜;中层则是一家人的居所。
墨脱地区的门巴族人的住房以干栏结构为主,房屋与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顶,用蕉叶或木板覆盖,再用石板压顶。所有建筑门都朝东,因为他们认为太阳出来就照进家门,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5 分,共有 1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珞巴族建筑珞巴族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3/b838d284-a476-48fa-a4b6-ed92204eb7a1.jpg)
1、集体居住的“一”字形长屋长屋是珞巴族家庭和社会形态的典型表现。长屋呈“一”字形排列有数间或数十间不等,长的可达几十米,一般长屋内住着同一家庭的若干小家庭,每一小家庭占一居室自立火塘,有的部落一个家族住在一幢长屋里。典型的长屋可以分为三类:以崩尼族为代表的“南塔”、以巴达姆族为代表的“莫休普”和“雅胜”。“南塔”是一种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楼居建筑分三层:第一层称为“那贡”作堆放柴火和圈养猪、牛之用;第二层住人叫“郭基”;第三层即顶棚,供存放工具杂物。“莫休普”位于村寨中心,为男性青少年集体夜宿的公房,为保卫村寨之用,同时也是村内重大事项的议事所、大型的集体祭祀仪式和节庆活动场地。“雅胜”则是未婚女子的公房,分为长屋和方屋两种,也是对青年女子进行集体管理奖惩之所。2、小家庭式的小栋房在长屋存在的同时,还有供个体家庭居住的小栋房,分为干栏式和地居式竹屋。干栏式以博嘎尔部落的“乌石”为例,修建时先...
· 珞巴族婚俗简介珞巴族有何奇特婚俗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3/8b33a9fc-fedb-4a24-9b06-466a29373812.jpg)
珞巴族与门巴族的婚姻观有很大不同,他们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由父母决定儿女的终身大事。珞巴族男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订婚大多在孩子七八岁时就进行。一般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亲,可以由男方的父母直接去,也可以委托介绍人去。双方谈妥后即可订婚,订婚时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猪、米、酥油、酒等礼物。订婚后,男方家开始向女方家陆续送去礼金,到成婚年龄,交足礼金就可以迎娶。不过,现在的珞巴族很多年轻人也是自由恋爱了。珞巴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于是狩猎的特殊烙印也打在了婚礼上。从婚礼上的“杀鸡为婚”,就可以感受到珞巴族这一奇特的婚俗。娶亲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婚礼上,新娘、新郎一共要杀三次鸡。并且,看杀后的鸡的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祥纹路为止。第一次,杀早已吊在新郎家木楼前新搭的木门悬梁上的两只鸡。杀过鸡取出鸡肝看纹路...
· 珞巴族饮食珞巴族有何饮食习俗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3/c73aebea-1f6e-42c9-b8a5-0f4aac2f94d6.jpg)
民族饮食文化,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饮食原料的不同,饮食习惯就有明显的差异。珞巴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因此,人民的饮食习俗就受藏族影响较深,但是也有着自己民族的特色。珞巴族生活的喜马拉雅东部山区称作“珞瑜”,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给珞巴族的饮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珞巴族的许多食品来自采集,除种类繁多的野果、山芋、山薯等块根、野菜、竹笋外,这里还生长着珞巴话称作“达谐”、“达荠”、“达白”,汉语称木糌粑、棕心粉等的棕榈科植物,富含淀粉,是珞巴人的主食。珞巴族的饮食制作方法,与他们的原料、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珞巴族生活习俗受藏族影响较深,日常饮食及食品制作方法,基上与藏族农区相同。饭食制作,米类是蒸与焖,面类是烙与烤,菜食制作,肉类是熏烤和炖煮,蔬菜是清煮或生食,没有蒸、炸、烹、...
· 珞巴族文化珞巴族文学有何特点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3/4cada74e-c3b2-4fc8-a603-b530576aed33.jpg)
珞巴族的文学,主要是该民族世代传承的民间口头文学。由于珞巴族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所以,珞巴族文学的原始文学特色极其浓郁。神话,在珞巴族文学中是发展得尤为充分而且保留得也非常完整的一个门类,其中,“开天辟地神话”、“万物起源神话”、“人类诞生神话”、“祖先神话”和“英雄神话”等,应有尽有,各成系列。《九个太阳》,是一则开天辟地神话,讲述了世界出现之时由于天与地婚配而生了九个太阳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的天体观念。《三头神牛》的神话,把大地上的万物,说成是由死去的铁神牛的皮毛、骨骼、血液和内脏变成的。关于人类起源,神话中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人类是大地母的一双儿女婚配而繁衍的后代,二是认为人类是一批短尾猴吃了用火烤熟的食品才变成的。长篇神话《阿巴达尼》是著名的珞巴族祖先神话,由几十个彼此互异而又相关的故事组成,全面地同时又十分生动地展示了珞巴族父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的婚姻形式、家庭...
· 珞巴族建筑珞巴族交通是怎样建设的
![](https://imgs0.zupu.cn/zupuls/p353/daf4a88d-b8af-454a-b805-8ebd2cabaac3.jpg)
河渠道路的交通建设珞瑜地区山高谷深,江河阻隔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从事狩猎和刀耕火种的珞巴族来说,他们的交通工具与设施是简单而实用的。在村与村之间,人们修建了一条条羊肠小道。珞巴人修建道路有一个特点,即总要选择最短的距离,即使翻越一座高山也不走路程远的弯路。人们常常利用雨水冲击形成的水沟或乱石嶙峋的河道,稍加修理即成行走的路。遇上莽丛砍伐开道;碰上陡坡,修筑石阶或搭架拱桥;途径沼泽地或小溪流,砍倒大树横架其上;倘若遇到险峻陡峭的山崖绝壁,常用的方法是架设独木桥。珞巴族的河上交通设施相对较发达,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竹木桥、溜索桥和藤网桥。其中溜索桥和藤网桥是依当地实际特点而创,展示了珞巴族人们高超的架桥技艺。地质地理及生物景观珞巴族大部分人民均集聚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其中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周边的景观最具价值。一是峡谷本身壮丽的姿彩,且由于位于带地区,夏季高温潮湿多雨形成了...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