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赫哲族舞蹈 赫哲族的萨满舞有何宗教色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1
转发:0
评论:0
赫哲族舞蹈赫哲族的萨满舞有何宗教色彩,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这个民族舞蹈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这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发达,舞蹈就成了一种动态的文字。以民族崇拜偶像萨满神为艺术渊源,形成了以萨满舞为主干的舞蹈艺术。萨满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曾经广布欧、亚、美三大洲北部,其基本特征是沟通人神。中国黑龙江流域是萨满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绚丽的萨满文化资源。赫哲萨满,服饰华彩、绘画诡奇、史诗雄浑、图腾狞丽、音乐激昂、舞蹈飘扬。堪称“东北绝唱”。

  萨满跳神时全副神装,胸前背后挂着铜镜,腰系腰铃,脖子上挂着布克春、萨日卡、额其和三种神,“爱米”供在西炕上。萨满手拿神鼓以通神。还有神刀、神杖、龙头杖等神具和祭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尤其在夜间神鼓神咒的声音,容易将人引入幻境。跳神时除萨满外,还有“二神”也是其助手。治病时“二神”在病人背后,两手扶病人的肩上,萨满请神边敲鼓边唱边说,依次猜测是什么鬼作祟,据说猜中了,“二神”便发觉病人的双肩抖动,告诉萨满请神驱鬼。

  萨满于春、秋时节“跳鹿神”亦称跳太平神。意思是求神驱鬼消灾求福,保护全村人丁兴旺,祈求渔猎丰收,有群众集体参加,是很隆重的宗教仪式。具体时间由萨满确定,预先通知大家,如有还愿者准备祭品。“跳鹿神”之日,萨满全副神装,请年轻力壮者手执鸠神杆、鹰神、神偶、神刀击鼓,从萨满家中边跳边唱鸠神歌而出。在屯中跳,到其他人屋内跳,所去人家早有安排,其户数为单数,甚至有的去几十里以外的村屯跳,据说可赶走藏在各村屯里的鬼怪和病魔,以保护人口平安。原来患病许愿而病愈,求子许愿得子者,都在跳太平神时还愿,显得更加热闹。

  萨满舞是萨满信仰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为巫师在祭祀、请神、治病等活动中所做的的舞蹈表演。萨满舞在祷词、咒语、吟唱和鼓声中进行,主要舞段在表现神灵附体时跳出,这时鼓声急促,舞蹈激烈,充满神秘色彩。萨满舞在舞蹈语言、舞蹈道具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反映出渔猎社会发展阶段的状态、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赫哲族的先祖所居之地属于萨满文化区。在他们的神话世界中,动植物、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祖先等,凡是在人们的经验范围现过的事物都有其自己的神灵,人们通过相应的仪式来祭祀它们,以祈求它们或者帮助人类,或者不要给人类带来危险、灾难等。

  按照赫哲族传统信仰,小孩一生下来就有“魂鸟”(赫哲族语言称之为“哈念初坎”),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由鬼怪摄走人的灵魂造成的。因此,他们笃信萨满才能治疗百病,有了病便找萨满跳神。萨满舞因此成为赫哲族求神佑护、驱鬼辟邪、免除灾难,让老百姓幸福安康的重要仪式,表现出赫哲族挑战自然灾害、疾病、恶势力,并与之抗争的勇气和意志。

  如今,随着赫哲人的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很少有人找萨满跳神,就连萨满也几乎找不到了,但萨满舞作为赫哲族民间艺术流传至今。

