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为何说“晋国无公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0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为何说“晋国无公族”,晋国始出于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详见《桐叶封弟》一文),叔虞姓姬,字子于。当时是

  晋国始出于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详见《桐叶封弟》一文),叔虞姓姬,字子于。当时是把唐做为封地,唐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与汾水之东,方圆一百里,因此称为唐叔虞。

  到了叔虞的儿子晋侯爕父的时候,迁徙到了晋水一带,把唐国改名为晋国。又经过了五代,到了晋靖侯时期,晋国的历史才开始有准确的文字记载。此时,天下风起云涌,国人暴动,世道动荡,晋国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崛起。

  晋靖侯的重孙晋穆侯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公子仇,少子名叫公子师。当时晋国的大夫师服说:“君上给儿子的起名很奇怪啊,太子叫做仇,仇的意思是仇敌,幼子叫做师,师是能成其众的意思。名是自命的,物是自定的,如今长幼的名字彼此悖理,晋国以后肯定会出乱子。”师服的话预示晋国将有一场。

  晋穆侯死后,其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率领他的族人杀了殇叔即位,就是晋文侯。

  此时,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史记》记载,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衰微,齐、楚、晋、秦等诸侯国开始壮大。这个时候晋国已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了。

  晋文侯仇去世之后,其子昭侯伯即位,把他的叔叔公子师分封到曲沃城,派晋靖侯的另一位旁系孙子栾宾为公子师的相,从此公子师号称曲沃桓叔。

  公子仇这一支以翼城为都城,是晋国的大宗;公子师这一支以曲沃城为根据地,是晋国的小宗,当时的曲沃城比翼城还要大。桓叔此时已经五十八岁了,爱好德政,晋国的百姓都来归附他。有人感叹:“晋国的祸乱要从曲沃发生了,枝强于干,不作乱更待何时?”

  不久,晋国大臣潘父弑杀了晋昭侯,想拥立桓叔为晋国国君,从公子仇杀殇叔到此时是晋国公族的第一次内乱。但是潘父没有成功,晋国人拥立昭侯的儿子即位,是为晋孝侯,并将潘父杀掉。

  曲沃桓叔死后,经过他的儿子曲沃庄伯、孙子曲沃武公两代积蓄力量。公元前710年,曲沃武公率兵进入陉廷,联合陉廷攻打大宗,这是晋国公族的第二次内乱。在第二年春天的一次决战中,曲沃武公在晋都城翼城打败了大宗的军队,杀了晋哀侯。晋哀侯的儿子晋小子侯即位,但不久也被武公诱杀!

  虽然此时小宗已经把大宗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承认,同一年,周恒王下令虢国君主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被迫败退回曲沃,周天子立晋哀侯之弟晋侯缗为晋的国君,曲沃未能吞并晋国。

  又经过长达28年的积蓄力量,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再度出兵讨伐大宗,终于攻陷了大宗的都城翼城,杀了晋侯缗。这次,武公把缴获的晋国宝器贿赂周僖王,希望得到周天子的关照。公元前678年,周僖王正式授予武公晋侯称号,但只能建立一军。武公封侯后不久,便出兵攻打周王室,杀死夷邑大夫诡诸,执政大臣周公忌父逃奔虢国① 。晋国小宗经过六十多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夺取了大宗的权力,晋国第二次内乱宣告结束。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辞世,其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再一次大规模的屠戮公族,他采取大夫士蔿的计谋,使势力庞大晋公族诸公子互相残杀,进而全部消灭以利君权巩固。晋国自公子仇杀殇叔开始,公族内部你死我活的争权夺利、杀戮贯穿了整个西周直至春秋中期,数百年间,从未停止过。然而,晋国公族内部的争权夺利远远没有停止,不久之后的“骊姬之乱”将晋国的内讧推向顶峰,这也是晋国的第三次内乱。(详见《骊姬之乱》一文)

