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历史 德昂族民族简介
德昂族历史德昂族民族简介,德昂族,又称“崩龙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的少数民族。中
德昂族,又称“崩龙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国一侧居住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深山中,缅甸一侧居住在掸邦、克钦邦等地的深山中,与傣族(掸族)、景颇族(克钦族)、佤族等民族交往密切。历史上,德昂族曾被称为“扑子”、“茫人”、“蒲人”等称呼,自清代起,史籍乾隆《东华录》,光绪《永昌府志》等书根据傣族对他们的称呼并记载为“崩龙”,当地汉族又根据他们妇女服饰的特点,分别把“别列”支系称为“红崩龙”,“汝买”支系称为“黑崩龙”,“汝波”支系称为“花崩龙”。解放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后来根据本民族意愿,并报国务院批准,自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正式称为”德昂族”。
德昂族有汝旺、汝果、汝峨、汝进、汝本、汝波、汝别牙、汝买阿、汝昂、汝腊、汝王、汝科、汝别列、干得别列、汝不峨、汝布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多种支系。而中国德宏的德昂族则自称“德昂”,临沧的德昂族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
“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中国境内约有1.6万(1990年)德昂族;缅甸境内有30万左右的德昂族,并拥有3000千人左右的武装部队“德昂民族解放军”。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老一辈的德昂族都通晓傣语,年轻人一辈都会汉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德昂族历史德昂族族称与族源简介
“德昂”是该民族的自称。“昂”在德昂语里意为“岩洞”;“德”为尊称的附加语。相传,德昂族的祖先曾居住在山洞里。“德昂”这一自称,是对其先民居住岩洞历史的反映。德昂族,曾是人口众多的民族。有汝别列,汝买阿、汝旺等20来个支系。当地其他民族根据德昂族服饰上的不同特征,分别把“汝别列”支系称为“红崩龙”,“汝买”支系称为“黑崩龙”,“汝波”支系称为“花崩龙”。20世纪50年代初,在民族识别时沿用了“崩龙”这一族称。后来根据德昂族人民的意愿,经政府批准,自1985年9月21日起,正式改称“德昂族”。德昂族与孟高棉语族的佤族、布朗族、克木人等同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是滇西南及中缅交界地区的土著居民。从历史记载来看,德昂族是古濮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德昂族从孟高棉族(濮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大约是在公元十一世纪后。清代史籍中开始出现对德昂族较确切的记载,崩龙,初写作“波竜”、“波龙”或“波笼”...
· 德昂族习俗德昂族有何民族习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其宗教信仰及生活习俗受傣族影响较大。在绝大多数的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吃,别具风味。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女子在选择对象上有一定自主权。本民族内部没有严格的等级婚,只要对方愿意,贫富人家可以联姻。男青年到十四五岁时开始串姑娘,晚上他们到女青年家门外吹芦笙,引出姑娘来谈恋爱。双方建立感情后,互赠手镯、腰箍、项圈、篾箩、织锦接包等生活用品,然后再请寨中老人往女家说媒。只要女方同意了,家长一般是不反对的,他们认为姑娘爱着人了,不同意是不好的,至于女婿是不是称心如意,那是女儿命定的,父母无能为力。倘若女方父母反对,姑娘可自行到...
· 德昂族服饰德昂族服饰简介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此外,在德昂族的饰品中,五彩斑斓的绒球也颇具特点。男子包头巾的两...
· 德昂族源于哪里?德昂族的历史沿革简介
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清代以前,有关记载把云南境内南亚语系的德昂、布朗、佤等民族统称为“濮人”、“蒲”或“蒲蛮”。“濮人”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早于阿昌、景颇等族进入这一地区,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南诏、大理国,德昂族先民还在宋朝后期建立起自己的区域统治,即“金齿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濮人”汉代属永昌郡(今云南保山市),唐宋至元明时期,德昂族先民“茫施蛮”活动于澜沧江两岸。元代在今潞西地区设“茫施路军民总管府”,封阿利(传说是德昂族的头人)为土官。元代中期,“白夷”(傣族先民)迅速强盛起来,德昂族被迫逐渐向山区迁移。明代,中央政府封傣族刀姓为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傣族土司又封德昂族头人为“老”,以代表土司管辖德昂族人民,于是德昂族先民成了傣族土司的属民。从1...
· 德昂族历史德昂族是怎样发展民族经济的
德昂族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也善于种茶,素有“古老茶农”的美称。茶叶是德昂族重要的经济来源。德昂族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银匠,能用碎银铸造银手镯、银排扣、银项圈、银烟斗等,还善于在各种银制品上雕刻花纹图案,花纹细致、简朴。早在隋唐时期,德昂族就“披五色裟罗笼”,至今仍为自己纺线、染色和织布,作成极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他们还擅长编织竹器等生活用品。德昂族民间有着绚丽多彩的刺绣、建筑和雕刻艺术。建筑、雕刻艺术在德昂人的历史上有过光辉的时代,如今在一些地方仍留有许多德昂人精湛的建筑物遗迹,如陇川县城东的德昂女王宫殿、德昂城、德昂路、石拱桥等遗址,都是古建筑的代表。图案雕刻一方面是反映在古建筑上,如潞西佛寺中的挂枋、板壁上常见的浮雕;另一方面则普遍反映在日常用品上,在德昂人的腰箍、耳坠、银手镯、银烟盒、衣服等用品上大多绘有图案。图案多为对称的双手、双鸟、双虎、花草之类。德昂人还有很高的制砖和制陶艺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