    赫哲族萨满舞作为萨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宗教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因理性精神和现代社会制度而逐渐丧失,但其作为民族传统和艺术的积淀却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教育、文艺创作、表演、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形式而获得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黑龙江-赫哲族“萨满舞”
萨满舞起源于萨满跳神活动,人们在此基础上创作发展,将萨满舞搬上舞台,成为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舞。萨满舞既承载了原始萨满文化的内涵,又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豪迈奔放的性格,是独具北方民族特色的舞蹈。萨满舞表演
· 赫哲族舞蹈简介赫哲族舞蹈是怎样的
天鹅舞:赫哲人的家乡,有不少沼泽地带,每年春暖花开季节,一群群洁白的天鹅竞相飞来。在民间曾流传过优美抒情的天鹅舞,可惜现已基本失传。据打猎能手葛长胜老人回忆,他幼年时在富锦县的嗄尔当看过妇女跳天鹅舞的情景。她们身穿镶有彩色花边的长袍,随着歌声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舞中时而还有模仿天鹅鸣叫的声音。过去常在年节时,在家中和院里栅栏内载歌载舞。老人记忆的动作有,开始双腿交叉半蹲,双臂伸向两侧上下缓缓挥动,接着双脚向前移动,犹如天鹅在江中自由荡漾,速度变快时,双腿立起前后交错跳动,两臂向上飞舞,好似天鹅相互追逐嬉戏。哈康布力:过去在赫哲族民间还流传一种集体舞,赫哲语称“哈康布力”,“布力”即“跳”、“做”、“干”之意。早年在万里霍通、苏苏屯、富锦嘎尔当一带的年节时,就有很多青年男女跳“哈康布力”舞。此种跳舞,男女双方同意后,即可同跳,不跳的人坐而旁观。由于年代久远,会跳“哈康布力”的人已不多了。其舞蹈...
· 赫哲族舞蹈赫哲族舞蹈有何民族特色
据古代文献记载,赫哲人的先民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质朴、欢快、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赫哲族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幅员辽阔的三江平原和绵延神秘的完达山,以及传统的渔猎生活,赋予了赫哲族人民舞蹈的灵性。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赫哲人创造了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天鹅舞赫哲人的家乡,有不少沼泽地带,每年春暖花开季节,一群群洁白的天鹅竞相飞来。在民间曾流传过优美抒情的天鹅舞,可惜现已基本失传。据打猎能手葛长胜老人回忆,他幼年时在富锦县的嗄尔当看过妇女跳天鹅舞的情景。她们身穿镶有彩色花边的长袍,随着歌声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舞中时而还有模仿天鹅鸣叫的声音。过去常在年节时,在家中和院里栅栏内载歌载舞。老人记忆的动作有,开始双腿交叉半蹲,双臂伸向两侧上下缓缓挥动,接着双脚向前移动,犹如天鹅在江中自由荡漾,速度变快时,双腿立起前后交错跳动,两臂向上飞舞,好似天鹅相互追逐嬉戏...
· 赫哲族文化赫哲族的美术有何特色
赫哲族传统的绘画主要有服饰图案、桦皮器皿图案、风俗绘画等。服饰图案主要有兽形图案、旋涡纹、菱形纹、螺旋纹等,其中螺旋纹图案最多,一般用于装饰胸巾以及袍子的后身和前襟。在桦树皮制品上,也绘有类似装饰图案或花纹。这些图案造型别具一格,构图大方、色彩鲜艳,具有别致的民族特点。风俗绘画生动地展现了赫哲族人早年渔猎生活风貌,他们的衣食住行、宗教仪式、婚葬仪式、节庆状况、信仰习惯等在风俗绘画中得以完整再现,是我们研究赫哲族文化艺术的珍贵资料。街津口民族乡77岁的渔民画家尤永贵绘画的一百多幅大多数是风俗画。岩画是古老的画在岩石上的画。如黑龙江畔萨卡奇——阿梁村地方的岩石上保存着反映赫哲族早期的岩石画。其中一幅上面画有火光、蛇形、日头等,这是原始宗教艺术的杰作,是古代赫哲族祖先精神生活的真实记录。还有画狩猎场面的岩画,其中的人、奔马、动物被画得栩栩如生,十分动人。赫哲族造型艺术比较发达,主要是图案、剪纸、...
· 赫哲族音乐赫哲族民歌有何特征
赫哲族的小调优美动听,无论是曲调和节奏,都会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渔船划行中的轻摇微摆。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几曲即兴的调子。主要曲调有赫尼纳调、嫁令阔调、萨满调、伊玛坎调、白本出调、喜调、悲调、老头调、少女调等。“赫尼纳”是一种民间小调,多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它婉转清丽,悠扬嘹亮,旋律优美。赫哲人凭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长河中,在他们特有的渔猎生活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歌(赫哲语为嫁令阔)就是其中瑰丽的一篇。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几曲即兴的调子。主要曲调有赫尼哪调、嫁令阔调、萨满调、伊玛堪调、白本出调、喜调、悲调、老头调、少女调等。“赫尼哪”是一种民间小调,多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它婉转清丽,悠扬嘹亮,旋律优美。著名的赫尼哪调有《乌苏里船歌》、《春季生产歌》;“嫁令阔”是一种情感纯朴、轻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