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小故事大道理,历史上的这些人教会了你什么道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2
转发:0
评论:0
小故事大道理,历史上的这些人教会了你什么道理?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贾平凹在《说舍得》一文中写道:“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砂砾中淘出,按摩是疼痛后的舒服,春天是走过冬天的繁荣。”汉代经学家刘向在其所著的《新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送鱼给郑国宰相,郑相不收。左右就纳闷:“您不是最爱吃鱼吗?”郑相说:“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郑相的意思是,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收下这些鱼。如果要了这些鱼,我就会因受贿丢了官禄,以后就吃不到鱼了。而不收这些鱼,我就能保住官禄,这样就可以一辈子吃鱼了。郑相一番话,无非就是两个字——舍得。人生在世,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轮回。有时候,一时欲望,会让人跌入万丈深渊,及时放下,反而使人走向柳暗花明。1舍得,是夏花飘零,而得秋实硕果。孟尝君田文...

  小故事大道理,历史上的这些人教会了你什么道理?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贾平凹在《说舍得》一文中写道:“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砂砾中淘出,按摩是疼痛后的舒服,春天是走过冬天的繁荣。”

  汉代经学家刘向在其所著的《新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送鱼给郑国宰相,郑相不收。左右就纳闷:“您不是最爱吃鱼吗?”

  郑相说:“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郑相的意思是,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收下这些鱼。如果要了这些鱼,我就会因受贿丢了官禄,以后就吃不到鱼了。而不收这些鱼,我就能保住官禄,这样就可以一辈子吃鱼了。

  郑相一番话,无非就是两个字——舍得。

  人生在世,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轮回。

  有时候,一时欲望,会让人跌入万丈深渊,及时放下,反而使人走向柳暗花明。

  1

  舍得,是夏花飘零,而得秋实硕果。

  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好客养士闻名天下,曾广招门客三千人,在齐国权倾一时。

  有一个人叫冯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听说孟尝君乐善好施,就前去请求拜入其门下。

  孟尝君见一个落魄男子前来投靠,心里也好奇,就问:“先生有何爱好?”

  冯谖老实回答:“我一无所好。”

  孟尝君又问冯谖有什么才能。冯谖又答,自己一无所能。

  孟尝君只好尴尬地笑一笑,将他收入门下。

  孟尝君手下多的是能人智士,像冯谖这样没有本领,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实在少见。就连佣人们也觉得这老兄不过是滥竽充数,每日只给他粗茶淡饭,从不正眼看他。

  后来,孟尝君从门客中找人去自己的封地薛邑收债,问谁懂会计,愿意前去。

  冯谖自告奋勇。孟尝君对这个毫无存在感的门客一点儿印象都没有,起初还楞了一下。

  等到别人提醒,孟尝君才想起来,就请冯谖不要见怪,自己平时工作忙,还脸盲,随后将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他。

  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回来时买点儿什么东西。孟尝君说,您看咱们这里缺什么吧。

  冯谖收下契约票据,领命前往薛邑。到了薛邑,冯谖发现老百姓生活艰苦,一听说孟尝君来讨债也都敢怒不敢言。

  于是,冯谖召集当地居民,擅作主张将契据全部烧毁,并假托孟尝君的名义,称不会再来讨要。薛邑的老百姓也没想到孟尝君竟如此慷慨,都感激涕零,高呼“万岁”。

  孟尝君看冯谖才去了没几天就回来,以为债收完了,问他买了何物。

  冯谖从容答道:“您不是让我买家里没有的东西吗?我想,您已不缺金银珠宝,也不需名犬骏马,身边更是美女如云,所缺的就是‘义’。不过一个小小的薛邑,您都不能体恤百姓,反而以商贾之道从中牟利。如今,我已经为您焚券市义,将‘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大为不悦,“义”又不能当饭吃,只好挥挥手让冯谖一边去。然而,冯谖舍弃的契据,已为孟尝君收归民心,并在薛邑生根发芽。

  一年后,孟尝君遭人陷害,一度被齐王罢相,政治生涯岌岌可危,只好退回封地薛邑。

  薛邑的老百姓听说恩人孟尝君回来了,纷纷扶老携幼,倾城而出,在百里之外夹道欢迎。用白云大妈的话说,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满大街都是孟尝君的忠实粉丝。

  这时,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良苦用心,一时感动不已,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

  古语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身在政坛,善始善终尤为困难,若无冯谖焚券市义,舍小利而得大义,孟尝君恐怕也无法全身而退,更不可能在日后东山再起。

  2

  舍不得,是自困樊笼,终将一错再错。

  晚于孟尝君出生,并与其同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便不懂得舍得的智慧。

  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评价春申君“智勇忠信有足称者”,也是一时风流人物,最终却“罪又甚焉”,在四公子中下场最为悲惨。

