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赫哲族建筑 赫哲族共有几种民居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5
转发:0
评论:0
赫哲族建筑赫哲族共有几种民居,赫哲人的住处都选择在沿江两岸向阳的高处,便于捕鱼和接近猎场。“卓”(马架子房

  赫哲人的住处都选择在沿江两岸向阳的高处,便于捕鱼和接近猎场。“卓”(马架子房)、“胡如布”(小型地窖子)和“希日兔克”(大型地窖子)、“撮罗昂库”(尖形的窝铺)等,都是赫哲人捕鱼、狩猎时的临时住所。出于职业性的游动,须随时迁移搭盖。

  “撮罗昂库”是用长约一丈,直径约二三寸的杆子,少则十几根,多至几十根,支撑起架子。然后从底部用茅草一层压一层地苫盖好,形同蓑衣,也有用桦树皮围在四周的。里面东、西、北三面搭铺,北面是上位,是老年人的睡处,东、西两侧是青壮年坐、卧的地方。

  赫哲人住的“胡如布”,是寒带居民较原始、简陋的住所。“胡如布”是向地下挖进约三尺深的坑,坑的大小依住人多少而定,坑顶一般用一、二根粗壮的大木头作梁,搭上檩子、椽子,支起楔形架子,上铺箔条或盖树枝,顶盖培上五六寸厚的土,然后再苫草。向阳的南面开门,门旁也有一小窗子,用以透气和采光。早年,他们惯用鲂鱼皮糊门窗。“胡如布”里面搭火炕,也有搭板铺的。

  建筑在平地上的房屋叫“卓”(马架子房),搭盖的方法与一般住房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卓”的山墙都是向南背北,房门开在南山墙上,门的两侧各有一扇窗子;房内的东、西两边搭火炕。厨灶设在火炕的南端。

