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文化艺术发展史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9
转发:0
评论:0
景颇族文化景颇族文化艺术发展史简介,景颇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盈江县、潞西县、瑞丽县和畹町市

  景颇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盈江县、潞西县、瑞丽县和畹町市。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的片马、岗房、古浪及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也有少量分布。只顾族有“景颇”、“载瓦”、“浪峨”(浪速)、“喇期”(茶山)等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语支,有景颇和载瓦两种主要方言。

  景颇族曾经历了漫长的迁徒历史,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发源于遥远的北方“木叱省腊崩”(意为雌雄祖宗山),后来逐渐向南迁徒。约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恩梅开江南下,逐渐迁到云南西部,怒江以西地区。明末清初,继续南迁,逐步大批定居于怒江以西今德宏州境内。历史上不同朝代对景颇先民有多种不同的称呼,现实中也有多种自称和他称,镕宏地区的景颇族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怒江州泸水县境内景颇族自称“哦呛的咱”、“茶山族”,他称“茶山人”、“哦恰”、“浪速”等。景颇族各支一致认为有自己共同的祖先,1949年建国后,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统称景颇族。

  景颇族南迁德宏后,受汉族、傣族先进生产技术和封建经济的影响,生产力有很大提高,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促成景颇族社会由原始社会末期或早期奴隶制的发展阶段向封建制度跳跃过渡。

    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景颇族社会也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各发展阶段的成份。形成社会经济的多种结构形态,但基本上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期。

