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史上法正有什么功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2
转发:0
评论:0
三国史上法正有什么功绩?,法正有什么功绩?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

  法正有什么功绩?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法正主要的功绩就是辅助刘备夺取益州、汉中。

  刘备占据益州后,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因此群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

  法正进谏道:“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晋文公逃难到秦国时曾娶了亲侄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法正认为晋文公尚且可以娶亲侄之妻而未遭到礼法的抨击,何况于刘备与刘瑁之间还不是亲戚关系。刘备遂纳吴氏为夫人。其后刘备赐予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最高赏赐。

  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又命法正与军师将军诸葛亮、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兴业将军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然而法正虽然擅长军事谋略,但在政治谋略上稍差,但知因循守旧却不会变通。《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蜀汉政权,为此,法正提出用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

法正影视形象

  但诸葛亮认为不能盲目沿用汉初的法度,应当因时制宜,懂得变通,于是写了封信《答法正书》给法正,晓以大义,告诉其更深一层的意思。(《答法正书》: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当时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蜀郡下辖成都县),在内仍然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而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未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立即发兵夺取汉中。且告诉刘备夺取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刘备赞同,于是率领诸将进攻汉中。

  刘备有一次与曹军在作战中,形势不利,本应马上撤退,而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进谏。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赶紧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回道:“连明公也冒着箭雨、飞石,何况我呢?”刘备只好允诺:“我和你一起撤退。”便暂时撤军了。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当时夏侯渊(字妙才)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张郃驻守东线据点广石。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张郃率亲兵搏战,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夏侯渊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继续固守南线。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防卫工事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此时,法正看准时机,见夏侯渊正处于劣势,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夏侯渊猝不及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不久,曹操亲征,听闻是法正献计取汉中,因而感慨不已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接下来的战事中,曹操虽然兵力占有优势,但是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与曹操交锋,曹操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去世

  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备进攻汉中,法正献上妙计才助蜀军除掉曹操大将夏侯渊。恐怕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法正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据三国志记载,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法正也没辜负刘备信任,为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法正第一计:与张松密谋奉刘备为主,促使刘备入川法正因为不受刘璋重用,而深感怀才不遇,其好友益州别驾张松虽然位高权重(相当于副刺史,官位仅次于刘璋!),但是觉得刘璋暗弱,跟着没前途,所以也一直想良禽择木。后来张松推举法正作为使者出使刘备,刘备与法正相谈甚欢。法...
· 三国法正是谁?法正怎么死的?
三国法正是谁?法正怎么死的?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法正怎么死的?220年病死。正史三国志等都是这个记载,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记载。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两人同为刘备股肱(传云: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虽然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总理后方政务,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出谋划策。互相之间能够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后来刘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群臣大...
· 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法正生平简介
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法正生平简介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备进攻汉中,法正献上妙计才助蜀军除掉曹操大将夏侯渊。恐怕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法正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据三国志记载,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法正也没辜负刘备信任,为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法正第一计:与张松密谋奉刘备为主,促使刘备入川法正因为不受刘璋重用,而深感怀才不遇,其好友益州别驾张松虽然位高权重(相当于副刺史,官位仅次于刘璋!),但是觉得刘璋暗弱,跟着没前途,所以也一直想良禽择木。后来张松推举法正作为使者出使刘备,刘备与法正相谈甚欢。法正回来以后,二人一拍即合,密谋奉刘备为主。于是法正献策...
· 刘备为什么如此看重法正?法正到底有什么能力
大臣能够被封侯并在死后得到一个谥号,这被认为是一项特别的尊荣,刘备时期得到谥号唯一之人是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刘备东征为关羽报仇,群臣多谏,刘备一概不听,最终导致全军覆没。事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那么,刘备为什么特别看重法正呢?迎接刘备入川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一直不受重用,倒是和益州别驾张松要好。张松出使许都不得曹操待见,回来时见了刘备,就在刘璋面前劝说他结盟刘备。刘璋也有这个意思,法正就被张松推荐当作使者去见了刘备。出使归来后,法正向张松夸赞刘备有雄才大略,两人私下秘密策划,打算共同拥戴刘备。后来张松劝说刘璋请刘备入蜀帮助他抵御张鲁,法正再次受命带兵前去迎接刘备。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让刘备利用刘璋的懦弱和张松作为内应夺取益州,得到了刘备的认同。也就是从刘备率军逆长江而上开始,法正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刘备的人。料定郑度的计策必不...
· 法正
生平怀才不遇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附刘璋,多年后法正升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法正既不为任用,又为其州邑侨客之人所诽谤,志不得意。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相为友善,深觉刘璋不足与有所作为,常暗自叹息。暂思经算208年,张松于荆州出使见曹操归来,劝刘璋与曹操绝交而自行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作为使者?”张松乃举荐法正,法正辞让,不得已而前往。法正既归还,为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密谋协力规划,愿意共同戴奉刘备,而未有缘。后来刘璋听闻曹操欲派遣将领征讨张鲁而有畏惧之心,张松遂说刘璋适宜迎接刘备,使他征讨张鲁,复命令法正衔命出使。法正既宣告旨意,暗地里向刘备献策:“以将军之命世英才,乘刘璋之懦弱无能;张松,益州之左右,以为内应;然后以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来成大业,易如反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须取荆州和益州二地,法正、张松倒戈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刘备应允,随即率军入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