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梁代昭明太子陵墓考古获进展 陵园遗迹被发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0
转发:0
评论:0
梁代昭明太子陵墓考古获进展陵园遗迹被发现,栖霞狮子冲梁昭明太子陵石麒麟。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办的《

  


  栖霞狮子冲梁昭明太子陵石麒麟。

  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办的《六朝考古——中日学者报告会》,上周在南大举行。会上,有专家透露了南京考古的新发现,位于栖霞区狮子冲的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陵墓,其周边区域近期发现了疑似陪葬墓、陵墙、墓阙基座等遗迹,专家认为,如果未来有机会作进一步考古,当地有望重现一座完整的南朝皇家陵园。

  萧统陵墓得到考古界确认

  2013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北象山南麓,调查发现了两座大型南朝砖室墓。经过考古发掘,墓土了“中大通二年”纪年砖和“普通七年”纪年砖(“中大通”、“普通”均为南朝萧梁时期的年号)。

  结合出土文物、相关文献、古墓形制规模等各方面情况,专家判断,这两座大墓的主人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和他的生母丁贵嫔。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六朝考古界很多学者的肯定。

  萧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我国现存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编撰者。目前全国多地都遗留有和他有关的古迹“昭明太子读书台”。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的长兄,死后被追尊为“昭明皇帝”,其陵墓也是按照帝陵级别营建的。

  距离两座大型南朝墓不远的南侧400米处,有一对南朝石刻麒麟,被认为是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的代表作。这对石麒麟早已经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它们被认为是“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随着萧统陵墓的发现,石麒麟的身份,重新得到确认:它们其实是萧统陵墓的神道石刻。

  大墓附近发现众多陵园遗迹

  南朝陵墓,往往由石刻、神道、墓冢组成,神道上还有地标建筑双阙,最外面周围有一圈围墙,将陵墓围合成一座封闭式的陵园,地表上有一些其他建筑。

  由于时代的变迁,南京的南朝陵墓地标建筑几乎全部被毁,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石刻。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南朝陵墓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墓冢加石刻。

  在报告会上,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祁海宁介绍,近期,考古工作者对狮子冲南朝石麒麟和两座大型砖室墓所在的区域进行了全面勘探,共发现墓葬11座,夯土基础6处、窑址7处、陵园围墙4道、神道1条,石刻基座2处。

  考古专家对这些发现的遗址做了分析,所发现的一处夯土遗址,为东西走向,残长约35.1米,很可能是萧统陵园双阙中的一座;这一带发现的多座六朝墓,多为单室砖室墓,有可能是萧统的陪葬墓,其墓主与昭明太子有着种种联系;而七座窑址,均为小型馒头窑,有可能是就地取材,烧制墓砖,营建陵园的。

  有望再现南朝皇家陵园

  祁海宁说,这些遗址,极有可能都是萧统陵园的组成部分。考古专家还发现了陵园四条残缺的围墙。陵园的神道也被清理出来,大概宽约16.93米。

  据介绍,结合这些发现,学者基本弄清了萧统陵园的布局,摸清了这座南朝皇家陵园四至范围以及走向、神道的位置以及宽度,石刻基座的建筑手法和规模等历史信息。这对于研究南朝皇家陵寝的形制、规模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祁海宁介绍,萧统陵园是迄今为止南京发现的、建筑遗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南朝陵墓,如果未来有机会进一步发掘,发现更多的地下遗迹,有可能向现代人再现一座完整的南朝陵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考古: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故宫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贾婷)昨天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记者从故宫获悉,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已在闭馆修缮的养心殿1890件文物开始撤陈保养,而毓庆宫区域修缮计划本月30日竣工,未来有望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圆明园、周口店等地也举办各种活动,让公众与考古近距离接触。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墙基昨日,故宫对外发布了考古新发现,故宫在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据了解,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据介绍,在这个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米的探坑内,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
· 河北文物考古发现了40余公里明代长城遗迹
河北武安市文物保护所30日透露,文物工作者在该市发现3处明长城遗迹,总长40余公里。河北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表示,在太行山脉发现大规模长城遗址,对研究中国古代据武安市文保所所长李智慧介绍:“3处明长城遗址中,发现保存完好墙体遗存6段,总长约2000余米。”李智慧说,此外还有关隘2座,烽火台15座,山神庙2座,城堡1座,房基址4处,重修碑4通,匾额1块。李智慧称,武安古长城大多修建于明代,主要分布在境内太行山各支脉,依据山势走势及关口分布,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分支。东支以太行山摩天岭主峰为起点,起点处建有峻极关口,经老爷山、和尚山等至炮台岩为终点,此间山势险峻,分布众多关口。中支由摩天岭主峰沿馆陶川至活水乡的后柏山。西支由摩天岭主峰向南至小摩天岭最高峰青崖寨。河北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表示,此次发现众多关隘、烽火台等明代长城“配套设施”,对研究长城修建及功能提供了难得实物。(马继前)
· 故宫考古之谜: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故宫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贾婷)记者从故宫获悉,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已在闭馆修缮的养心殿1890件文物开始撤陈保养,而毓庆宫区域修缮计划本月30日竣工,未来有望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圆明园、周口店等地也举办各种活动,让公众与考古近距离接触。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墙基网络配图昨日,故宫对外发布了考古新发现,故宫在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据了解,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据介绍,在这个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米的探坑内,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
· 曹操墓考古发现与研究有新进展
“经过对陵园周围及地面遗迹的调查,曹操墓(2号墓)周围最新发现了6座陪葬墓。”昨天,负责安阳[注:安阳市-河南省安阳市(Anyang)1949年设市,在河南省北部、京广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殷商曾建都于此,是世界遗产殷墟所在地汉字之都,易都。]曹操高陵考古的专家说,这些陪葬墓是不是曹操亲属、妃子或大臣的墓,由于没有发掘,目前还不能证明。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称,曹操墓出土的石牌等石质文物,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石灰岩,学名叫做鲕状灰石,这种石头经过几亿年才能形成,自然界非常难找,但在林州太行山上有。这些石质文物经过近两千年的地下埋藏,地下水、土垢长期浸染,已经附在了文物的表面,“造假”是不可能的。专家还对曹操口中所含水晶珠进行了鉴定,认为这颗椭圆形珠子是玻璃种翡翠,质地纯净,相当珍贵。我国最早发现该种质地的珠子是明朝的,曹操墓中的发现,将该珠子的历史又向前推了千...
· 武则天墓考古挖掘获进展下宫遗址布局露真容
作为中国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墓,位于西安西北八十公里乾县的唐乾陵闻名遐迩。陕西省考古工作者日前对唐乾陵考古取得重大进展,下宫遗址的布局已逐步展露“真容”。网络配图唐乾陵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是大唐皇帝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园,也是中国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誉为“唐陵之冠”。乾陵下宫是古时墓葬前的寝殿演变而来,主要供奉墓主灵魂,后人多于此对其进行祭拜。至唐太宗李世民葬昭陵时称为寝宫,后因火灾移到山下,后世遂称之为下宫。目前,位于乾陵西南方向的下宫遗址布局已经逐步展露“真容”。据介绍,作为“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重要部分,二00六年,此间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调查与部分试掘,发现乾陵陵园的东、北、西三座门址结构相同,都由一对三出阙、一对列戟廊和殿堂式大门组成。网络配图阙台系夯土高台,周边用砖包砌,周围堆积的大量瓦片说明阙台上原建有阙楼;殿堂式大门则均有夯土台基,周边用砖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