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昉怎么读 李昉生平简介 李昉是怎么死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3
转发:0
评论:0
李昉怎么读李昉生平简介李昉是怎么死的,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李昉怎么读

  李昉[fǎng]

  李昉生平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周世宗柴荣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柴荣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柴荣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柴宗训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宋太祖赵匡胤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赵匡胤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赵匡胤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赵匡胤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同乡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赵匡胤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赵匡胤告发赵普的过错,赵匡胤向李昉询问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赵光义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赵光义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赵光义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赵光义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赵光义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赵光义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赵光义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赵光义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赵光义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赵光义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赵光义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李昉是怎么死的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赵光义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赵光义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赵光义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赵光义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初名臣李昉简介李昉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李昉别名:李明远谥号:文正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五代到宋初年间所历王朝:后唐→后汉→后周→宋朝出生地:深州饶阳五公村出生日期:公元925年逝世日期:公元996年职业:官员、学者信仰:儒学主要成就:撰《太平御览》代表作品:《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李昉,五代到宋初年间名臣,字明远,后唐年间在深州饶阳武功村出生。李昉的父亲李超,是朝中大臣,官至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因为李超的兄弟李沼没有儿子,于是李昉就被过继给李沼,称李沼为大父。李沼也是朝中大臣,官至右资善大夫。所以说,李昉官宦世家出生,后来以恩荫补斋郎,选授太子校书。后汉乾佑年间中进士,为秘书郎。经当时宰相冯道的举荐,被选入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显德二年,宰相李谷率兵征淮南的时候,李昉随军为记室。他所写的军情奏章条理清晰,辞理明白,给周世宗留下了很好的影响,甚至还曾经当众称赞过李昉。李谷率军...
· 宋初名臣李昉简介李昉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李昉别名:李明远谥号:文正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五代到宋初年间所历王朝:后唐→后汉→后周→宋朝出生地:深州饶阳五公村出生日期:公元925年逝世日期:公元996年职业:官员、学者信仰:儒学主要成就:撰《太平御览》代表作品:《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李昉,五代到宋初年间名臣,字明远,后唐年间在深州饶阳武功村出生。李昉的父亲李超,是朝中大臣,官至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因为李超的兄弟李沼没有儿子,于是李昉就被过继给李沼,称李沼为大父。李沼也是朝中大臣,官至右资善大夫。所以说,李昉官宦世家出生,后来以恩荫补斋郎,选授太子校书。后汉乾佑年间中进士,为秘书郎。经当时宰相冯道的举荐,被选入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显德二年,宰相李谷率兵征淮南的时候,李昉随军为记室。他所写的军情奏章条理清晰,辞理明白,给周世宗留下了很好的影响,甚至还曾经当众称赞过李昉。李谷率军...
· 李昉
生平李昉历仕后汉、后周,为翰林学士,最后归宋,加中书舍人。曾经三度入仕翰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端拱元年(988年),罢为右仆射。淳化二年(991年),复拜平章事。曾参与编撰《旧五代史》,并主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三部类书。其中《太平御览》全书1000卷,《太平广记》全书500卷,《文苑英华》全书1000卷,皆秩卷繁浩之作。参与编纂工作的徐铉(916—991)撰有《稽神录》一书,希望能收入《太平广记》,托宋白咨询李昉的意见。李昉说:“讵有徐率更言无稽者!”意思是要“言之有稽”才能收入《太平广记》。至道二年(996年)卒。谥文贞,后避宋仁宗御讳赵祯改谥文正。《宋史》卷二六五有传。注释^《东都事略》卷三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枫窗小牍》卷上
· 李昉
[公元九二五年至九九六年]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生于唐庄宗同光三年,卒于宋太宗至道二年,年七十二岁。以阴补斋郎,选授太子校书。汉乾佑中,举进士。仕汉、周归宋,三人入翰林。太宗朝拜平章事。端拱初,(公元九八八年)边警急,诏群臣各进策。昉引汉、唐故事,以屈己、修好、饵兵、息民为言,时论称之。性和厚,在位无赫赫称。好接宾客。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之其才可取,必正色拒之,已而擢用。或不足收用,必和颜温语待之。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皇帝去南郊祭祀,跪拜时摔倒,几天后去世,谥文正。昉为文慕白居易浅近易晓。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本传)又奉敕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并行于世。
· 北宋初年名相李昉的贡献李昉的成就有哪些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李昉的成就有哪些李昉沿袭中晚唐诗风余韵,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李昉家聚书多汉唐故事,进《开宝通义》200卷。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参加修纂《太祖实录》等书。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擢参知政事,兼修国史。一生多在三馆就职,对图籍藏储和文献掌故较为熟悉了解。利用三馆丰富藏书,参与纂辑有大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