    “正房”是卓的发展。房内搭南北相对的两铺火炕;西炕只能摆设箱柜,将祖先、神灵悬挂在这里,以示尊重,不能随便住人。一般人家都在自己住宅的东侧或西侧搭盖“塔克吐”(鱼楼子)。它是用四根或六根支柱做腿,离地三尺多高,支起小房架子,周围用柳条编成篱笆墙,里边可放鱼兽肉干、粮食及捕鱼工具等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赫哲族建筑赫哲族的“撮罗子”啥样
赫哲族是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他们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渔猎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他们的民居上也有所表现。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一般将房屋建在江河沿岸的高处,既便于捕鱼,又可避免江水泛滥的危害。“撮罗子”,用简单的材料如木架支承为“人字屋”,就地而架,随地而建,木架之外放上兽皮为防护材料,也有的人家用草顶,这种“撮罗子”没有外墙,而是将外层与屋顶连接成为一个面,墙即是斜墙也是屋顶,不分外墙与屋顶,两者相连结,构成“人字墙”,东北地区的人叫它为“马架子”。在屋内四面用兽皮挂满墙,一直挂到屋顶,在地面上可铺上几层毡子与兽皮,这与原始人居住方式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这样的房子小,实际上从外部观之,如同稻草编成的,最上部用绳子绑扎,扎深固定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房屋中心部位可以生火取暖。升火时用一个铁架子,用盘承托,火架子上煮肉或在架子上做饭,这与蒙古人在蒙古包里的生活...
· 赫哲族民居啥样?赫哲族居住在什么地方
“夏天住昂库,冬天住地窨”说的就是赫哲族两种比较古老的居住形式:穴居式的较为固定的住所——地窨和临时性的可移动住所——“撮罗子”。地窨,又称地窨子,赫哲族为“胡日布”,主要是冬季寒冷时固定住所。基本建造方法是:往地下挖三尺左右深的长方形土坑,大小宽狭根据人口而定,然后在土坑中间、前、后立起柱脚,架上檩子。檩子用椽子固定,椽子下边架在挖的坑边上,上边钉在檩子上,成“人”字形架。再在上面铺好笤条和草,培上五六寸厚的土即可。门开朝向阳面,门旁有个简单的窗户,早年窗户用去鳞的鲢鱼皮糊上,后来才改用纸,喷上鱼油,显得亮堂而结实。屋内有的搭铺,有的搭炕。这种地窨在冬天十分暖和,但顶多可住两年、一般只住一年而后在下一个冬天之前重盖。1945年以后,黑龙江边居住的赫哲人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常年住地窨,一般都住上了马架子房或土草房。此外,在赫哲族还有一种房屋,也是早期赫哲族常常居住的房屋式样,那就是干阑式房屋,...
· 赫哲族建筑赫哲族习惯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赫哲人的住处都选择在沿江两岸向阳的高处,便于捕鱼和接近猎场。“卓”(马架子房)、“胡如布”(小型地窖子)和“希日兔克”(大型地窖子)、“撮罗昂库”(尖形的窝铺)等,都是赫哲人捕鱼、狩猎时的临时住所。赫哲人的住处都选择在沿江两岸向阳的高处,便于捕鱼和接近猎场。“卓”(马架子房)、“胡如布”(小型地窖子)和“希日兔克”(大型地窖子)、“撮罗昂库”(尖形的窝铺)等,都是赫哲人捕鱼、狩猎时的临时住所。出于职业性的游动,须随时迁移搭盖。“撮罗昂库”是用长约一丈,直径约二三寸的杆子,少则十几根,多至几十根,支撑起架子。然后从底部用茅草一层压一层地苫盖好,形同蓑衣,也有用桦树皮围在四周的。里面东、西、北三面搭铺,北面是上位,是老年人的睡处,东、西两侧是青壮年坐、卧的地方。赫哲人住的“胡如布”,是寒带居民较原始、简陋的住所。“胡如布”是向地下挖进约三尺深的坑,坑的大小依住人多少而定,坑顶一般用一、二根粗壮...
· 赫哲族历史赫哲族民族概况
中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使用赫哲语,属通古斯语系-满语族那乃分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清代称其一部为费雅喀。赫哲人在俄罗斯境外有几支,在俄罗斯称为那乃人(俄语:нанайцы)人数约2万多人,乌尔奇族,奥罗,乌德盖,也是赫哲人,整个东北亚原女真人口总数接近10万人(1989年)。赫哲人,可以分为四部分:那乃、奇勒尔、乌尔奇和奥洛克。那乃这个部分在中国境内东北地区,被叫做赫真的时候更多。俄罗斯部分的那乃人在1860年之后的历史变迁过程,发展为那乃、乌尔奇和奥洛克三部分。要注意的有三点:第一,那乃部分包含奇勒尔人;第二,奇勒尔人由奇勒尔、塞马尔(也可以叫撒玛吉尔)和涅吉达尔三部分组成,涅吉达尔人目前分布在俄罗斯,也成了一个民族,人口在600上下;第三,奥洛克,也叫乌勒日塔、乌伊勒塔,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北海道两个国家,而且,奥洛克语目前日本研究得较好。“赫哲”一词有“下游”...
· 赫哲族
族源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历史上曾有“兀者野人”、“黑斤”、“黑真”、“赫真”(意为:“东方的人”)、“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兀狄哈、“赫哲”、“戈尔德”等不同名称,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明朝时为野人女真的一支。“赫哲”一词最早见于《清实录》。一般认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黑水部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汉族、蒙古族及其他土著等民族成分,在清初形成较稳定的族体。于清末进入阶级社会。俄人说赫哲人分七氏族,所以叫七姓野人。其实他们分为二十二个氏族:苛楞、撒马吉尔、涂墨拉勒、乌第堪、毕日达奇、加克素鹿、尤喀敏喀、珠格、绰格乐、阿勒楚喀、多秦、鄂宁喀、嘎即喇、阿克坦喀、毕尔缅勒、乌札拉、舒木鲁、卢日勒、傅特哈、葛以克日、赫哲。其中有七个最古老氏族(特尔吉尔、贝尔特吉尔、巴亚吉尔、撒马吉、卡尔他吉尔、巴力卡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