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金海上之盟:宋金合盟为什么会失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2
转发:0
评论:0
宋金海上之盟:宋金合盟为什么会失败?,应当说联金灭辽的策略在战略上并没有完全错误,无论宋人是否出兵,金灭辽已成定局

  应当说联金灭辽的策略在战略上并没有完全错误,无论宋人是否出兵,金灭辽已成定局,拥有了燕云故地再面对金国总比面对一个更强的金国好。问题的关键在于,宋朝的统治集团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没有认识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内部决策不坚定,政策游移不定。立场不坚定,企图在外交上面两头下注,首鼠两端,以致失信于辽,金两国。还表现在对金外交时对金人的不尊重上,外交上的失败已然决定了整个大方略的失败。

  而在战略上看,当时反对的人士皆以为宋朝无力出兵,若出兵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这固然是一个事实,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宋朝所面对战争和汉唐时期战争的不同,汉唐时期的战争是为了扩展农耕民族生存空间的战争,因此兵戈长期不息。而宋人面对的战争却是收复故土的战争,战争后还要有修养恢复获得土地的过程,把它们转化为国力的一部分,然后有底气面对游牧民族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宋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应当是长痛不如短痛,在一定的时间内休养生息,发展实力,通过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方式使得游牧者重回草原,占据故土田地,发展经济,从而使得国力发生根本性地逆转。

  而宋人此时缺乏足够的实力,只想一味守成,不思进取,没有意识到毕其功于一役的可能性,根本就不需要在汉唐故地发生长期的拉锯战,把应是自己的土地打成白地;长期以来,统治者故地未复就开始作乐,以为国泰民安,海内生平,鼠目寸光。

  《韩非子》有《亡徵》一篇,本说的是秦灭六国,扫清天下的气象,其中有语“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用于此时却是再真切不过,宋朝国力既弱,那么干脆就不要妄想,以乖顺的态度面对强金,暂可保一日之生,譬如高丽。却总是自作聪明,给金人以口实,被灭又有什么怨言可说。不思进取而又不切实际,譬如稚子怀金过市,亡国谁之过欤。闻宋人有《六国论》,以六国自警,然北宋被灭之后,金人治下故地之人只见南逃,不见复立,其下六国远矣,倘金如暴秦,则宋尚且不如之。民心向背,国族之分,攻守之势明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宋金两朝海上之盟结果宋金海上之盟的背景
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宋徽宗为灭辽国,主动与金国签订的联金灭辽军事盟约。海上之盟结果固然导致了辽国的覆灭,然而也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实为北宋决策者的一项重大的对外政策失误。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徽宗眼见辽国日渐衰落,遂兴起了趁火打劫的念头,想要借由金国的兵力一举将宿敌辽国永远从地图上抹去。于是,自重和元年起,宋徽宗便多次派口才出众的使节马植远渡重洋与金国相谈灭辽事宜,甚至不顾朝中诸多有识之士反对的声音,一意孤行。至宣和二年,海上之盟结果是签订了,细节也谈妥了,随即便是双方出兵,夹攻辽国,通过惨烈的战争,果然达到了一举消灭辽国的战略目的。据说此一战,金兵势如破竹,在攻打中京的战斗中取得了大捷,而宋军却遭遇了惨败,致使宋军战斗力弱的情况被金国洞悉,金国在消灭了北宋的天然屏障——辽国之后,立刻挥师南下。宋徽宗猝不及防间,北宋已遭灭顶之灾。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海上之盟缔结之前,宋、金、辽三国的关系正...
· 宋金海上之盟简介:宋金海路合盟商议出兵灭辽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重和元年(1118年),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女真于宋朝的关系很早即建立,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开始,北宋前三朝除了中间断交20余年外,长期有政治、经济交往。这种交往在使节形式上是单向的,只有女真使者来宋朝贡,没有宋朝使者出使回访,不对等的原因自然是双方都认可的女真属于宋朝的臣属国。交往的主线是贡赐贸易,女真带来马匹等土特产,宋朝以赏赐形式支付价钱,双方互惠互利,"在我国家之初,女真岁以市马于中国而资富"。在所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宋朝对女真是当做一个与高丽、西夏...
· 宋金海上之盟过程:艰难谈判北宋的外交失败?
童贯用兵河湟小有胜利,在与西夏较量中也略占上风,便打起了辽国的主意,主动要求出使辽朝打探虚实。政和元年(1111年),徽宗派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贺辽生辰使,童贯为副。童贯以宦官使辽,大为辽朝君臣不齿,指笑曰:“南朝乏才如此!”宋朝内部也对派遣童贯略有微词,宋徽宗只得声称是辽国听说了童贯用兵西夏的功绩,因此想要一见其人。在使辽时,燕人马植结识了童贯。马植本为辽国大族,官至辽国光禄卿,他在辽国看见辽国皇帝昏庸暴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加女真族的崛起给辽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觉得辽国前途灰暗,危在旦夕,便有了投靠归顺宋朝的想法。他与童贯一拍即合,暗中往来。政和二年(据《宋史纪事本末》说在元年冬十月)马植入于宋朝,先改姓为李,名良嗣,秘藏于童贯府中,又时时论辽人事宜以动朝廷,朝廷之中对此议论纷纷,徽宗大为意动。又据《封氏编年》良嗣在政和五年,密遣蜡弹于童贯,说辽国民罹涂炭,宗社倾危指日可待迩,宋朝可...
· 海上之盟历史资料介绍,1120年北宋与金订立“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又赐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当辽朝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1118年)宋廷以为名,遣使从登州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遂与金订立“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
· 解密:宋金之间的海上之盟因何原因最终失败的?
应当说联金灭辽的策略在战略上并没有完全错误,无论宋人是否出兵,金灭辽已成定局,拥有了燕云故地再面对金国总比面对一个更强的金国好。问题的关键在于,宋朝的统治集团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没有认识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内部决策不坚定,政策游移不定。立场不坚定,企图在外交上面两头下注,首鼠两端,以致失信于辽,金两国。还表现在对金外交时对金人的不尊重上,外交上的失败已然决定了整个大方略的失败。而在战略上看,当时反对的人士皆以为宋朝无力出兵,若出兵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这固然是一个事实,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宋朝所面对战争和汉唐时期战争的不同,汉唐时期的战争是为了扩展农耕民族生存空间的战争,因此兵戈长期不息。而宋人面对的战争却是收复故土的战争,战争后还要有修养恢复获得土地的过程,把它们转化为国力的一部分,然后有底气面对游牧民族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宋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应当是长痛不如短痛,在一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