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故宫匾额上的满文都写了一些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4
转发:0
评论:0
中国故宫匾额上的满文都写了一些什么?,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一定都看到过各个大殿和大门上的匾额。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

  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一定都看到过各个大殿和大门上的匾额。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无论横的竖的,我们会看到满汉两体的殿的名称或门的名称,至于汉字,大家都会认识,而像蝌蚪一样的满文,恐怕能读出来、讲出来的人就极少了。

  清代,满人入主中原,将原明朝的匾额全部换掉,全部写上了满汉两体文字。比如乾清宫,这是清代皇帝的寝宫,是乾清门内正中的大殿,殿内的正大光明匾,还曾起到过决定皇位继承人的作用。自雍正起,至咸丰止,所有的皇位继承人都会有皇帝预先写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待驾崩后,再公之于众,称为秘密立储制度。那么我们看乾清宫额上的满文拉丁语转写为“kiyan cing gung”,其实就是乾清宫的满语音直译。

  我们再看储秀宫,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储秀宫在清代历史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慈禧太后就是由此发迹的。咸丰二年,慈禧被选入宫中,封为兰贵人,居于储秀宫的丽景轩,咸丰六年生下了同治皇帝,才有机会掌握晚清48年的大权。光绪十年,慈禧为了庆祝五十岁的寿诞,特意移居于此,感念自己的发祥之地。除了慈禧,末代皇后婉容自入宫后也一直居于此处。储秀宫的满文拉丁语转写为“cu sio gung”,也是储秀宫的满语音直译。

  所谓宫就是“gung”,那么各大殿又是什么样呢?比如养性殿,在今天珍宝馆的宁寿宫内,是乾隆皇帝给自己养老建造的居所,满文拉丁语转写为“yang sing diyan”。再比如太极殿,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它的读音也如上例,为“tai gi diyan”。

  故宫里的匾额众多,常见的为额,也就是竖立的匾,尤其是各宫殿,几乎全是这一型制。我们刚才说过,大量宫殿匾额上的满文都是语音直译的,那么横向的匾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就与额有些不同的区别了。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为右起,也就是要从右向左读,而满语书写方式为左起,与今天的阅读方式一致。比如东六宫里的凝祥门,这块匾就很有意思,它的满文拉丁语转写为“ning siyang men”,因为书写方式的不同,所以凝对着“ning”,汉字一次向左,满语依次向右。

  上述例子都是满语直译的,显得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故宫里也有一些是意译的。乾隆皇帝时,因为很多满人居中原已久,不习满语,皇帝就特别重视“国语骑射”,对于自己的语言更加推崇,对紫禁城里的一些满文也就格外注意,很多匾额上的满文就被换成了意译。比如西六宫里的长春宫,它的满语匾额是“forgon enteheme obure gurung”,看看,这个明显单词就多了。“forgon”是季节的意思,“enteheme”是长久的意思,“obure”是一个使动词,大致意思就是“让”,“gurung”就更有意思了,意思是宫,但与“gung”不同,据说这是乾隆皇帝为了区别于清早期的音译词,而特别造了一个词。但是,虽然皇帝很用心,但是改造的速度比较慢,在乾隆掌权的64年里,紫禁城里的匾额却没换几块。

  故宫里的匾额非常多,每次看到的时候,总会遗憾,看的懂汉字,读不出满文,但其实宫里的满文大部分都是汉字的音译,如果按上文,找出这个规律,其实下次去故宫的时候,也不妨读出来,也算是赏玩之时的小游戏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各大殿里的那些匾额上的故事,你读懂多少?
故宫~~一所皇家宫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犹如一张水彩画永远铭记在后人的记忆里。当历史的车轮渐渐远去的时候,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却在延续着它既有的辉煌文明。故宫每个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这些匾额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国理想和策略。上图是挂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这块匾挂于太和殿中,正是说明了历代皇族的治国理想。站在这方匾下,天天仰视,自然有心怀天下的使命之感。过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了。“允执厥中”依然是乾隆御笔,他一生爱好书法,所以在北京,到处都能看到他御笔亲题的遗迹。《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意思是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
· 故宫8块匾额写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涨姿势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是乾隆御笔。《尚书》云:“人心惟危,通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意思是舜尧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性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保和殿中“皇建有极”扁也是乾隆御笔。它的意思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乾清宫中“正大光明”是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的。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之文泰,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建极绥猷”匾是乾隆御笔。“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无为”为康熙所题。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君主要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清朝自雍正皇帝后,...
· 故宫的牌匾上的错别字为什么没有改没有改的原因是什么
想必很多人都去过北京的故宫,大家肯定会感慨,古代的中国是真的繁华,奢侈,皇帝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家还有独门小院呢?当然这只是调侃罢了。故宫是我们国家文化底蕴的代表,也是我们国家成长过程中的见证者,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故宫的牌匾上有一个错别字呢?匠人设计或者是书写文字的时候,是有可能会出现失误,但全部都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有点小了,何况是为皇家贵族干活呢?那么,为什么故宫的牌匾上会有错别字呢?而且至今都不曾修改,原来是有这讲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可能很多人看完上一段还在回忆故宫有哪些牌匾,上面有什么字体,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这个字是什么吧,没错,它就是在故宫里最常见的“门”字。是不是很惊喜呢?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因为这个字的错误实在是太小了,只是少了一勾而已。从汉字起源到现在,我们都知道门字是有勾的,而不是竖直下来的。但是故宫的门字偏偏去掉了勾。要想知...
· 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一个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并非人性太过贪婪,而是封建社会的“人治”创造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奇点,将其囊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皇位、爵位等等的传承遵循实行相对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即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嫡长子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儿子,嫡庶之间——甚至同母诸子间——往往会产生夺位之争。惨烈如隋文帝者,他五个儿子皆是一母所出,最后也是无法避免互相残杀的局面。网络配图清代由于受满洲旧俗影响,对于所谓“嫡庶”观念和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不甚了了,清朝(含后金)历史上,前三代皇帝生前均未明确指定太子,立爱立少之举更是常见。康熙皇帝希望仿效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于康熙十四年(1675)下诏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一朝胤礽两立两废。最后老皇帝心灰意冷,终其残生不言立储,社会上仍传言因为“皇长孙(弘皙)颇贤”,...
· 故宫匾额上的断箭,为何没人敢取?遗留200多年,保存至今。
对于故宫中的故事,相信大家听的不少,但是说起紫禁城中的隆宗门,很多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隆宗门地处乾清门附近,初次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万历皇帝与清朝顺治年间曾两度修缮。这隆宗门不仅仅是隔绝了内廷与外朝的一道门,还隐藏着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清代帝王喜园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几位皇帝均卒于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园林中,他们的梓宫均由隆宗门迎入,并于门内斋集举哀。现在去游览故宫,在隆宗门前,如果你细心观察可以见到,牌匾上面“宗”字的左侧,一枚深深钉入门额的箭头。那么,这支断箭是怎么来的呢?肯定是有人射上去的!那么,谁射的呢?谁敢在禁卫如此森严的地方胡乱射箭呢?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当时嘉庆皇帝正在围场行猎,所以京城内只有较少的禁卫军留守。林清觉得时机很好,就集结了200余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