  黄歇早年曾和楚国太子熊完一同沦为秦国人质。十年生涯,天天如履薄冰。

  直到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而秦国拒绝放楚国太子回国。黄歇冒死为太子掩护,将熊完打扮成车夫送回楚国,可谓忠节。

  因此,黄歇险些被秦昭王处死,还好秦国改变主意,决定卖楚国新君一个人情,才放黄歇回去。

  熊完即位,是为楚考烈王,之后任命黄歇为令尹,并将淮北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春申君在封地疏浚三江,解决今黄浦江一带的水患问题,当地百姓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称为春申江。如今上海其中一个简称“申”,也是源于战国时此地曾为春申君的封地。

  春申君为相二十五年,若能专心治国理政,也不失为一代贤臣,但他却飘了,不但为政乏善可陈,更舍不得当初拿命换来的权力。

  舍不得,放不下,是春申君一生最大的错误。

  楚考烈王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孩子。国无储君,早晚生乱,春申君也不得不跟着着急,客串“不孕不育专家”,为楚王进献了不少妇女,但她们没能为楚国生下一个太子。

  此时,春申君的门客,赵国人李园将他年轻貌美的妹妹送给春申君为妾。

  没过多久,据说李园的妹妹有了身孕,不怀好意的李园劝春申君趁机将她献给楚考烈王。这样既可解决王位问题,春申君也能借此偷天换日,继续执掌大权。

  春申君知道楚考烈王迟早会死,自己也会有失去权势的一天,不如趁早安排后路,于是欣然同意,便将李园的妹妹献给楚王。

  正当春申君盘算着楚国的权柄时,李园早已心怀不轨,凭借妹妹受宠而获取大量财富,暗中训练刺客,计划除掉春申君,取而代之。

  春申君对这一危机浑然不觉。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抢先一步进宫,安排刺客埋伏在宫门。

  春申君一进宫,门后的刺客立即杀出。春申君登时丧命,首级被扔到门外,随后全家被逮捕处死。

  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世英名的春申君就因为一时的贪婪而身首异处,连累一家老小突遭横祸。

  正如余秋雨在《舍得智慧讲堂》节目中所说的:“只知一味地与别人争夺成功,那才是真正的平庸。”

  3

  舍得,是凤凰浴火,而得涅槃重生。

  汉初三杰中的韩信,曾有过一段失意的时光。

  韩信年轻时身无长物,也没正当工作,时常寄人篱下。穷困潦倒时,他曾经在其朋友南昌亭长家里白吃了几个月饭,结果被朋友的妻子嫌弃,不得已只能继续流浪。

  人一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有一天,韩信来到淮阴市场,一个年轻人拦住其去路。

  这个市井流氓指着韩信挑衅道:“我看你长得人高马大,身上还带着刀剑,其实就是个胆小鬼。你要是有胆量,就拿剑刺我,如若不能,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

  韩信静静站立着,孰视良久,一言不发,低,趴在地上,从这市井少年的胯下爬过去。韩信的隐忍和沉默,换来满街的嘲笑。

  清人牛震运评说《史记》中这段描述:“孰视、俛出、蒲伏,形容如画。”每一个动作,都是一生的耻辱。谁能想到,这就是后来虏魏、破代、平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的一代名将。

  韩信恰恰不是一个懦弱自卑的人,相反,他为人一向骄傲。

  韩信的母亲去世时,他身无分文,连发丧的钱都没有,却为母亲找了一块又高又宽敞的坟地,周围可住万户。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称王封侯,让万户人家为母亲守陵。

  胸怀鸿鹄之志的韩信,为何甘愿从市井少年的胯下爬过,让满大街的人都以为他是个胆小怯懦的人?

  只因那时的韩信知道舍得,懂得在什么时候放下骄傲。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但一个人能永远做一个人。”

  无论是贫贱时,还是为将时,韩信都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

  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后,韩信多次在战场上以怯意示人,最终克敌制胜。

  在潍水,面对项羽帐下的猛将龙且,韩信先命人堵住河流上游。

  两军一交战,韩信就佯装撤退,引诱龙且渡河。龙且的军队渡河才过半,韩信立马派人将堵水的沙袋移开,河水奔腾而下,龙且背水而战,军心大乱,最终被韩信斩杀。汉军尽得三齐之地,让项羽陷入被动防御的状态。

  在垓下,与项羽正面交锋,韩信的三十万大军与十万楚军交战,起初并不顺利。

  在正面进攻项羽失利后,韩信故技重施,再次选择撤退。等到两翼对项羽形成包围,才再度率领大军从正面压上,终于让项羽大败于垓下,一战决定楚汉战争的胜负。

  当韩信衣锦还乡时,他将当年羞辱他的少年找来,不仅没有报复,反而封他为楚中尉,并坦言当时忍辱的原因:“当时受辱,若一时冲动,杀了你,也是杀之无名。何必逞一时之快,让自己身陷牢狱之灾呢?”

