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太史慈墓在哪里?太史慈怎么死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0
转发:0
评论:0
太史慈墓在哪里?太史慈怎么死的,太史慈墓在哪里?太史慈是怎么死的太史慈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

  太史慈墓在哪里?太史慈是怎么死的

  太史慈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青年时,曾因向刘备请兵退黄巾军以解孔融之围,被孔融成为“年轻时的好朋友”。后到曲阿(今江苏丹阳)追随孙策,辅佐孙权屡建战功,先后任折冲中郎将,建昌都尉。建安十一年(206)赤壁之战前病死,临死前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终年41岁,孙权将其厚葬于北固山上。

  太史慈墓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径约3米,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莱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见,墓前原有碑,题为“孝子建昌都尉太史慈墓”,后来改题为“汉吴将子义太史公之墓”,原墓于1967年遭破坏。1872年修筑城墙时发现,后屡次修治。抗战前,曾修葺一新,建国初,因塌山被埋没。现墓于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块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已无存。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战。《三国志》中“太史慈传”对他作了详尽的记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太史慈的一生:太史慈怎么死的?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太史慈的一生太史慈年少时已是十分好学,后担任本郡奏曹史。当时本郡与本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掌刑赏之官吏)知事者较有利。其时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州吏答道:“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州吏道:“在车上。”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叫道:“...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县太慈镇文殊庙史话
在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西北侧桃花岭上(原桃岭乡政驻地),昔日有一座斐声大江南北、香火鼎盛、颇具规模的文殊庙。追溯起文殊庙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悠久的轶闻传说——相传自我国历史元代理学家王幼学先生当年在其故乡——慈湖畈(在今望江县太慈镇湖村境内)创办“慈湖书院”之后,(“慈湖书院”系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当时的古雷阳地区、尤其是望江县城西北侧桃花岭一带,民智日渐开化,文风益显昌盛。其后,秀才、进士、举人连年迭出,使得昔日的古雷阳桃花岭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之乡。元代未年,古雷阳桃花岭一带的文人学士们从弘扬、倡导文化教育,崇尚科举及第与孔孟理学等出发,动议发起由地方乡坤和广大百姓民众自发捐款、献物与募资,并选择在一座傍畈依水的桃花岭上,开始破土建筑起一座气势浑宏的“文殊庙”(寓意“宏开文运,及第殊荣”)“文殊庙”建成后,其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孟子、庄子与墨子等...
· 武将太史慈的墓在哪?武将太史慈的墓介绍
太史慈墓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径约3米,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来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见,1872年修筑城墙时发现,后屡次修治。抗战前,曾修葺一新,建国初,因塌山被埋没。现墓于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块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已无存。太史慈(165——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人。青年时,曾因向刘备请兵退黄巾军以解孔融之围,被孔融成为“年轻时的好朋友”。后到曲阿(今江苏丹阳)追随孙策,辅佐孙权屡建战功,先后任折冲中郎将,建昌都尉。建安十一年(206)赤壁之战前病死,临死前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死乎!”终年41岁,孙权将其厚葬于北固山上。《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战...
· 太史慈死于哪次战役?太史慈怎么死的
太史慈死于哪次战役?太史慈怎么死的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太史慈在合肥与张辽交战时中伏身亡,虽然与正史的描写不符(年代及死因),但这个结局却比正史中的记载更为悲壮,也成为三国故事中深入人心的场景之一。正史中记载:孙权统事,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遂委以南方诸大事。于建安十一年卒(公元206年),享年四十一岁。太史慈临亡之时,叹息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七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关于太史慈之死,早见于西晋陈寿撰《三国志。吴志》,言“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以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这里只对太史慈的岁数及卒年有明确的记载,为后世史籍征引而无异说。陈寿记事不采传闻杂说,比较真实,但语焉不详,对太史慈死因、死地及葬地均未言及,致使后世说法歧出。一说受箭伤死于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亦葬于润州。一说死于海昬(今江西省永修县...
· 太史慈是怎么死的?三国名将太史慈因何而死
太史慈之死:太史慈,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以孝、信、义见称。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自少已十分好学,后担任本郡奏曹史。当时本郡与本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掌刑赏之官吏)知事者较有利。其时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州吏答道:“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州吏道:“在车上。”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