  景颇族先民很早就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化艺术,通过大量口头文学反映人类征跟自然,传播生产知识,表现人类智慧以及颂扬开发自然和驯服野兽的英雄事迹等。景颇族巫师“董萨”做祭祀活动时念的咒语也是一种宗教文学,董萨熟记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会做各种献祭活动。以往,景颇族各种献祭活动十分盛行,祭祀活动往往又与不同形式的民间舞蹈融合为一体,所以有的童萨对本民族的舞蹈历史传说,动作、套路很熟悉,他们也是民间舞蹈能手。建国前“目脑纵歌”的脑双(领舞)都是由巫师充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景颇族文化艺术景颇族的音乐特点
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有反映景颇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有反映景颇族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故事;也有神话、寓言、谚语、谜语等。历史传说、故事等多与音乐相结合,又说又唱,词曲优美动听;情歌内容广泛,形式新颖活泼,能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较高的意境,在景颇族的口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景颇族人爱好音乐和舞蹈,乐器有木鼓、牛角号、箫笛、三比(管乐器)、象脚鼓、口弦、鋩锣、钹、小三弦。擅长集体舞,男女老幼都喜欢参加。舞蹈一般有欢庆性的、祭祀性的和娱乐性的三种。在新屋落成、战争胜利后跳欢庆性舞蹈。在祭“木代”(最大的天鬼)或老人死亡后为死者送魂时跳祭祀性舞蹈;在生产劳动之余和节日时跳娱乐性舞蹈。景颇族舞蹈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群众性,有的集体舞上千人参加,其中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1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跳起来通宵达旦,气势豪壮。着名的“目脑”(意为大伙跳舞),现已发展成景颇族一年一...
· 景颇族文化景颇族牛文化简介
大约在元代以后,景颇族才出现刀耕火种农业。牛正是随着刀耕火种农业经济的进入,逐渐走入景颇社会。物质文化简单的景颇族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于环境,他们曾一度对牛倾注了大量心血,曾从内心深处将牛奉为神灵,并把牛与社会地位、家族地位、婚姻交换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景颇传统社会的牛主要有以下文化功能:第一,聘礼及加固姻亲关系牛作为聘礼实际上是景颇族实行交换婚的工具。“婚姻关系的缔结是通过对牛的支付来完成的,婚礼仪式的每个阶段也以牛的交换或杀戮为标志”。在景颇社会中,实行的是等级内婚制,牛在其中起到了权力交换的作用。在婚姻的缔结中,牛是主要的聘礼。仪式和礼品交换中水牛也成了最高贵的牺牲或礼品,家有大水牛也就是家境殷实的表现。第二,葬礼祀品及宗教献祭在老人“回”(去世)后的葬礼期间,儿子们会出至少1头牛来祭祀,嫁出去的姑娘家也要宰杀1头牛,表示送给老人带到另一个世界享用。这说明在景颇人的思想意识中,牛非常重要...
· 景颇族文化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景颇族的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生产劳动性和欢庆性等五类。祭祀性舞蹈有"总戈"、"布滚戈"、"金再再"等,动作粗犷豪放,形象生动。狩猎性舞蹈有"龙东戈",军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弯弯"等。生产劳动过程的舞蹈,步伐灵活,富于变化。欢庆性舞蹈有"直戈"、"曾戈"等。这些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和曲折行进舞。此外,景颇族还吸收了傣族、傈僳族的舞蹈形式,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象脚鼓舞和"叮戈舞"。景颇族舞蹈中最富盛名的是集各舞蹈于一体的"目脑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的民族传统节日,景颇语意为"大家一起跳舞"。起源景颇族原始宗教的一种盛大祭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开始举行,舞场宽阔,中央竖立高高的"目脑示栋",意为"索求财富柱",一般由竖4根、横2根柱子加底座组成,中间两根绘有舞形图案和日月标记,中间是巨大的刀剑相连,旁边两根为雌雄祖先图案,上一根横柱表示天地,下一根表示子孙兴...
· 景颇族历史文化有哪些?景颇族文化简介
婚俗景颇族的传统婚恋别具特色。青年男女交往大方自由,他们将自由恋爱称为“千脱总”,意为串姑娘。通常采用唱山歌的方式,由相识相爱到结百年之好。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买卖,采用抢婚的方式。另外还通行单方姑舅表婚,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了“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风俗景颇族热情好客,凡是来的客人,主人会热情招待。景颇人重视礼尚往来,在农闲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以酒肉、饵块粑粑、鸡蛋、糖果或自己家里的土特产如蜂蜜、草烟赠送主人,客人走时也往往是满载而归。当你要离开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告辞。如果你不说一声就离开,人家会说你无道德、缺教养。景颇人喜欢上山采来阔叶,当作碗碟,但在饮食中,叶子千万不能倒用,否则会被当成仇人而遭怒视。到景颇家里做客时,不要在房内久站,应即按位置就座。如果有人告辞而去,不能抢坐其位置或板凳。平对妇女不能托下巴而坐,托下巴而坐表示。妇女就...
· 景颇族舞蹈什么样?景颇族舞蹈文化简介
景颇族的民间舞蹈,蕴藏丰富,历史悠久而又别具丰采。就其性质大致可分为:欢庆自娱性舞蹈,如“目脑纵歌”、“整歌”、“叮歌”。祭把丧葬舞有“格本歌”、“恩港斋”、“金寨寨”。表演性舞蹈有“刀舞”。有些景颇族民间舞含双重性,自娱性,表演性兼而有之。目瑙纵歌:意思是大伙唱歌跳舞,是集宗教祭祀、歌舞为一体的大型集体歌舞。舞场通常选在大而平的草坪上,四周用篱笆围成圆形,东西南北各留一门为出入口,舞场中央要竖起高大的“目瑙示栋”牌坊,上绘各种图案及舞蹈路线图。舞蹈开始前先举行仪式,鸣枪放炮。以走舞为主,并由领舞带领舞队按特定的路线图旋进旋出,舞时既唱也跳。龙洞歌:“龙洞歌”系景颇族载瓦语,景颇族大山语称“恩奇恩康”,译成汉语即“长矛舞”,是景颇族白天跳的丧葬舞蹈,一般长者死后跳。舞蹈时间限定于早晨和傍晚两个时段,主舞者为三个成年男性,手持长矛、小铓先在死者家室内起舞,同时室外场院则由一人带领群众跳“目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