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行书联简介,深受康有为与马宗霍推崇
在近现代书法史上,郑文焯的名字并不显赫,今天很少有人知晓,但他得到了康有为与马宗霍两位大家的极力推崇。康有为通过题跋赞道:“大鹤山人词章画笔医学绝艺冠时,人所共知,惟寡知其书法,今观所自抄诗稿,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浑而去其旷野,盖自《张猛龙碑阴》入,而兼取《李仲璇》、《敬使君》、《贾思伯》、《龙藏寺》以及《瘗鹤铭》,凡圆笔者,皆采撷其精。华,故得碑意之厚,而无凝滞之迹。”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以为:“大鹤山人书,结体纯取南碑,而波磔骏发,复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气味直到六朝。简札诗稿,脱手弹丸,对之殊有俊风。余尝藏山人金石拓片题跋墨迹,笔法细如游丝,清丽纤眠,尤为绝品。”
康有为、马宗霍二人的赞语各因不同对象而发,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不能直接用来评判本期所刊这副对联,却是毫无疑义的。因为该联书法一方面做到了“结体纯取南碑”(如马氏所言),另一方面又背离了康有为“得碑意之厚”的结论。
郑文焯的这副行书联在结体构架上,该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碑书为本,劲健、开张而拙朴;但如果着眼于基本笔画,又将看到除极少数显碑书之痕、方折爽利之外,绝大多数皆吸收了帖学意趣,瘦削流畅,妩媚动人,没有一点儿厚重之“碑意”,这可能是与款署“指墨”有关。反复品味此联书法,忽然想到现代萧劳书法面貌与此颇为接近,不知萧氏是否师承过郑书或受过郑书之启迪。一般书家作对联,款字总比正文流动轻便些,而该联的处理却正好相反,它是款字重拙迟涩于正文,更大程度地弘扬了碑学精神。即此而言,郑氏得到鼓吹碑学的康有为、马宗霍二人之首肯,亦属理所当然。
郑文焯(1856—1918),原籍奉天(今辽宁)铁岭,自署山东高密人。字叔问,一字俊臣,号小坡,别号瘦碧,小字豫格,晚年自号大鹤山人。清光绪乙亥年(公元1875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幼承家学,精究小学,通医道,谙音律,工诗词,嗜金石书画成癖,收藏宏博。有多种考辨文字和诗词集存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