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87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因为它采用了汉朝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因为这一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清代乾嘉学派的出现,一般都认为是清朝封建统治阶段残酷和笼络羁縻臣民政策的产物。雍正、乾隆时期,清朝的统治获得了相对的稳定,对文人采取了严酷的统治政策。尤其是乾隆时期,屡次禁毁书籍,大兴“文字狱”。当时的文人学士不仅不敢抒发己见,议论时政,即使是诗文奏章中有一言一名的疏失,也有遭致杀身灭族惨祸的探讨,而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寻章摘句,逃避现实。乾隆即位后,大力提倡经学的考据,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毕沅等,也出而倡导经学。

  考据,作为治学的一个内容和方法,各代都存在。但乾嘉学派专门从事考据,把学术全部纳入考据的轨道,他们在考据和学问之间划一等号。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好发空论言之无物的弊病,走上从书本上寻找疑难问题进行考据的务实道路。所以在思想发展史上,他们建树不大,在学术研究方面,却有一定的造诣和贡献。

  乾嘉学派的奠基人,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和毛奇龄等人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究,顾炎武被公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先河。但是,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家,遗其大而传其小,他们沉溺于故纸堆中,脱离实际,放弃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本意。

王念孙

  乾嘉学派,一般说来可以分成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吴派的学风即搜集汉儒的经说,加以疏通证明。它的特点是“唯汉是信”,即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就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吴派的主要学者有沈彤、江声、余萧客、江藩、王鸣盛等(参见本书“吴派”条)。皖派则重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中名物制度的考证。此派的特点是从音韵、小学(即文字学)入手,通过文字、音韵来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涵义,即以语言文字学为治经的途径。他们在文字、音韵等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贡献。此外,皖派也颇重视思想和理论,如戴震作《孟子字义疏证》就是例证。戴震的学生很多,以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最为有名(参见本书“皖派”条)。

  乾嘉学派重视客观资料,不以主观想象轻下判断,广泛收集资料,归纳研究,有着细致、专一、锲而不舍等可贵的治学精神,但是,乾嘉学派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脱离实际、烦琐细碎。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在存古薄今、舍本求末。他们考订问题,用形式逻辑的归纳法,把同类材料罗列一起,旁征博引,然后得出结论,只讲证据不讲道理。结果在细微末节上功夫很深,涉及圈套的需要说明解决时,就无能为力,造成了不通世务,不切实用,考据愈细愈是无有物恶果。烦琐细碎主要表现在许多考据家的作品,都是以繁为贵,一字的偏旁、音训考证动辄千言。为了标新立异,解释一个字的古义,疏至盈千累百,议论不休。结果是杂引衍流,不知所归。学者们毕生的精力,耗于一字一句的正讹,一名一词的渊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嘉庆以后,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考据学派提出异议和批评,乾嘉考据学也开始由极盛转向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嘉学派
参考书目周维衍:《乾嘉学派的产生与文字狱并无因果关系》,《学术月刊》1983年第3期。黄克武,清代考证学的渊源:民初以来研究成果之评介,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11期,1991年,第140~154页。研究书目BenjaminA.Elman著,赵刚译:《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 清代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是指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着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顶盛,故得名。简介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清代乾嘉学派的出现,一般认为是清朝统治阶层残酷和笼络羁縻臣民政策的产物。雍正、乾隆时期,清朝的统治获得了相对的稳定,对文人采取了严酷的统治政策。尤其是乾隆时期,屡次禁毁书籍,大兴"文字狱"。当时的文人学士不仅不敢抒发己见,议论时政,即使是诗文奏章中有一言一名的疏失,也有遭致杀身灭族惨祸的危险,而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上,寻章摘句,逃避现实。乾隆即位后,大力提倡经学的考据,一些达官...
· 崇仁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小陂(今东来乡)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清代黄宗羲在他的《明儒学案》一书中,把《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又把吴与弼列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吴与弼的先祖吴兢为唐朝汴州人,唐睿宗时为朝廷议大夫。曾祖吴审,“博学、诗藻清丽”。祖父吴泾,迁居崇仁。父亲吴溥,官到国子监司业,著有《古崖集》。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对吴与弼的教育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吴与弼六岁入学,七岁学对句,十六岁学诗赋,十八岁习以科举之业。业永乐已丑年,他年方十九,亲临京师金陵,从学洗巴杨文定门下,一次偶读朱熹撰著的《伊落渊源录》,令其神往,慨然有志于道,说:“程泊淳见猎心喜,乃知圣贤犹夫人也,孰云不可学而至哉!”于是,废弃科举学来,谢绝纪俗交往,独处小楼,玩味四书、五经、诸儒语录,体贴身心,不下楼者两年。可见,他醉心于程朱学说,沉潜义理之中,...
· 诸子百家分别都有哪些学派?各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谁
法家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在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被称为东方法家或齐法家。齐国是“功冠群公”的西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姜太公的祖先伯夷辅佐虞舜,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创立始礼法并用的制度。太公封齐,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一方面将礼义廉耻作为维系国家的擎天之柱,张扬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至战国时期,齐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百家争鸣的策源地,继承弘扬管仲思想的一批稷下先生形成...
· 乾嘉后劲阮元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或芸台),又号C经老人、雷塘庵主等。其祖居江苏扬州,康熙五十年(1711年)始迁居仪征。故史载其为仪征人。阮元祖父阮玉堂,官湖南参将,曾率军征苗,活捉苗人数千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元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第一,授编修。次年大考乾隆帝亲自选他为第一名,破格提任少詹事。乾隆帝召阮元入朝应对,高兴地说:“没想到我八十多岁还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才。”直南书房、懋勤殿,迁任詹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阮元外任山东学政,任期满后,又调往浙江。历任兵部、礼部、户部侍郎。嘉庆四年(1799年),阮元出任沙丘江巡抚。浙江沿海一带多年来一直遭受海盗的侵扰,这些海盗与沿海的土匪互相勾结,严重影响当地人民地生活。阮元到任后,集结众人商议对策,制造船只,训练陆军,与海上军队接应作战,阮元又亲自督办,以定海镇李长庚统率三军水师,并商调广东、福建的军队会同作战,先后用了六年时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