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朝的时候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南北方有何差异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6
转发:0
评论:0
宋朝的时候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南北方有何差异,1、南方吃元宵,北方吃糖塠现代人过元宵节,一般都要吃元宵,宋朝也有元宵,

  1、南方吃元宵,北方吃糖塠

  现代人过元宵节,一般都要吃元宵,宋朝也有元宵,加工方法跟现在差不多,也是用糯米做皮儿,用豆沙做馅儿,团成小圆球,下锅煮熟,时称“汤团”、“沙团”、“浮圆”、“浮圆子”、“乳糖圆子”、“澄沙团子”,但是当时元宵尚未普及,只有江南一带和北方大城市的居民才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在北方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元宵节的主要食品不是元宵,而是蝌蚪粉和糖塠(dui)。

  蝌蚪粉是用小麦粉或者绿豆粉加工的小吃,将小麦粉或绿豆粉加水和成很稀的面糊,搅拌几十遍,舀到漏勺里,就着滚水锅轻轻晃动,面糊会顺着窟窿眼儿往下漏,啪嗒啪嗒掉入开水锅,先沉底,再上浮,两滚煮熟,笊篱捞出,冲凉,控水,拌上卤汁,拌上青菜,就可以吃了。

  鉴于漏勺的窟窿眼儿是圆的,所以漏下去的那一小团一小团的稀面糊也是圆的,又因为它们漏下去的时候势必受到一些阻力,藕断丝连,拖泥带水,所以每团面糊又都拖着一条小尾巴,圆脑袋,小尾巴,很像小蝌蚪,所以宋朝人管这种面食叫蝌蚪粉。

  糖塠是用面粉和红糖加工的小吃,做法也很简单,将面粉和红糖拌匀,加水和成很稠的面团,然后搓成长条,掐成小段,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入油锅炸熟,用竹签子串起来,即成糖塠,从外观上看,它很像今天的糖葫芦。

  糖塠又叫“焦塠”、“油塠”,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甜食小点心,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到了宋朝就成了北方人过元宵节时的主食,宋人郑望说:“汴中节食,上元油塠。”意思是北宋首都开封在正月十五有吃糖塠的习俗。

  2、各式各样的元宵花灯

  元宵节放假,在宋朝又叫“放灯”,意思是开放城门,解除宵禁,允许城乡居民自由进出,彻夜观赏花灯,放灯的期限最短三天,最长则能延长到七天。

  宋徽宗刚即位时正是北宋商品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他曾宣布在京师开封放灯七日,金吾不禁,吸引得全国人民脚板发痒,都想去首都观灯,《水浒传》里描写宋江和浪子燕青进京观灯,与名妓李师师相会,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宋朝元宵花灯的样式各种各样,以小孩子上街时手里提的花灯为例,就有纱灯、纸灯、琉璃灯和塔灯四种材质,其中塔灯是用大块青砖镂空而成,由巧手工匠雕成七层宝塔形状,每一层里都燃着一根小蜡烛,造型非常别致。

  元宵节当晚,儿童上街玩耍,手里提着塔灯,头上戴着“闹蛾儿”,一派气象,什么是闹蛾儿呢?就是用丝绸或者草纸扎制的装饰品,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蜻蜓,有的像飞蛾,有的像蜜蜂……。

  儿童手里提灯,大街两旁还要摆灯,当时街上最气派的灯展是龙灯和鳌山灯。

  龙灯是用稻草和铁丝捆扎成一条巨龙,稻草上插着几万盏花灯,从龙头到龙尾长达一百多丈,弯弯曲曲绵延几条街,光彩夺目,一眼望不到边。

  鳌山灯的制作工艺比龙灯复杂得多,需要几十个工匠通力合作,先用巨木、竹子和铁丝扎出层层叠叠的骨架,外面用青幕遮盖,扎成蓬莱仙山的造型;然后再用彩色的丝绸扎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像,分别安放在两侧的山头上,中间最高的山头则要摆放一个暗设机关的大木柜,木柜里面贮满清水;最后在这座假山上挂满纱灯、琉璃灯以及可以旋转的走马灯。

  到了晚上,所有花灯一起点亮,整座假山亮如白昼,山顶瀑布飞溅,山腰仙人浮现,宋朝市民一起观赏,直玩到黎明时分才慢慢散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白起有着怎样的功与过?历史是如何评价白起的
白起真正称得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正史上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败绩,一生历经大小战役七十余场,杀敌超过百万,仅长平之战,白起就坑杀降卒超过四十万,人送外号“人屠”,虽然对他冷酷杀人的做法多有诟病,却不妨碍他作为一代战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缺点。“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成功的将领,必然双手沾满了鲜血,不论这个将领有多么仁慈、忠诚、勇猛,因为在战场上,只有敌人。因此,作为一代名将的白起,他自然也有功过是非。首先谈谈白起的功绩。白起芈姓,是秦朝落魄贵族,他的爷爷辈在秦朝享有世袭的爵位,自商鞅变法之后,贵族和宗室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他们不再享有特权,在无功不受禄的条令下,白起和其他普通人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白起不因自己是贵族就高高在上,瞧不起别人,相反他更加低调,隐忍。白起十六岁参军,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很快就升任为“左庶长”。他在军中的良好口碑传到了魏冉...
· 汉族节日汉族元宵节是怎样过的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代汉族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
· 古人们是如何过清明的?古时候的清明节实为美食节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说,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在今天逐渐重合,寒食节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传下来。古代女子们的“吃清明”清明美食古来有之。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自于古代清明踏青之后的野餐。尤其古代的女子平时不能出门,而清明节这天的祭祖、踏青是古代女子出门的好...
· 北方人在朋友圈看南方下雪,古代南北方降雪有何差异?
本次寒潮自北向南影响全国,但降雪在北方并不明显,南方反而迎来较强的降雪,北方人都在朋友圈看南方降雪。造成这种降雪差异是因为北方的冷空气南下遇到南方的暖湿气流,更容易造成降雪。古代冬天南北方的降雪有什么差异吗?小谱来为你讲解。在古代各地区,雨雪天气也都如期而至,甚至在海南也有多次的降雪。图源网络从地方志及有关史籍对气候的记载中,发现小冰期内华南地区出现过数次降雪,在统计中,降雪的地方也到了明清时期我国最南的雪线。明清时期我国的最南雪线明显比现代偏南,海南的琼山在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都出现过降雪。最近一次广东、广西和海南出现降雪的记载是在清朝光绪年间。海南最冷的数据纪录在1963年1月15日,白沙出现了-1.4℃。历史上,海南霜冻较多,植物、老人及牛畜有被寒气侵死的记载。古代冬天的温度与现在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要说古代降雪最久的还是康熙年间连下40天的大雪。明清两朝的雪灾比古代任...
· 北方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