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享誉世界的咏春拳传承历史是怎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7
转发:0
评论:0
享誉世界的咏春拳传承历史是怎样的?,1995年至今,梁焕枝先生在《精武》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多篇有关古劳咏春拳的文章

  1995年至今,梁焕枝先生在《精武》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多篇有关古劳咏春拳的文章,如《古劳咏春拳散手22式》、《古劳咏春拳技法心诀》等,使武术界对本门有了新的认识。1999年5月31日,咏春拳第四代弟子梁挺博士率领印度、匈牙利二国的咏春拳徒子徒孙,以及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往广东鹤山市古劳镇东便村,参观了咏春拳传人梁赞的故居。为此,施焰雄先生在江门五邑杂志《挚友》上发表了《古劳咏春拳探源》一文。但文中有几处笔误,个中原因可能是施焰雄先生虽曾在古作,对本门历史略有所闻,但非本门弟子,故资料有些失实。本人作为古劳咏春拳的传人,实有责指正。

  本人师承在梁焕枝师兄的文中也有提及,但由于年龄问题,在功力、技击修为方面尚有不足,实不应“班门弄斧”,只是自小受父辈“食饭教儿”,及长大后受师父、本族长辈的教诲,故认为有必要把所知贡献出来。

  咏春拳的源流(古劳咏春拳认祖归宗)

  施先生在文中说到:“关于咏春拳的发源地,一直有几种说法:鹤山市古劳说,认为咏春拳源于古劳;佛山人说,咏春拳源于佛山;另有人说源于少林。”我相信,作为古劳咏春拳的传人,如果听过师门历史,绝不会说“咏春拳源于古劳”。本人通过参考以下资料及师门历代流传的说法,认为咏春拳源于福建南少林。

  一、永春一门人在《永春、咏春、泳春同出一家》一文中说到:“永春派传统的拜师入门规矩是:装香给祖师位,敬茶给师父。”武人的祖师位等于人们家中的祖宗神主位那样神圣庄严,因为它显示了其根源所在、宗源所在、继承所在。

  我永春派的祖师位如下:

  林少(从右开始)

  半永永

  点春春

  棍历拳

  是代本

  老先少

  到师林

  功 宗

  夫 派

  二、1996年《武林》总174期记载的《彭南与永春拳》一文提到:“1995年9月底,(彭南先生)有幸应‘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95内功秘功技法研讨会’的邀请,前往泉州出席这次盛会,参观了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故乡和纪念馆,拜识了海内外不少武林俊彦,大开眼界,受益不浅。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五祖拳’的‘推手’同永春拳的‘ 手’,技法上竟完全一致;而永春拳的‘八斩刀’、‘六点半棍’与泉州南少林的‘鹤翔刀’和‘丈二长棍’不但基本相同,且技法招式全面。看来,关于永春拳祖师湖南衡山的一尘庵主,极可能就是福建泉州少林寺于乾隆年间,在天地会武装抗清活动里,被追捕杀戮漏网逃脱的少林武僧之一。据此,永春拳的源流,盖宗自福建泉州南少林这点当无疑问。”

  三、笔者也研究过“永春白鹤拳”,发现其中很多要点跟咏春拳是相通的。例如:永春白鹤拳“论出手必先讲子午归中”。何谓“子午归中”?“子午归中”就是“子午中正”。身抱(直)四正,总力四配,就是“归中”;鼻脐为正,眼观手尾,气随手出,眼神提现,牙关放宽,就是“子午正矣”。打拳时,一切运动必须内节硬如铁,外节软如绵,手指如泥,遵循“子午”中线变化。永春白鹤拳“子午归中”这一特点与咏春拳“守中用中,中线防守,中线进攻”的“中线原理”是一样的。

  

  永春白鹤拳“论交关接手”中记载:“逢刚则柔,逢柔则刚;遇空则入,遇门则过;有桥过桥,无桥生桥;内用吞吐浮沉之法,外用刚柔相济之巧。”这也与咏春拳诀“乘空必入,逢膀必闸,以软制硬,以快打慢”及“柔可刚取,刚可柔化”意思是一样的。

  另外,永春白鹤拳也讲究利用“听劲”觉察出敌力的虚实、大小、方向,及时产生新力,放弃无法抵御之力,运用力学之圆弧切线原理,因势利导,以“四两破千斤”之灵巧方法,移动敌身重心,转变敌力方向,变出化解之势,转不利为有利,以小力胜大力,反复循环,顺逆生克,灵活变化,乘时而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身法上要求“身如车轮,手如出箭,开弓顾己,出箭伤人,横来直破,直来横破”。