  从晋献公开始,由于公族精英越来越少,不得不大量起用异姓大臣辅佐朝政,这虽然使得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也为战国初六卿把权,以及最终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起源晋国公族后裔家世荣耀中华温氏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而当时晋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西省。温氏的源自晋国公族,在过去有关姓氏古籍上,的确是证据确凿。譬如《广韵》指出:“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此外,《姓纂》亦指出:“唐叔虞之后,晋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则更详尽地记载说:“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侯,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由上述的文献看来,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具有十分荣耀的家世源流的。不过,唐朝时的一块“温信碑”,对于温信其人的身世,却明文...
· 晋国六卿渊源是什么?两个是功臣,两个是公族
在晋献公当政末期,晋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华夏的事件,史称”骊姬之乱“。也就是晋献公的宠妻骊姬借助晋献公的力量,逼迫晋献公的儿子们外逃,之后当时晋国大夫荀息以计谋消除了这次晋国之乱,迎立晋国公子重耳回国,一代霸主晋文公自此登上历史舞台。也正是因为”骊姬之乱“的影响,晋国后世的公子们均不得留在晋国,成为了晋国的现状。晋文公雄才大略,先后任命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文臣武将为心腹,成为影响当时晋国朝政军事的主力军。从此之后,这些卿大夫的后代们,渐渐的架空了晋国公室,俨然成为了晋国的主人。晋文公、晋襄公两朝霸主,尚且能控制这些卿大夫,而自晋灵公之后,六卿氏族不断壮大,再加上晋灵公宠信奸佞,晋国公室慢慢,成为同周天子一样的”空壳“国君。不过我们称之为的晋国六卿大夫,最早的时候是十一个家族。分别是: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韩氏、中行氏、智氏、魏氏、范氏和赵氏。而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分歧,狐氏、先氏...
·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就在现在的山西省
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就在现在的山西省中华温氏网2010年5月3日百度贴吧温氏家族是源自周朝的晋国公族,而当时晋国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山西省。温氏的源自晋国公族,在过去有关姓氏古籍上,的确是证据确凿。譬如《广韵》指出:“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此外,《姓纂》亦指出:“唐叔虞之后,晋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则更详尽地记载说:“却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暮睿囊糗鳎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由上述的文献看来,发祥于山西的温氏家族,共有两支主流。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则是却至的后裔。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当辅政的周公并灭唐国时,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被封在唐国。后来并发展成为春秋时代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却至,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大夫。由此可知,现在的温姓人,不论系出何支,都是...
· 晋国分裂之说
晋国分裂之说在昭公之子顷公在位期间,六卿借顷公之手消灭了祁氏和羊舌氏这两家公室最后的支脉和拥护者,将其封地尽数瓜分,从此公室便再没有可倚仗的势力了。当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之时,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便更加激烈。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齐、卫于`氏(今山东巨野附近)相会,攻晋的河内,第二次弭兵之盟至此完全破裂。从此出现了以齐为主的东方联盟与晋之间的对峙,晋的盟主地位已只是个摆设。背景]也就是宋卫攻晋的当年,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同其余四家不和,两国联合鲁国支持两家意图借机获利。这次内乱最终被晋国平乱,中行氏和范氏被驱逐,其封地被另外四卿瓜分,至此晋卿还剩下智、韩、魏、赵四家。过程]在定公之子出公时期,卿族之间的斗争更加剧烈,晋的土地持续向北扩展着。知氏灭仇由(今山西盂县东北)后,又于定公十六年(前459年)取中山国的穷鱼之邱,势力发展到河北定县一带。赵襄子于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成了...
· 冷紫电公族谱
宋元八世:“孤、延、玉、广、悠、学、元、紫”。谱书记载入川始祖冷筠阳就是八世中最末“紫”世,冷紫电的三子。注:冷紫电共八子,长子留守湖北照看父母,七子入川,后第五子父母将其招回,剩六子于四川。详情如下:宋朝冷孤揆,安陆人,负琴行乐,遗有图绘,后在江西九江府德安县落业,偕彭氏生冷廷叟,光禄卿,陶氏生冷玉光,字宾弹,臀匏避,人谓冷面御史。徐氏生广文、广德、广大,儒医济世。赵氏生冷悠久,幼入文庠,偕赵氏生冷学校、学真。二房冷学真偕金氏,因元朝世祖十一年,贼匪蜂起,政教不行,奉天子命二丁抽一,五丁抽二,江西填湖广。初至湖北黄州麻城县,地名孝感乡凤山观吴先里落业载粮。所生四子,冷元福、元寿、元一、元二。其有冷元福偕沈氏,生冷紫电号清霜,中式第五名武魁。二十年以来,四兄弟共生八子,三孝廉冷紫电、紫微、紫冠,为剿贼有功,没于大足县,敕赐报国抡。冷紫电坐地平坦,每年遇水溢,复后居本乡永平里仙人山,照守田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