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尤侗“鹤栖堂”印鉴赏,确为印中上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0
转发:0
评论:0
尤侗“鹤栖堂”印鉴赏,确为印中上品,尤侗(1618—1704),清初文学家,字同人,晚年自称西堂老人。南宋著名诗

  尤侗(1618—1704),清初文学家,字同人,晚年自称西堂老人。南宋著名诗人尤袤之后裔,世居无锡,后迁至长洲。年二十补诸生,颇有文名。明亡前后,曾屡试不中,乃致力于诗词古文。顺治初年(1644),以贡生谒选,任永平府推官,吏治精敏,不畏强暴,终因此被罢职。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纂修《明史》。著有《西堂全集》《西堂余集》。

  尤侗早年怀才不遇,顺治十六年(1659),其门生徐文元中进士,顺治曾问及尤侗情况,称尤诗文为“奇文”,是“真才子”。后入翰林院,进献《平蜀诗》,康熙赞他为“老名士”。尤侗遂于自己堂前柱上写下一副对联:“真才子——帝皇天语,老名士——今上玉音。”此时,其子尤珍得中进士,他感慨地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年逾六十,子幸成名,可以休矣!”乃告老返乡。后康熙游江南时,他曾两次接驾献诗,康熙晋升其为翰林院侍讲,并亲题“鹤栖堂”匾额以赐。尤侗遂以此为斋名,自称“西堂老人”。晚年,他在此堂中著有《鹤栖堂稿》六卷。

  “鹤栖堂”印,朱文,椭圆形,取自黄鼎山水轴题跋。尤侗不忘皇帝亲赐匾额的“天恩”,在斋名印上额并镌“御题”两字,与下方竖排的“鹤栖堂”,浑然一体,既显示主人的身份,又使斋名印锦上添花。选篆古典雅美,线条流畅柔媚。下刀老到娴熟,不留刀痕,确为印中上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尤侗
生平早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1618年6月)生,父为太学生,终生未仕。尤侗天资聪颖,喜读《史记》、《离骚》等。清顺治三年(1646年)副榜贡生,顺治帝曾称誉尤侗是“真才子”,惜六入考场皆名落孙山。顺治九年(1652年)授永平府(今河北卢龙)推官,因鞭挞旗丁而被黜。博宏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宏词科,列为二等,官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受知两朝,恩礼始终”。晚年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尤侗告老还乡,书斋名为“西堂”,故又自号“西堂老人”。后在苏州城滚绣坊建有园林,面积约十亩,定十景名为:南园春晓、草阁凉风、葑溪秋月、寒村积雪、绮陌黄花、水亭菡萏、平畴禾黍、西山夕照、层城烟火、沧浪古道。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南巡,尤侗年近八旬仍亲迎于道,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廷辰,作《万寿词》以祝寿,“上嘉焉,赐御书‘鹤栖堂’匾额”。四十二年康熙再度南巡,晋为侍讲...
· 尤侗
尤侗(1618~1704)清代文学家。字同人,一字展成,号悔庵,又号艮斋,晚自号西堂老人。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九年授永平推官,在任三年,坐挞旗丁降调辞归。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帝南巡,给他晋官号为侍讲。尤侗才情敏捷,文名早著。曾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制义以及《读离骚》乐府流传禁中,受顺治帝赏识;在史馆时进呈《平蜀赋》,又受康熙帝赏识,所谓"受知两朝,恩礼始终"(潘耒《尤侍讲艮斋传》)。他的诗文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人所传诵。所撰《西堂杂俎》盛行于世,但辞赋、铭赞、应俗、游戏之作,十之八九格调不高。自序说:"雕虫之技,悔已难追;鸡肋之余,弃复可惜",故名"杂俎"...
· 尤侗
尤侗生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1618年6月),祖籍苏州府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其家世代书香,自称是"簪缨不绝"。其父为明太学生,但终生未仕,在家课子。尤侗五岁开始居家习读四书五经,受业于其父祖。其天资聪颖,喜读《史记》、《离骚》等,以博闻强记闻名乡里,世人称其为"神童",并入学为诸生,一时间颇负才名。顺治三年(1646年)副榜贡生,顺治帝曾称誉尤侗是"真才子",惜六入考场皆名落孙山,九年授永平(今河北卢龙)推官。曾在衙署门柱撰写了一副楹联:"推论官评,有公是,有公非,务在扬清激浊;析理刑法,无失入,无失出,期于扶弱锄强。"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他以大清典律杖责鱼肉乡里的"旗丁"后,反遭弹劾,刑部以"擅责投充",例应革职,改为降二级调用。尤侗不等降级调用,愤然辞官,当年七月偕同妻儿返回故里,"拜见父母,悲喜交集"。决定从此收心归隐,自号"晦庵",将居处改为"看云草堂",取杜甫诗意"年过...
· 图帕克·印卡·尤潘基
早年生活受命出征图帕克·印卡·尤潘基是帕查库特克的其中一名儿子(另一位儿子是阿马鲁),在王子时代,已投入军政事务。据《印卡王室述评》的记载,印加王帕查库特克在位时,为了让年轻的王子见习用兵之术,就派他陪同卡帕克·尤潘基(帕查库特克的兄弟)出征西北部的钦察苏尤。图帕克·尤潘基汲取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后,帕查库特克派他为主将,出征秘鲁西部的奇穆(Chimor)。经过旷日持久的消耗,印加军因有大批增援部队,图帕克·尤潘基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奇穆人的酋长,最终令敌方降服。图帕克·尤潘基在那里兴修宫殿、水渠、粮仓、堡垒等设施,以方便印加人的管治,并派官员及士兵留驻,然后班师回朝。处理国事图帕克·印卡·尤潘基在父亲帕查库特克晚年时期,曾被委任为印加帝国的共同执政者。对外扩张印加帝国领土扩张图。其中褐色部分是图帕克·印卡·尤潘基在王子时期所征服;绿色部分是图帕克·印卡·尤潘基任萨帕·印卡期间所征服。在西北的开...
· 印姓堂号御侮堂
御侮堂:宋朝印应飞,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邻,知镇江府。元兵围鄂,应飞率师往救,围遂得解。能抵御外侮,故名“御侮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