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京族是怎样捕虾的?古老的京族虾灯文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6
转发:0
评论:0
京族是怎样捕虾的?古老的京族虾灯文化,虾灯捕虾的方法是在入海口的河滩里摆放虾笼,傍晚时分,在没有阳光的灰蓝冷色调下

  虾灯捕虾的方法是在入海口的河滩里摆放虾笼,傍晚时分,在没有阳光的灰蓝冷色调下,在虾笼里的上方点上油灯,诱虾入笼。

  京族拉大网是京族捕捞鱼虾的方法,京族三岛浅海一带盛产大小黄鱼、马交鱼、尤鱼等,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拉大网捕鱼的生产方式。

  大网长达1000多米,重约4千斤,每张网价值1万多元,是由村里各家各户出资购买。

  拉大网时,要30多人抬网到海边,由网头带头乘船沿距海边70多米远的地方沿沙滩岸线下放。

    最后拉到沙滩,形成一个800多米长的半月形包围圈,几十人各在两头拉,从早上拉到中午12时才将大网拉上沙滩。

  现在一网一般能打几百至上千斤鱼,主要是大小黄鱼、马交鱼等,在七八十年代,曾经有一网打1万多斤鱼的壮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京族文化京族文化具有怎样的特色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为2.25万人,其中广西有2.01万人,占89.37%。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5月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自己的语言,历史上曾使用和借用汉字创造的喃字,但没有完整独立的文字符号体系,绝大多数京族人通用汉语(粤方言)和汉文。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京族人民爱唱歌,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有山歌、情歌、婚歌、渔歌、叙事歌等。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非常优雅动听。京族人喜欢的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京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是同一个族群。京族的祖...
· 京族哈节简介京族是怎样过哈节的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整个节日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把所养的“象”(其实就是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然后留到半夜杀掉,由主持“哈节”活动的头人组织参加“哈节”乡饮,听哈的人(即有资格入席的人按先后次序登记在本子上,每年轮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数,为“哈头”筹办祭品。)各养一头大猪,养时要把猪洗得白白净净,不得弄脏,也不能咒骂,称为“养象”。到了节日...
· 京族历史近代的京族是怎样发展的
京族在迁到江平地区之间已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迁来之后,在京、汉族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下,农业渔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红坎村“哈亭”的碑文上,就有“官事重役,不堪其苦”,“人民饥馑……”等记载,反映了京族劳动人民过去生活的悲惨景况。1840年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我国的大门之后,京族地区长期被法国帝国主义者侵占和统治,在法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京族地区的渔、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京族人民的许多传统工业被迫停业,不少渔民、农民在法帝国主义者的催残下,倾家荡产,流落到当时法帝国主义者统治下的越南海防做,受尽了折磨。解放前国民党的统治更使京族人民遭受空前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对京族劳动人民的榨取,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用粮赋税”、“渔盐海税”、“人丁税”、“过秤税”、“乡保长米”、“自卫班长”等,无奇不有。京族社会长期留下来的以“翁村”为首的长老制度,也被...
· 京族习俗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异祖共祀制京族的居住地并不大,人口并不多,但其姓氏却相当复杂。山心、巫头、澫尾三岛就有30余个姓,仅山心岛就有刘、阮、武、黎、黄、梁、裴、杜、何、李、陈、段、龚、范、施、张、陆、林、等18个姓。据了解,他们当年在越南原籍时一般都是以血缘聚居的,后来由于他们迁来中国的时间先后不同,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因而不得不混杂地居住在一起了。他们一般是为生活所迫而陆续迁来的,经济条件和单家独户的原因,使他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各自建立自己的宗祠,而只好在村里联合共建一座“哈亭”,每村一座,把“本村诸家先灵”请到里面,与其他神祗一起,每年对其进行共祭。京族的这种既共同祀神又共同祀祖的习俗,显然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的,它是“宗祠”习俗的一种变异。京族的“哈亭”是“属于封建性的宗族组织”,尽管它在发展变民异中已不是单纯的某姓或某个家族的“宗祠”,但从它的有关活动中仍可窥见京族的各姓传统家族的某些文化特征。...
· 京族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京族习俗简介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