  永春白鹤拳的平马更与古劳咏春拳之二字拑羊马一样: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脚尖朝正前方,两膝微屈,重心置于两脚之间。要点:两脚要在同一条横线上,敛臀,收腹,两脚后跟和脚趾要抓地,俗称要“四点金落地”。古拳谱谓:“内腿收起,外腿放落。”即要求大腿内侧肌肉要紧张收提,而大腿外侧肌肉有意识地向下松沉。

  总之,永春白鹤拳与古劳咏春拳在文字记录上要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永春白鹤拳有较完整的古拳谱史料记载,而古劳咏春拳的古拳谱多已在20世纪60年代西江大堤古劳围决堤时毁掉,现存的仅是根据老一辈拳师的“口传身授”的总结记录。但两者均源于福建南少林。

  永春拳与咏春拳

  有些人就“永”、“咏”、“咏”一笔之差大谈一通,相互攻击。其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这里的同根是指南少林)。番禺“永春一门人”就提出“永春、咏春、咏春本是一家”之说。但是,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武术词语手册》中分别记载了“永春拳”和“咏春拳”,以下内容只作介绍,并非本人意见。

  咏春拳——咏春拳相传为福建咏春所创造。严咏春为武林隐师严四的女儿,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拳技和宗鹤拳、福建少林拳技等,结合蛇鹤相斗的特点而融汇创编出咏春拳。后因迁居于广东南雄县,故传此拳于广东。此拳现流行于广州、肇庆、顺德、鹤山等地。此拳根据“长手能运气、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桥窄马、擅发短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马”为手、身、步法的标志。其进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练习咏春气功(肾气归元);第二羊段练习十二个老式,即子午拳(穿心捶)、独龙拳、偏身拳,箭拳、外廉手、内廉手、外搭、内搭、外耕手、内耕手、三品掌、扑翼掌。另有小念头、沉桥、标指三套基本拳法;第三阶段练习“学 手、练知觉”。最后学习“三拳各式散手总合”,即一百零八点木人桩法。咏春拳动作灵敏快速,以静制动;柔化刚发,刚柔并济;富于攻防,着重实用。

  永春拳——永春拳因福建泉州少林寺永春殿内传习南派拳法而得名,全称为永春派少林拳。传说方世玉的师弟胡惠乾曾在永春殿练功,后传此拳于广东民间。永春拳的内容有花拳(由平拳、梅花八卦、佛掌等三套拳组成)、八式单打、连环扣打、桩拳、木人桩法等。其器械主要是六点半棍。

  以上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与广州陈君翎先生在《咏春拳经》中介绍的相同:“咏春拳开山祖师梁(严)博涛自福建入粤,定居广东南雄陈庄,得庄中乡绅陈宝鑫兄弟热忱接济。梁博涛感激不已,遂在陈庄开馆授徒。至今,粤北南雄仍有人操练咏春拳。”据说,古劳咏春拳中流传的“咏春派跌打点穴秘笈”就是来自于粤北南雄。

  “之后,梁博涛只身到广州,在广州西关传授咏春拳。当时梁博涛主要传授的有红船梨园弟子黄华宝、梁二娣、大花面锦、高佬忠一干人等。这是梁博涛在广州教授的第一代门徒,日后这些门徒均开枝散叶,形成生生不息、百川归海的“咏春流派”。如黄华宝把咏春拳传授给佛山人梁赞(实则是世居佛山的广东鹤山古劳人氏),成就了一代咏春拳王佛山赞先生。”故此,形成以传路线:

  1.黄华宝→梁赞

  2.大花面锦→冯少青

  3.高佬忠→女婿肖丽辛→李文茂

  在上面三条传授路线中,笔者只谈第一、三两条路线。在第一条传授路线中,黄华宝和梁赞均为广东鹤山古劳人,黄华宝祖居何地,具体情况尚未查证(应为古劳围墩水乡)。梁赞则祖居古劳镇龙溪乡(今古劳圩)东便村。梁家当时家境富有,在本村可谓富裕门弟。梁家小院中原有三间平房及一间梁氏祠堂,据说建于150年前。现存两间平房及梁氏祠堂,至今屋梁下还有精美图案。另一间平房已改建。梁赞是一位念旧的人,每逢回乡过春节及清明拜祖,总住上一段时间,故在家乡传下了几位弟子,如梁大妹、梁婵、黄华三、易英、肥仔照等。在梁家后人中,至今最年长的是梁四(梁赞之侄孙)。

  

  第三条传授路线中,梁博涛通过高佬忠把咏春拳传入戏班,高佬忠传给女婿肖丽辛。20世纪30年代,鹤山古劳村心后岗下的“三眼井”,据说有一位艺名“肖丽章”(古京章)的粤剧名伶,一直在佛山、广州一带谋生,老年时病逝于家乡。肖丽章出身红船,习得咏春拳、六点半棍法、行者棒等,至今乡中还有一传人。李文茂则是鹤山市桃源镇人氏,曾组织红船子弟反清起义,响应太平天国运动。后来李文茂率领梨园子弟打到广西,把咏春拳也带到广西,故广西亦有人练咏春拳。

