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德昂族音乐 德昂族民歌有何特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3
转发:0
评论:0
德昂族音乐德昂族民歌有何特色,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其余散居于保山、龙陵、镇康等

  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其余散居于保山、龙陵、镇康等县。多数分布于山区,与景颇、傈僳、汉、佤等民族交错聚居;少数住坝区,与傣族为邻。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语文、汉语文。德昂族的民间歌曲,有山野间唱的歌、情歌、婚嫁歌等。山野间唱的歌,一般不在家里唱,多在田间劳动、山中砍柴、放牧时唱,内容较广泛,有见景生情的抒怀,也有男女青年的情歌对唱等。曲调类似汉族的山歌,节拍多为混合节拍,速度较自由。

  情歌,各支系有不同称谓的曲调,如若静支的“若格木外”(意为对唱的话),来弄支的“色克”等,多用于表达爱情,有男女初见唱的赞美歌,相互问答的对答歌,表示思恋的想念歌等,也可唱其他内容。婚嫁歌,若静支称“格坎”,意为“宝带”,象征男女永不分开。来弄支和若博支称“纯幸”,意为祝福的歌,内容为对新婚夫妻的祝愿,或嘱咐将要出嫁的女儿。来弄支的“纯幸”,旋律较为朴实;若博支的“纯幸”和若卖支的“苏动”的旋律则多装饰,并有轻柔的颤音。

  此外,还有老年人求神赕佛对唱的“格厄不勒”(意为做功德歌)以及哄娃娃调等。德昂族的上述歌种,在不同的支系之间,存在着多种情况。有些流传于某几个支系间不同名称的歌,实际上是同一曲调的变体;有些相似的歌调,在不同的支系中所唱的内容却不同;还有某些歌,只流传于个别支系中。

  歌词多数是5字体。歌曲的结构,有一个乐句的变化反复,有上下句结构,也有3个乐句或4个乐句为一段的。节奏一般较自由,常出现不规则的交错节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德昂族服饰德昂族服饰有何民族特色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此外,在德昂族的饰品中,五彩斑斓的绒球也颇具特点。男子包头巾的两...
· 德昂族节日德昂族最具特色的花节咋过
清明后的第七天是云南德昂族一年一度的花节。每逢“花节”这天,花山上风光迷人,上百种野花黄白交错,红蓝相间,芳丽。德昂族喜欢对歌,人们一路采花一路歌,把又香又美的鲜花装满花篮。从花山回来,人们就用采得的各种鲜花赠送友人,以示祝福。有的将花插在“泼水节”龙亭的周围,插在花罐里、篱笆上,有的还用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挂在门上,祝愿幸福安康、五谷丰登。德昂族人特别喜欢丁香花。恋人们多以丁香花互相赠送,表示永不变心。花节的来历关于德昂族“花节”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妇女,她有一个儿子叫阿佛。由于母亲日夜操劳,不久眼睛便瞎了一只,阿佛见母亲做不了什么,就常常骂她。有一年清明节后的第7天,阿佛上山砍柴,突见一只老鸹从树上飞了出来,他便拾起石块扔过去,但末打中,过了一会老鸹又飞回来,只见它含一条虫正喂一只又老又瘦的老鸹。阿佛见此景,又羞又悔,连连责骂自己连老鸹都不如,以后他便改变了对...
· 德昂族饮食德昂族有何饮食习俗
德昂族喜吃酸辣食品,嗜饮浓茶,亦善于种茶。几乎每家每户都栽种茶树,素有“古老的茶农”之称。擅长编制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盖房顶材料)。制造银器是德昂族的传统工艺,在邻近各族中很有声誉。德昂族是个跨界民族,在中国的邻邦缅甸也有分布。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饮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他们喝茶时,常常将一大把茶叶放入一个小茶罐里加水少许煎煮,待茶呈深咖啡色时,将茶水倒在小茶盅里饮用。由于这种茶非常浓酽,所以一般人喝了极易兴奋,夜晚会彻夜难眠。而德昂人因经常饮用,却喝上了瘾,只要一日不喝,便会手脚酸软,四肢无力。相反,如果在劳累之时煮一罐浓茶,喝上几口,便立马儿心高气爽,精神倍增。茶,不仅是德昂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几乎时时、事事都离不开茶。德昂人讲究“茶到意到”,宾客临门,必先煨茶相待;走亲访友和托媒求婚时,必...
· 德昂族文化德昂族语言文字有何特征
德昂族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民最早居住在怒江东岸、澜沧江西岸的保山一带,因不服哀牢人(傣族先民)的统治,逐步向西南方向的缅甸西北部迁徙,定居在缅甸西北部及与中国交界一带的深山中。德昂族曾被中原王朝称为“朴子”、“茫人”等称呼,因其分布在古代濮人西南方向,被中原王朝草率地归类到“百濮”一类的民族中。德昂族先民在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及南诏、大理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德昂族绝大多数与景颇、汉、傈僳、傣等民族交错分寨杂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清代史书称之为“崩龙”,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这个名称。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85年9月21日起更名为“德昂族”。德昂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该民族除说本民族语外,还能讲附近民族的语言,如傣语、汉语、景颇语和佤语等。德昂族语言(以南伞硝厂沟为例)有如下几个特点:(1)从音位上看,...
· 德昂族历史独具特色的德昂族历史文化
德昂族,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景颇、傈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族居住分散,并与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的汉、傣、景颇、佤等民族杂居。因此,受这些民族影响,特别是受傣族的影响较深,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基本与傣族相同。德昂族喜吃酸辣,嗜喝浓茶,亦善于种茶,几乎每户都栽种茶树,素有“古老茶农”之称。擅长编制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盖房顶材料)和收集野生植物。制造银器是德昂族的传统工艺,在邻近各族中很有声誉。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有三种方言,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民族渊源德昂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