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布朗族的漆齿 串姑娘和情歌有何民族风情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3
转发:0
评论:0
布朗族的漆齿串姑娘和情歌有何民族风情,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

  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恢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情歌是布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重要手段,为了用情歌去打动情人的心,青年们总是四处拜师,刻意创作,来沟通青年之间的感情,达到求爱的目的,一首男对女追求时的情歌是这样唱的:

  “你象‘章灌’花一样漂亮,你象‘挪邦花’一样芬芳。你象万绿丛中的红花树,我深深地把你眷恋。愿永远和你依偎在一起,一刻也不分离。”

  另一首情歌,则抒发布朗族姑娘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春天不到花不开,姑娘快乐是小伙子到来。小伙子啊!如果你是大象,我要追随你翻岭过岗;如果你是花树,我要变成斧子把你砍下,饱吸你的芳香。知了(蝉)在树枝上歌唱,盼望吮吸树浆;小鸟在大村枝头孵雏,期望果子成熟赛蜜糖;爱情的种子终会成熟,年轻人啊,你又何必忧伤!……我象‘柯匡’鸟一样,深夜不闭眼睛,望穿夜幕和森林,向着爱人所在的地方。……”

  当布朗青年男女心心相印的时候,男女间往往在山上对唱。下面一首是男女青年对唱情歌:

  女:阿哥啊阿哥,你的葫琴声为何这样欢乐?你的歌儿为何这般动听?你的脸上为何绽开了花朵?你的双眼为何亮得像两颗明星?

  男:阿妹哟阿妹,琴声欢乐是因为遇上了知音;歌儿动听是因为幸福降临;爱情的泉水浇开我脸上的花朵;是阿妹用心上的火点亮了我眼上的灯。

  类似这样的情歌,比喻生动贴切,情感细腻真挚的还有:妹有心来郎有心,那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还有绕山路,水深还有渡船人。生不丢来死不丢,要等蚂蝗长骨头,要等石岩生白菌,石岩生菌哥才丢。生不离来死不离,那怕刀刮削成皮。生在阳间共把伞,死在阴间同坟茔。

  布朗族青年对爱情有着执着追求,并始终保持对爱情的忠诚,正如情歌所唱到的那样:从有土地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相爱,从有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相爱,从生下地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相爱,从儿时我们就开始相爱,从上山砍柴我们就开始相爱,从插花节我们就开始相爱,我们将爱到头发花白牙齿稀,我们将爱到人死骨头烂。

  布朗青年的情歌犹如悠悠飘移的白云,涓涓流淌的泉水,如春风,如甘露,滋润着布朗青年的爱情,也表达出一代又一代的布朗青年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串姑娘”何意?景颇族“串姑娘”习俗介绍
景颇山的夜晚特别迷人。朦胧的月光下,聚集着一群景颇族男女青年,他们或吹箫或唱歌,情绵意笃。这种热闹场面,当地人叫“串姑娘”(一种求爱方式)。其实,“串姑娘”是景颇族青年一种极好的自由恋爱方式。青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利用假节日,走亲访友,劳动社交场合,都可以沟通心灵,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串姑娘”到一定阶段,男方便请“勒脚”(男方媒人)到女方家提亲,一旦女家同意这门亲事,双方便选定良辰吉日,举行婚礼。景颇族婚礼,有的在下午举行。枪鸣三声,迎亲的队伍回来了。走在队伍前面的(勒脚)肩扛一只红木箱,另一个是“长统”(女方媒人)用背篓背着新被褥,中间是伴娘们簇拥着新娘。新娘上身穿无领黑色斜襟短衣,浮面套着银泡闪亮的大披肩。下围红底绣花筒裙,脚穿皮鞋,羞羞答答,不言不语,来到了一道路障前。原来景颇族举行婚礼,有个传统习俗。新娘在将到新郎家的路上,要越三道路障。事先,由村子里的孩子们拾来树枝、竹条、旧篱笆...
· 布朗族舞蹈布朗族舞蹈有何民族风情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布朗族的乐曲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其特点是甩调激扬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适合唱习俗歌曲,以小三弦伴奏;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舞蹈称呼各地不同,西双版纳称“跳摆”,施甸、镇康称“打歌”,云县、景东、墨江称“跳歌”。“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之意。由于布朗族男子多喜好武术,因此,武术又常常和歌、舞融为一体。如长刀舞、甩棍舞、拳术舞等等,动作利索,刚劲健美。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象脚鼓舞》、《拍手舞》、《猴舞》、《采茶舞》等多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舞姿优美、欢快,生动逼真。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
· 布朗族历史布朗族姓氏有何特别之处
布朗族人的名字是按婴儿的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列的。例如,墨江县布朗族男性、女性分别排行叫:“艾”、“尼”、“桑”、“垒”、“苛”、“拉”;女性排行叫:“月”、“仔”、“也”、“垒”、“姨”、“拉”等。双江县布朗族男性排行叫:“艾”、“尼”、“桑”、“赛”、“老乌”等;女性排行叫:“叶”、“依”、“阿”、“姆”、“爱”、“娥”等。一般说,布朗族人无姓氏,有的虽然有姓,那也是从汉姓借入的。布朗族人民取名时,要请“干爹”、“干妈”给取名。婴儿出生六七天内,第一个进入产妇家的客人(寨子内的客人,不论男女),便成为婴儿的“干爹”、“干妈”,请他(她)给婴儿取名、拴线、祝福。孩子长到二三岁时,每逢过节,父母领着孩子并带着节日货到“干爹”、“干妈”家拜年,“干爹”、“干妈”也要给孩子小钱和衣服。在取名时,假如干爹名是汉名叫陈国华,孩子是长子“艾”,那么名字的末尾要取“干爹”的“华”字,即名字叫“艾华”。如果...
· 布朗族饮食布朗族有何饮食习惯
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荞麦、豆类、薯类、小红米等副食品。喜吃糯食。多数人家日食三餐,中午习惯吃冷饭,米饭多采用蒸和煮两种方法,布朗族男子的竹筒煮饭尤具特色,清香可口。蔬菜品种繁多,主要有白菜、青菜、莲花白、瓜豆、萝卜、茄子、辣椒、韭菜、番茄等。布朗族妇女采集的食用菌、木耳、山笋、蘑芋、山薯和各种野菜可供食用。肉类以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肉食为主或辅之麻雀、竹鼠、蛇、麂子等飞禽走兽之肉,同时还可到河里捕捞鱼、虾、螃蟹等为食。西双版纳布朗族使用的食具是圆形桌和圆形矮凳,用竹篾编制而成。过去,餐具多用竹节代替,食不用箸。解放后,布朗族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如今,人们所使用的炊具以铁铝制品为主,使用搪瓷或瓷的盆、碗、匙、碟、杯,用碗筷进餐。西双版纳布朗族食物的烹制方法有煮、炒、烧、烤、腌、生食、舂食等几种。制作方法虽简单,但颇具本民族的特点。煮类食品以清煮为主,一切可食之物都可用煮的方法...
· 布朗族习俗布朗族过年有何特殊习俗
布郎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郎人最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塌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家族长也向人们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礼,不可忘记。旧的岁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辞拜年,你们都有福了。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祝毕,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村社以家庭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居住边缘地区的布朗族人的春节是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为时三日。第一天准备糯米粉等节日货物;第二天杀猪宰牛、互赠糯米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