  4

  舍不得,是固步自封,终将酿成苦果。

  在功成名就后,韩信反而不知舍得,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他仍锋芒毕露,因心生怨恨而直言耻与哙伍。

  在一次闲聊中,刘邦问韩信自己能统帅多少兵马?韩信答,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刘邦又问韩信,那你呢?韩信霸气外露,丝毫不顾虑刘邦的感受,说道:“臣多多益善耳。”

  愤怒的刘邦冷笑道:“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还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这才知道说错话,急忙掩饰道:“陛下虽不能带兵,但是善于驾驭将领,所以我才为陛下所擒。”

  然而,刘邦始终不会忘记韩信的自负和狂妄给他带来的不快。

  此时的韩信,不学张良“弃人闲事,欲从赤松子游”,而是继续迷失在权力的游戏中,落得抱恨而死的结局。

  5

  作家贾平凹在《说舍得》一文中写道:“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砂砾中淘出,按摩是疼痛后的舒服,春天是走过冬天的繁荣。”

  对人而言,“舍得”的智慧就像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有一次,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种倾斜而不易放平的容器,就问守庙人问:“这是什么容器?”

  守庙人答:“这大概是宥坐之器(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一种器具)。”

  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容器,空着的时候倾斜,装进一半水就能正立,灌满了就会翻倒。”他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倒水吧。

  水一灌入,果然如孔子所说。他喟然长叹:“唉!哪有装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羽教会了我们的三个道理将会影响你的一生
关公已成神,我们信奉他,是因为在他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小编送上以下三点请谨记!网络配图1、不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低调做人!人总是容易骄傲的,只有当自己碰壁了你才会懂得更多。许多时候每当自己小有所成的时候,总想蹦一下,炫耀一下,事实会教会你,其实身边许多人都已把你抛了老远了。低调做人,没错的。2,、自己一定要有能力!——学习不能落后!网络配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无疑都说明关羽的个人能力实在是强!曹操为何如此看重关羽?答案:无非义气与实力当头!有义气也要有实力,你没实力别人不稀罕你。关羽的战斗力在三国演义中算不上最厉害,但是一流水平还是绰绰有余的,加上自己的名声显赫,自然受人喜爱。3、跟对领导很重要!——刘备蛊惑人心,顶呱呱啊!网络配图演义中,刘备从市井摆摊做起,认识了关羽和张飞,并成功结交两位猛将。能找到一位有能力,并且说服自己的领导,这可是人生一大快事。看吧,关...
· 品香,你需要了解这些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的过程。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我们了解香道,不应该只停留于表面,而应该深入了解香道的每一处细节,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香道的必备用具吧。香道必备用具为了完成一次完美的品香过程,除了香料、香灰、香炭以外,还需要很多香具,比如:香三事(香炉、香瓶、香盒),还有点炭架、专用点炭用的打火机,火道具七件套(香勺、香铲、圆灰押、长灰押、香箸、羽扫、银叶夹),再讲究的还要有香席、切香板、香刀、银叶收纳盒等。香道用料香道不是香熏,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所以只要是纯天然的香料,都是值得买来慢...
· 刻木事亲故事的道理
【原文】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白话解释】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刻像思亲真情义,木灵兰归诉泪滴。事明决将拙荆弃,亲如在世共相依。
· 家庭伦常道大道理都懂这么做的却又有几个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孙辈是一家的天喜星,以顺为根。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辅星,以义为根。老人无德,一家灾殃。子女不孝,没有福报。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了灾难了。老人道;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即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是非,都不外扬家丑。并且自己生惭愧心,认为自己当老人的没有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有把家人教育好,才发生这些不如意的事。因为家庭有问题,首先是老人有漏了。父母道(中年道);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已任,造福一家。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
· 扁鹊见蔡桓公:那些在故事里教会我们的道理
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是春秋时期家喻户晓的神医。扁鹊的本名为缓,姓姬,只是因为他的医术实在是太高超了,于是当时的百姓就将上古时期神医的姓名来称呼他,以示世人对他的尊重,扁鹊后来所做的一切也很对得起这个称呼。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前357年,已经出师的扁鹊被蔡桓公召见。当扁鹊看到蔡桓公后,停顿了一下对蔡桓公说:“我仔细观察了您的皮肤,您的皮肤可能有点小问题,需要及时的医治。”但蔡桓公并不相信扁鹊所说的。无奈之下,扁鹊只得放弃帮蔡桓公治疗。等过了十几日,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扁鹊又跟蔡桓公碰到了,扁鹊又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肤之中,需要及时的医治啊。”但蔡桓公还是不相信扁鹊说的话,继续不理睬他。时间匆匆而过,十天之后,扁鹊又见到了蔡桓公,他对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在肠胃之中了,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这一次,蔡桓公还是不理睬他。等到扁鹊再次见到蔡桓公时,他一看蔡桓公转头就跑了,蔡桓公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