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四川6处唐宋摩崖造像或为荔枝道走向提供佐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8
转发:0
评论:0
四川6处唐宋摩崖造像或为荔枝道走向提供佐证,千佛岩摩崖造像。大风高拱桥。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

  千佛岩摩崖造像。

  


  大风高拱桥。 

  记者17日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该院此前展开的考古调查显示,分布于四川省达州市内的6处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为“荔枝道”、“米仓道”两条古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此次考古调查,旨在为蜀道申遗及文物保护提供更多资料。来自全国的考古专家于3月9日至16日间,探访了四川达州市境内的30余处文物点。

  “荔枝道”,系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荔枝运输的驿道,途经四川达州、巴中等地,全程1000多公里;“米仓道”则为古时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入蜀之古道,同样途经达州等地。

  考古人员表示,此次调查发现,6处分布在宣汉、大竹、达川、渠县等区县的唐宋摩崖造像,为“荔枝道”走向提供了佐证。考古人员还透露,这些造像的风格和组合特征受到巴中地区石窟艺术的影响,说明在唐宋时期,“米仓道”和“荔枝道”这两条南北走向的路线已经存在着横向联系。

  在这6处摩崖造像中,有1处摩崖造像为新发现。这龛造像建在一面陡壁最高处,保存完好。石刻一旁刻有“天宝元年”的题记,这是与“荔枝道”通行时间最为接近的一处造像,为“荔枝道”的走向提供了重要证据。

  参与此次调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代寺庙以及摩崖造像,往往都会修在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一般来说,只要发现唐代的寺庙遗址及造像,就可证明附近曾存在交通要道。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此次考古调查为厘清“荔枝道”走向提供了新资料,其走向也有望进一步明确细化。

  此外,此次考古调查还发现了不少“”。位于渠县新流溪的石板桥,7米长的桥面仅靠每块4吨多重的石板铺就。通川区中山寺的甬道石壁上刻有各种瑞兽,技法高妙、保存完好;达川区的大风高拱桥,拱高近30米,被认为是四川境内已知的拱身最高的拱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重庆潼南县千佛寺发现唐宋摩崖石刻造像
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薛家村1社张家湾北部山脚下,2011年8月,在采石施工中被暴露出来,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接报后立即前往现场勘探,并对其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9月19日至12月15日对造像本体及附近崖壁进行了揭露清理、拓片资料提取、图像志描述、临摹绘图及高精度摄影,并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联合对造像进行三维扫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呈东西走向,长30米、残高4米,最低处距地表1.5米,崖脚前经考古发掘发现有明清时期建筑遗迹,但破坏严重,布局不明晰。已暴露于崖壁的造像共有43龛,按窟龛形制可分为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弧形龛、屋形龛等;雕造有各类造像约283身,发现文字题记27则。从造像题材、艺术风格及纪年题记等方面可初步推测千佛寺摩崖造像在时代上可早到中唐,晚至元明,其中以晚唐、北宋[注: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药王等神像。著名的有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宫明代生铁铸像,最大的文昌像高达1.4丈,重约30吨;泸县玉蟾山上玉皇大帝像,高1.8米;安岳石羊镇毗卢洞后的玉皇龛;南江县禹王宫的禹王像,高4米。这些都是道教造像中的罕见珍品。此外,宋代至民国时期,在大足石门山,南山玉皇观,宝顶大佛湾,石篆山老君洞,安岳赤云华岩洞,互助村三仙洞,石羊毗卢洞,江油天仓山太乙洞,乐至崇教寺,巴中北龛、南龛,营山景福寺,青城山朝阳庵等都有道教摩崖或石雕造像。道画是以道教故事、神仙思想为题材的绘画。宋代以后道画吸收了山水花鸟画的技术,丰富了道画的表现力。当代画家张大千曾久居青城山...
· 为姓氏文化提供实物佐证20年收藏760个“姓封”
中国台湾网(2006年09月14日)浙江日报杭州9月11日讯你身边是否有人姓“家”、“开”、“闭”、“茶”、“酒”?你知道“旗”、“惠”、“苟”、“崇”、“玛”等姓氏是怎样演变而来吗?今天,笔者在余杭区南渠社区居民张永年的家中,亲眼目睹了他历经20年的收藏——760多个姓氏信封、上千个姓氏地名邮戳,让人大开眼界。张永年的收藏非常特别,每个信封上不但有稀罕的收信人姓名,并加贴了与姓氏相关的邮票,而且邮票上还加盖了与该姓相同的地名邮戳,把收信人姓氏、邮票名称、地名邮戳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一只见证中国姓氏文化的“姓封”。在张永年家里,他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收藏品。其中有一只邮戳为1989年1月30日,寄自浙江余姚燕窝邮局的信封,收信人姓名为燕庚久。有趣的是,上面原本贴的一张“燕子”的邮票,不幸在邮途中“飞”走了,认真负责的邮局工作人员就在信封上加盖了“邮票脱落”的邮政附戳。“我这只信封可算是世...
·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临江岩摩崖造像
位于忠县县城临江路,开凿于陡崖上。造像形象生动逼真,服饰璎珞简练,花冠素朴,面容丰润,线条流畅,体现了盛唐风格。临江崖摹岩造像是川东地区年代最早的摩崖造像。
·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弹子石摩崖造像
位于重庆市区南岸大佛段集翠村的长江边上。造像为结跏跌坐的弥勒佛,高7.5米,是长江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还是我国唯一可以确认的农民起义军政权所制作的佛教造像。弹子石大佛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