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京族习俗 京族新郎是怎样赢取新娘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9
转发:0
评论:0
京族习俗京族新郎是怎样赢取新娘的,迎亲是京族婚姻最隆重的仪式,其过程如下:(1)送日子。男家在迎娶前一月或数月

  迎亲是京族婚姻最隆重的仪式,其过程如下:(1)送日子。男家在迎娶前一月或数月,择定“开容”和接亲的日期,用红纸列单,由媒人送至女家。若女家认为婚期过于急迫,便退回日子单,由男家另择日再送;若女家同意,则将日子单留下,准备完婚。

  (2)哭朝。新娘在出嫁前三天或七天就开始哭嫁。一哭叹父母,诉说父母的养育之恩;二哭叹叔婶兄嫂,诉说他们平日给予的教育帮助;三哭叹同伴姐妹,诉说友情和惜别。

  (3)开容。新娘在出嫁的前一天,由一位夫妇双全、有子有女的妇女,在堂屋用红线为她夹去面部的汗毛,并涂上脂粉,意为从此要以新的面容为人妻做人媳了。

  (4)认亲。接亲的前一天(或当天),新郎前往女家正式“认亲”,拜见岳父母,拜见时要取半跪式,头向左侧,不能正视,以示孝敬。礼毕即返回。

  (5)接亲。新郎认亲回来后,男家即组织接亲队伍,并带上两三对预先挑好的男女歌手。女家关上大门,在路口设下三道彩门,每道门都用彩带或红绳来阻拦接亲队伍,并派歌手把守,这称为“歌卡”。接亲队伍必须通过对歌,而且要对得让对方满意,才能通过“歌卡”。三道“歌卡”全通过后,女家的大门才敞开。接着进行欢宴。宴毕,新娘由最亲的兄北背出门,由接亲和送亲的队伍陪同步行到男家,不坐花轿。一路上,走走停停,歌声不绝。

  (6)拜堂。新郎和新娘,男左女右双双先跪拜祖宗,再跪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并唱《结义歌》。最后,新郎和新娘用托盘把槟榔敬献给父母、长辈们及众宾客。礼毕,新郎新娘共入洞房。洞房里,由一位上有公婆下有儿女丈夫健在的妇女来铺床,边铺边说彩话,以图吉利。

  (7)回朝。新娘过门后第三天,和新郎一起,携带鸡鸭和糯米饭回娘家拜见父母,住一晚后返回家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京族习俗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异祖共祀制京族的居住地并不大,人口并不多,但其姓氏却相当复杂。山心、巫头、澫尾三岛就有30余个姓,仅山心岛就有刘、阮、武、黎、黄、梁、裴、杜、何、李、陈、段、龚、范、施、张、陆、林、等18个姓。据了解,他们当年在越南原籍时一般都是以血缘聚居的,后来由于他们迁来中国的时间先后不同,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因而不得不混杂地居住在一起了。他们一般是为生活所迫而陆续迁来的,经济条件和单家独户的原因,使他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各自建立自己的宗祠,而只好在村里联合共建一座“哈亭”,每村一座,把“本村诸家先灵”请到里面,与其他神祗一起,每年对其进行共祭。京族的这种既共同祀神又共同祀祖的习俗,显然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的,它是“宗祠”习俗的一种变异。京族的“哈亭”是“属于封建性的宗族组织”,尽管它在发展变民异中已不是单纯的某姓或某个家族的“宗祠”,但从它的有关活动中仍可窥见京族的各姓传统家族的某些文化特征。...
· 京族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京族习俗简介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
· 京族习俗京族是怎样实行“翁村制度”的
“翁村制度”在京族社会中,有一种“翁村制度”(即长老制),由“翁村”、“翁宽”、“翁记”和“翁模”四种人组成,负责管理村社有关民间的各种事务,它并非乡村政权。“翁”是京语的“长者”、“长老”之意。“翁村”即“村老”,是由“嘎古”(京语,即长老)集团推选出来的,他不一定有钱有势,但要为人正直公正,关心村社,有办事能力,受人尊敬。他的职责是监督执行村约,调解村民纠纷,召集会议,对外交际,主持每年哈节的祭祀仪式,筹办村中各种公益事业等,他处理不了的事情便请“嘎古”们出面解决。翁村任期三年,可连选。翁村基本上是义务为众人办事,但有的也可从公有田中获得一两亩来经营,以作为微薄报酬。“翁宽”是看管山林的长者,“宽”为京语“管”的意思。海岛上的树林防风固沙,宜当保护,为了防止乱砍乱伐,凡是成年男子都有轮流当“翁宽”的义务。每一任翁宽有8人,为首者叫“宽头”,他们负责巡山护林。若有偷伐毁林者,由翁宽按村约...
· 京族习俗京族男女是怎样择偶定亲的
京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京族的传统婚姻绝大多数是在本民族内部通婚,与邻近的汉、壮民族通婚的很少。一般同姓不婚,严禁姑表婚,若有违反,必将受到族规的制裁。青年男女的婚姻,大都是由父母包办,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家庭为了劳动力的需要,或招婿上门,或买童养媳(长大后“圆房”)当然,男女自由恋爱也是有的,由于平时经常集体“做海”,特别是在“哈节”这种盛大的传统节日里,青年男女欢聚游乐,相互酬唱,从而彼此间增进了解,建立感情,以至谈情说爱,但是,不论男女恋情有多深,最后还是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并通过“蓝梅”(京语,即媒人)出面,按一定的礼仪程序行事方能结合。在京族人看来,订亲就是订下终身大事。一门亲事一订下来,一般不会轻易反悔。因此人们对订亲十分慎重,其礼仪也相当复杂,大致过程是:(1)合“年生”。取男女双方的年庚去给算命先生占卜,看命是否相合可以婚配。若相合者,就把女方的年庚留下来;若不相合...
· 京族都有哪些民族习俗?京族习俗简介
京族沿海而居,海域捕鱼自然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经济生活。在海滩、村寨给人第一印象是成堆成挂的各式渔具。拉网、刺网(定刺、流刺、旋刺)、塞网,还有专门针对特定捕捞对象的鲨鱼网、南虾网、海蜇网、鲎网、墨鱼网等,渔具之多、分工之细,形成了京族发达的渔业文化与独特的渔业风情。渔箔是京族渔猎生产中独特的传统设施,以渔箔捕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渔箔颇象古代的八卦阵。捕鱼经验丰富的京族人,在地势倾斜、水流较急的滩地裂沟两旁,分两行插上木柱,直到最低潮水线处。木柱间用细竹条、竹蔑或山藤编结成“篱笆”栅栏,形成“篱沟”,状如漏斗。在“漏斗”里以竹片和木条编织3个由大到小的“鱼室”(也叫“鱼港”),鱼室彼此相通,各入口处安置有鱼虾能进不能出的“笼须”。涨潮时,潮水带着鱼虾淹没了箔地;退潮时,鱼虾被困于鱼室。渔民驾轻舟划竹筏,进入篱沟以鱼罩、阿罾尽情收获。在京族的渔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有“见者有份”的“寄赖”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