  古劳咏春拳的历代先辈

  古劳咏春拳并非独指只有二十种动作组成的散手拳,而是包括梁赞先生及其亲属在古劳乡传下的各种拳术、器械的统称,因此要了解古劳咏春,必须了解有关赞先生的亲属、传人。

  梁旭:梁赞之弟。习得秘传的古劳咏春拳,多次回古劳乡下,并传下几个弟子,如荣机公、枕二叔。后来,吾师祖到安南(今越南)谋生,在那里遇到梁旭,相交多年,又因彼此有亲戚关系,得其秘授,习得古劳咏春拳、虎尾三点半棍及双刀。故有“拳为主,棍为师,双刀为父母”之说。

  梁春、梁枝、梁显:是梁赞的兄弟或侄。因赞先生家境富有,其父也有妻妾几人,故赞先生家中有兄弟数人。

  梁婵:赞先生之亲侄女。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喜舞刀弄棒,习得一身好武艺。风华正茂之年嫁入古门,中年丧夫。梁婵一生虽好习武,但十分反对子侄对外传授,九十多岁,还能以金鸡独立脚洗面。据传,她临终之际,把50本家传秘笈烧掉。梁婵一生擅长“皱纱带”、秘传双头棍、阴阳夺命刀、虎尾三点半棍、气功十段锦及穿心脚、金鸡独立脚、撑鸡脚,其功夫只传下几人。

  鬼眼扬:梁赞之亲侄。自小随梁赞先生在佛山帮助打点生意,夜晚随叔父习武,是赞先生的亲传弟子之一。壮年之际回古劳乡下务农。

  梁四:鬼眼扬之子,自幼随父习武,青壮年之际正值日军侵华,梁家经济不景气,梁四到高明做挑担生意,与本地人发生口角,遂发生打斗。梁四使用秘传双头棍的“十张刀”技法,力战几十人,对方伤重者众,后梁四由警察护送回乡。其一生之中,十八般武艺皆通,尤以“眼功”、秘传双头棍、铁拳功见长。

  黄华三:与梁大妹、肥仔照、易英四人是梁赞回乡最早收下的弟子。其中梁大妹、肥仔照、易英学的是正身咏春。黄华三家中有兄弟四人,是从外地迁入古劳东便坊。他在家中排行第三,故后人称其华三公。黄华三见兄弟人少,恐受人欺凌,故欲拜赞生为师,起初遭拒绝。华三公意志坚定,用桂圆木(俗称龙眼木)做一木人桩,利用空闲时间勤练不休。某天早上,赞生出外散步刚好碰见,为其苦心感动,又经过调查暗访其为人,遂答应收其为徒。开始华三随师习正身咏春,因其身体矮小,体重只有90多斤,与师兄 手时总落败。后梁赞按其身形,结合自己一生习武经验,传授华三公“以闪为进”的三角步及侧身马,同时发挥其体形特征,运用“吞吐浮沉短胜长”心法,形成别出心裁的侧身咏春。自此华三与师兄对拆,反败为胜。华三公一生习得扇面三点半棍、时辰点穴等,并传授与本乡木便坊冯朝振、冯坚就等数人。

  大王光:古劳村心坊人。父亲经商,家庭环境富裕。其父希望他日后能考取武举人,光宗耀祖,故在大王光年少时就开始找师傅教其武功。后来,又把他送到外地学艺。青年时,大王光回乡,拜梁赞弟子黄华三为师,学习三点半棍、双刀。故青年时的大王光已习多派咏春。后机缘巧合,拜父亲的好友梁赞为师,继续学习咏春拳术。其一生习得多种绝艺,尤以“还魂腰”、“金鸡独立脚”、“十二时辰点穴法及四季血道图”盛名。传子大王尧及同村兄弟数人,其孙家中还留着当年大王尧练武的石锁(右耳)。

  林兵:又名林伯长,外号“兵头”,家住现古劳村心坊新社巷(今龙溪学校宿舍附近)。少年时,随梁赞所传古劳弟子黄华三学习偏身咏春及扇面三点半棍。其后,他志向参加革命,得到梁赞亲自传授双刀、单刀、秘传双头棍、轻功、气功等,成为孙中山先生在南洋一带活动的近身保镖。一生经历数次大战。老年之际,乡传下一弟子古之圣。后因与乡亲发生冲撞,被人暗算。林兵一生为人侠义,力气之大为乡亲称奇,与梁赞之表弟及亲传弟子之一,有分牛之力的肥仔树堪称力王。

