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情”字到底怎么解?细品《红楼梦》中的深情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1
转发:0
评论:0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1.人世间每一个的生命,都自有其贵贱贫富,可在曹雪芹的眼中,已经毫无差别了。每个人在受他自己的命运的苦。不同命运的苦,都是不自知的。同贾瑞的不自知一样,王熙凤也不自知。2.悲凉之雾,遍被华林。3.宝钗写诗和黛玉写诗非常不一样,宝钗很用功,记忆力又好,写诗非常遵守古人的典故。黛玉的诗也写得极好,很多地方却不用典故,或者大胆破除古人的典故,甚至有时都不押韵。宝钗的美在于守规矩,黛玉的美在于不守规矩...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1.人世间每一个的生命,都自有其贵贱贫富,可在曹雪芹的眼中,已经毫无差别了。每个人在受他自己的命运的苦。不同命运的苦,都是不自知的。同贾瑞的不自知一样,王熙凤也不自知。

  2.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3.宝钗写诗和黛玉写诗非常不一样,宝钗很用功,记忆力又好,写诗非常遵守古人的典故。黛玉的诗也写得极好,很多地方却不用典故,或者大胆破除古人的典故,甚至有时都不押韵。宝钗的美在于守规矩,黛玉的美在于不守规矩。宝钗像一部字典,黛玉像一首诗。我们有时候会比较喜欢诗而不喜欢字典,但其实两者很难比较,字典有时候也蛮重要的。

  4.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是《红楼梦》最重要的调性,作者整个的感伤都在这里。生命最后是一个无常,所有生命的因果只是暂时的依靠,现世的爱、温暖与眷恋,到最后都会像烟一样散掉。宝玉的心底有一种别人无法了解的孤独,他觉得生命到最后其实没有什么能留住,就像灰一样,甚至比灰还要轻,也像烟一样在风里面就散掉了,那个时候谁也管不了谁,在茫茫的大荒里面散开。可是现在他有一种眷恋,他希望她们守着他,看着他,跟他在一起。

  5.我觉得黛玉的感情是有毁灭性的。一段感情深到某种程度,很难没有毁灭性。青少年之间的感情,有点像初恋。纯粹到不能有一点杂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都是毁灭性的故事。这种毁灭性就是要或者不要,中间没有妥协。然而,当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就会知道,感情在现实当中不是这样绝对的,也不是出现一点杂质就能毁灭掉的。可是宁为玉碎的美每个人都不会忘掉,无论看多少次《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多少遍《罗密欧与朱丽叶》,你还是会被感动,那是只有在十五六岁时才会发生的情感。黛玉最后不可能和宝玉变成平常夫妻,因为他们的爱太特别了,是宁为玉碎的毁灭性的爱。黛玉大概也不计较一定要在现世里拥有宝玉,她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完成了。

  6.明朝人张岱在他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里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也就是说,人不可无癖,无癖则无情。一个人如果一直用理性处理问题,缺乏情感上的记忆与眷恋,就没有任何真情可言。

  7.王熙凤是个泼辣中不失柔软,精明里藏着圆润的女子。

  8.生活竟然如此精致,能想到扫新雪来烹茶。我一直觉得大观园是一场青春游戏,这游戏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让人意识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自在,这么优雅,人原来可以这样去赏鲜花、赏落叶、赏月光。小时候读到这四首诗时好羡慕,如今的我们早已经远离了这种精神上的华贵,就算是今天的富翁、贵族们大概也不会拥有这样的生活。因为它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高贵,是真正的风花雪月。

  9.一定会明白《葬花词》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不只是在讲黛玉。我相信所有被《葬花词》感动的生命,内心都有一种对“干净”的坚持,因为人活在现实里一定有很多的妥协,有很多的牵连,甚至龉龊。可是在读《葬花词》的时候,刹那间会引发一个生命对没有任何牵连和纠缠的“干净”的向往,这才是《葬花词》真正动人的地方。

