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京族纯铜的体育项目有哪些?京族习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3
转发:0
评论:0
京族纯铜的体育项目有哪些?京族习俗,跳竹竿跳竹竿,是流行在京族民间,以竹竿为器械形式的一种器械舞蹈。京族

  跳竹竿

  跳竹竿,是流行在京族民间,以竹竿为器械形式的一种器械舞蹈。

  京族的跳竹竿,首先在两条平行置于地面的长木上横放八根竹竿,参与者分成四对,由8名男子或女子分坐两排。跳竹竿开始后,双手各执竹竿一端,按照有节奏的鼓点敲木杆、合竹竿,发出抑扬顿挫的响声。而年轻的姑娘们也会随着节拍和竹竿的开合,巧妙地在上面做着各种动作。单人跳时,在四个空格中一步一跳,边跳边舞,穿梭往返。双人跳或多人跳时,动作协调整齐,前后相互照应,舒展而优美。

  顶竹竿

  顶竹竿,是京族民间的一项较力型竞技项目。

  顶竹竿比赛,必须准备一根长约3米的竹竿。比赛开始后,对抗双方各执竹竿一端,手伸平,用力推进。这一竞技形式,既要有劲力的推进,还需要有气力的巧用,是一类既斗力又斗巧的竞技体育活动。比赛以手臂弯曲的一方为输。京族的男女均可参加。

  游水捉鸭

  京族聚居的地区,常年与水为伴,人人练就了多种水上运动的技能,而游水捉鸭就是京族民间一项传统的水上竞技项目。

  京族居住的河边,常年驯养着许多鸭子。擅长游泳、潜水的京族男女青年,经常在夏秋雨季进行捉鸭子比赛。比赛一般分个人、集体两种形式。

    届时,人们先将鸭子放入河塘、海滩里,参加比赛者下水去捉。在鸭群乱飞,潜水逃躲中,谁谁捉的最多谁就是胜者。这一比赛形式需要有熟练的游泳技术和强壮的体力,尤其深受京族男青年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京族都有哪些民族习俗?京族习俗简介
京族沿海而居,海域捕鱼自然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经济生活。在海滩、村寨给人第一印象是成堆成挂的各式渔具。拉网、刺网(定刺、流刺、旋刺)、塞网,还有专门针对特定捕捞对象的鲨鱼网、南虾网、海蜇网、鲎网、墨鱼网等,渔具之多、分工之细,形成了京族发达的渔业文化与独特的渔业风情。渔箔是京族渔猎生产中独特的传统设施,以渔箔捕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渔箔颇象古代的八卦阵。捕鱼经验丰富的京族人,在地势倾斜、水流较急的滩地裂沟两旁,分两行插上木柱,直到最低潮水线处。木柱间用细竹条、竹蔑或山藤编结成“篱笆”栅栏,形成“篱沟”,状如漏斗。在“漏斗”里以竹片和木条编织3个由大到小的“鱼室”(也叫“鱼港”),鱼室彼此相通,各入口处安置有鱼虾能进不能出的“笼须”。涨潮时,潮水带着鱼虾淹没了箔地;退潮时,鱼虾被困于鱼室。渔民驾轻舟划竹筏,进入篱沟以鱼罩、阿罾尽情收获。在京族的渔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有“见者有份”的“寄赖”习...
· 京族习俗简介京族都有哪些禁忌呢
京族禁忌同京族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广泛存在于京族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的各个方面。诸如渔网放在海滩上,忌人从上面跨过;新造而尚未入水的竹筏,忌人坐在上面。胶新网时,忌别人走近来交谈,否则认为会因此而捕不到鱼;抬网出海,下第一网时,忌碰见女人;请人装渔箔时,忌煮夹生鱼、煮焦饭;建造房舍,要择吉日,否则认为会遭到天灾人祸;忌住不按照传统规矩修建的房屋,有“宁置败家田,不住败家屋”的说法,即使这种房子建得富丽堂皇,也无人敢住;忌在天黑之后向别人借钱;逢初一、十五忌借火。孕妇怀孕期间,忌移动床铺,忌入哈亭,否则,认为生下来的孩子会歪嘴;在船上忌将碗碟倒置,忌双脚垂在船外,忌坐在船头烧香的地方;忌夜间在树林里吹口哨或唱歌,认为如此会招来鬼魂,摄去人们的灵魂。京族的许多禁忌,源于谐音,“焦”与“礁”同音,出海触礁不吉利,煮饭做菜皆忌烧焦。“油水”和“游水”同音,出海要游水说明出了意外事故,因而不说“...
· 京族信仰有哪些?京族神谱初录简介
京族神谱初录(1)祖灵:民间相信祖宗有灵,各家厅堂的正壁上都设有神台,以供列宗祖灵。这种神台又称“祖公”,上写“○(姓)门堂上历代先远宗亲之位”。有固定的香炉,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添丁、婚嫁等喜庆事都要烧香供祭。民间称祖灵为“家神”,认为祖灵能庇佑子孙后代,有时还能以某种形式表其“神意”。(2)灶君:民间把“灶君”看作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监察凡人的“天神”。“灶君”的神位多供祭于厨房的灶头边,也有些人家是供于祖公棚上的。灶君供于灶边,由于每天煮的食物,灶君都已随时“享用”,所以平时祭祀都不再另行上供。只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专门供奉灶君一次,因为这天是灶君返天廷向玉皇“禀报”的日子,在这期间,人们说话做事可以无拘无束,俗称“顺顺利利百无禁忌”。到了除夕,又给灶君烧香,迎接他回来。(3)天官、土地:京族人的庭院在与厅堂门口对面约四、五米的地坪上,有一座以砖或石头砌成的神台,高约一米,分上下两层,上层...
· 京族习俗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异祖共祀制京族的居住地并不大,人口并不多,但其姓氏却相当复杂。山心、巫头、澫尾三岛就有30余个姓,仅山心岛就有刘、阮、武、黎、黄、梁、裴、杜、何、李、陈、段、龚、范、施、张、陆、林、等18个姓。据了解,他们当年在越南原籍时一般都是以血缘聚居的,后来由于他们迁来中国的时间先后不同,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因而不得不混杂地居住在一起了。他们一般是为生活所迫而陆续迁来的,经济条件和单家独户的原因,使他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各自建立自己的宗祠,而只好在村里联合共建一座“哈亭”,每村一座,把“本村诸家先灵”请到里面,与其他神祗一起,每年对其进行共祭。京族的这种既共同祀神又共同祀祖的习俗,显然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的,它是“宗祠”习俗的一种变异。京族的“哈亭”是“属于封建性的宗族组织”,尽管它在发展变民异中已不是单纯的某姓或某个家族的“宗祠”,但从它的有关活动中仍可窥见京族的各姓传统家族的某些文化特征。...
· 京族的春节是怎样过的?京族习俗简介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