  以上介绍的是梁赞的嫡亲及亲传弟子,他们是形成现今古劳咏春拳的主要代表人物,至于第二、第三代弟子,由于资料不详,不作介绍。

  综上所述,从佛山咏春拳至古劳咏春拳,是一个由繁至简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也可看出梁赞是一位武术思想家、改革家、教育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叶问与咏春拳:咏春拳是女人拳吗?咏春拳起源
咏春拳是女人拳吗?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以少林五枚师太的徒弟严咏春的名字命名的。清朝康熙年间,一些反清人士聚在福建南少林寺。清廷派兵围剿并火烧南少林,众僧死伤惨重,“少林五老”中身怀绝技的五枚师太藏匿到四川、云南交界处的大凉山下。南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严氏也逃亡在此。严氏有个女儿名叫严咏春,因生得靓丽,遭到当地恶霸逼婚。五枚师太为援救严咏春,将其带到山里,教授拳术。三年后,严咏春下山,将恶霸打得落花流水,登时名声大噪。严咏春问五枚师太该拳叫什么名字时,五枚说,这个拳没有名字的,就用你的名来称呼吧。咏春拳从此得名。正因为咏春拳的创始人都是女子,因此动作明显带有女性的扭捏,基本集中在中路。其基础马步更是与其他拳术都不一样,是两腿内夹的动作。但叶问之子叶准1982年到佛山访问咏春拳大师彭南(江湖号称“黑面南”)时,曾听其讲咏春的祖师是一个叫“摊手五”的湖北人。据《中国戏曲史》记载,此人原...
· 动物世界的文化传承
在美国东北部的缅因海湾,人们经常看到一群群座头鲸聚在一起捕猎食物,它们使用一种独特技巧——“水泡”来作战。为了显示自己在海洋世界中巨无霸的地位,它们还时不时地探出水面深深地喘一口气,用击起来的水泡来扰乱猎物的视线。同时,它们用又宽又重的鲸尾和鳍狠命扑打水面,让水泡飞散,搅得水面“天昏地暗”,然后将陷入汹涌波涛中茫然不知所措的猎获物一一吞噬掉。正所谓“声东击西”、“浑水摸鱼”。这是座头鲸惯用的捕食手法。列队行礼的鲸1981年,一头温驯的鲸经过选择之后,被确定为有关专家的研究对象。这些年来它就一直在缅因海湾游弋,人们常常看到它精彩的现场演练:将“水泡”战术传给下一代的。这似乎已是那里司空见惯的风景了。将世袭“技艺”传承给子孙后代的动物除鲸之外,还有其他的动物。生长在南极的虎鲸就具有独特的狩猎方法。它们一般出其不意地猛然跃上海面,将正在四平八稳尽享日光浴的海豹猎为囊中物。更有趣的是,栖息在温哥华...
· 水族历史水族水书是怎样的一种历史传承
“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将它称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书即为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水族的古文字、水族书籍的通称。水书还有其他的荣誉称号:比如水家人的“易经”、“百科全书”,是解读水族悠远、沧桑、苦涩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水书还被誉为“华夏古文化宝库中一块珍贵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开发的最后领地。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为一种“被压迫和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间艰难地传承着。从如今的研究成果来看,水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巫术用书。水书的制造时代极为古远,有学者推测,水书源头可追溯至夏代,而且“水书与古代殷人甲...
· 咏春拳
咏春拳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咏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明“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
· 咏春拳
传说传说本拳术来自于永春拳,但中国武术的早期发展多半缺乏文字记载,仅能靠师徒口耳相传。其间或因个人学识不足而多所短缺;又因为清末迄今的政权变更,引致有关人物虽要使用化名;加上期间的反清天地会宣传少林故事等章回小说所影响而增添几分神秘色彩。经过若干年后,今日的传说与当年的事实必然有其差距。依据最早使用咏春拳名称的一代名师叶问所述:清康熙年间,广东人严二因事被诬告,携女严咏春远徙四川大凉山脚。咏春年满15时,有当地土豪垂涎其姿色,前来逼婚。大凉山白鹤观有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出身的比丘尼五枚师太携咏春返山,授以武艺。咏春技成后返家击败土霸。咏春婚后将武艺传予夫婿梁博俦,其后梁博俦再传予梁桂兰,梁桂兰再传予黄华宝。黄华宝为栖身“红船”之粤剧演员,与曾获另一少林寺武僧至善禅师教授六点半棍的同袍梁二娣为伍。两人互相切磋武艺,彼此尽得所学,技法亦互相融合。其后梁二娣将技法传予佛山名医梁赞。叶问长子叶准根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