  10.情这个东西如不深究,还真无法理解。常听人说我太太对宠物都那么好,怎么对我这么凶,其实,情本如此。《红楼梦》写情写到极深,我甚至担心这样的深情在今天是不是能被理解。眼下人们的情感越来越粗糙了,或者准确地说,大家对这样的深情缺乏耐心,以为寄张卡片、送盒巧克力就是情了。其实情到深处,就是理不清的爱恨交织。我觉得《红楼梦》其实要深读,应该读懂这种深情,才能知道人生在世,有这种深情是很美的。有些人会说:我不要这么麻烦。可是他一生到最后是会很空虚的,因为他缺少为之生、为之死的那份深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中是出怎么的戏?
<红楼梦>笫二十二回写贾母捐资二十两要为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至二十一日,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俱有。点戏时,宝钗点了一出<西游记>,风姐"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浑,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这<刘二当衣>是出怎么样的戏呢?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丶1974年江苏第一次印刷的<红楼梦>(李希凡作"前言",该算是我国的"标准版"吧?)没有注解。这是出小戏,红学研究的大家们当然是不屑研究的。但我是个戏曲爱好者,却想把它搞搞清楚。终于找到了有关资料,弄清楚了它是个怎么样的戏。这是产生在乾隆年间的一出弋阳腔,和<张三借靴>相对称的丶丑角应功的滑稽小戏。内容是描写穷汉刘二清早就上当铺叩门,但当铺大门未开,他就站在门外,一边等待,一边表演着滑稽的身段和表...
· 蒯惠中:丹青千里写深情
吴门文化积淀深厚,影响深远。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是江南人文荟萃之地,有史以来,沿太湖周边长江沿岸地区出现的大家、名家难以数计。从三国东吴时期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到元代的倪云林,从明代吴门画派的“明四家”、清代的“四王”等等,对中国画的发展都起过里程碑式的重大影响。太湖山水孕育了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吴文化,也孕育了苏州的画脉,更孕育了一批批才华横溢的吴门才子,历史传统的熏陶渐染与大自然的气象万千是苏州画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老一辈的厚积薄发、新一辈的风云际会,也使得苏州的山水画绽放出了别样的光辉。蒯惠中便是生长在这样一个钟灵毓秀之地,少年时代他是在太湖边度过的,现在他的太湖画院就在太湖边上的胥口镇。一方面是吴门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是水乡与湖石的浸润,太湖的山水风情早早地在他心中扎了根。他自幼学习芥子园画谱,后来拜吴门名师王锡麒先生门下学画,因其好学不倦、刻苦勤奋而深得王锡麒先生的赞赏,他也从...
· 红楼梦作者的历史之谜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在硕儒们中就争议不断。一本书能在世间传唱几百年而经久不衰,并以其高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得以流传,那里肯定有他的魅力所在。它沉积了多少代痴男们的情泪,也浓缩了多少代硕儒们探究的心血,这本书不得不誉为叹文观止惊世之作。《红楼梦》在民间已经流传275年了,她象美丽的什物,在人们的心里开成花,魅力不曾减。人们之所以喜爱《红楼梦》,我想是因为她写尽了人间繁华、荣辱悲喜、沧海桑田吧,然最大的看点缘于她是爱情小说。《红楼梦》这部被誉为具有中国最高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之所以被誉为况世之作,来自于她的传奇色彩,且带有一种神秘感,究其神秘不仅仅是她的艺术魅力,而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引起专家们的推存。那种千转迂回的伏笔写法,给世间留下众多疑问,这就是《红楼梦》的真正魅力所在。那么这么伟大的作品出自何人之手呢?说清这些问题并非易事。《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这个问题一直是文...
·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让我们从林妹妹进贾府的第一天,直接跳到最后一天吧。摁快进键,找到第九十七回,标题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瞧,别人的大喜成了她的大悲。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林妹妹的临终遗言有两句,是先后分开说的。前一句是对丫环紫鹃说的:“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病倒在潇湘馆里的林妹妹想家了,想回老家扬州了,可惜再没有力气了,想回也回不去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尸骨与香魂运回自己出生的地方,也算叶落归根吧。她并没把大观园当成真正的家。她在精神上至死都是半个孤儿、半个流浪儿。短暂的一生是在诚惶诚恐的不安全感中度过。网络配图林妹妹的后一句遗言不完整,是对不在身边的宝玉说的,是直声叫出来的:“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地冷了。“只见林妹妹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
· 桓字详细概况
桓(汉字)桓,形声。从木,亘(huá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中文名桓外文名varietyoftree拼音huán部首木总笔画10词性名词/形容词五笔SGJG字级二级四角号码41916造字法形声详细释义(1)〈名〉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桓,亭邮表也。――东汉・许慎《说文》三家视桓楹。――《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公执桓圭。――《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2)〈名〉木名。即无患木[Chinesesoapberry]。叶似柳,皮黄白色。(3)〈名〉(Huán)水名。即今白龙江[HuanshuiRiver]。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4)〈名〉(Huán)山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