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5
转发:0
评论:0
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墓主或为大内侍卫,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

  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

  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戴。

  3座古墓发掘文物200多件

  上午,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时隔不久,挖掘机操作人员发现了异常,“好像挖到了古墓,里面有人骨和一些陪葬器物”。

  学校及现场的施工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至倪邱镇政府和太和县文物管理部门。太和县文物管理所随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

  在现场,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3座古墓,其中2座是夫妻合葬墓,1座单棺墓。

  考古人员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单棺墓是施工人员最早发现的古墓。由于墓室进水严重,棺木毁坏严重,已经很难看出墓葬的原样。与之相距10多米的两座夫妻墓保存相对完好。

  此次抢救性考古共发掘出顶戴、铜镜、铜板、银锭、玉带钩、扳指、指环、铜扣等器物200多件。

  其中一位墓主或为清代大内侍卫

  经过3天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三座古墓葬之间均有10多米的距离,且均为南北走向。

  在其中一座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象征清代官员等级的顶戴,其官阶为五品,但是考古人员没有在墓葬中发现安插花翎的翎管。

  考古人员为此感到疑惑时,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传说,似乎印证了墓主的身份。

  据介绍,清代当地出了一位武举人,是皇宫中的侍卫,官居五品。考古人员眼前一亮。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考古员鲍建鹏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在清代,汉人要想成为宫廷侍卫必须通过武举选拔。其中,一等侍卫官居三品,二等侍卫官居四品,三等侍卫官居五品。

  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与文官不同。文官拥有顶戴花翎,表明自己的品阶,而大内侍卫只有顶戴,没有花翎。

  同时,考古人员还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扳指等其他陪葬器物,这也说明墓室主人是位武官,能弯弓射箭。

  “这位大内侍卫在倪邱镇仍有后裔。”目前,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和倪邱镇政府,已向这位大内侍卫的后代们征集家谱,对上述推测进行印证。

  唐宋万间宫阙如今已化尘土

  除3座古墓外,此次考古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倪邱中学应该是唐宋时期的一处遗址。

  在现场看到,此次发现的3座古墓位于地面以下4米左右。在地面以下2米左右的位置,出现了许多青砖青瓦。

  考古员鲍建鹏说,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但更多的是唐宋时期的砖瓦、瓷片等,说明唐宋时期这里应该是一片居民聚居区。

  后来,由于战乱、朝代更迭、黄河大水等多种原因,原来的“万间宫阙”均已化作尘土,然后被泥沙掩埋,并形成了一个文化层。

  当地老人的记忆印证了考古人员的推测,据介绍,七八十年前倪邱中学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古庙,名为“东大寺”。后来寺庙倒塌,建国后政府在此修建了学校。

  此次发掘的3座古墓似乎也在传递着一些信息。据介绍,按照清代墓葬习俗,现场的3座墓葬属于“携子抱孙墓”。初步判断,附近还有其他墓葬未被发现。

  目前,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已组织专业人员驻守现场,密切关注施工情况,一旦再出现古墓葬将立即进行保护,不能保护的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济南一施工工地发现墓葬群推测或为清代墓葬群
9日晚,有网友发微博称济南一处工地施工中发现不明实情墓葬,现场遭到一定破坏。10日上午,济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员接报后前往勘察现场,推测可能是清代墓葬群。网友微博中同时晒出5张墓葬的照片,其中两扇墓门清晰可见,保存完好。另一张图片石头上刻有“如陵”二字。“如果因无人重视被毁很可惜。所以发条微博,网友中有懂得考古的吗?”发微博的网友说。接到转来的微博信息后,10日上午,济南市考古所考古研究科工作人员前往勘察现场,经过与正在施工的单位交涉后进入。现场相距数百米,发现两处古墓葬,墓室均部分被毁掉,墓门和棺材板散落在地。经现场仔细察看,两墓葬均为条石砌成的长方形墓,拱形墓顶,根据墓葬风格推测为清代墓葬。除了这两座古墓,该片区还有古代墓葬,已采取围挡措施。考古工作人员分析,这里是一处清代墓葬区,墓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目前,发现古墓的工地已经暂时停工,济南市考古所继续调查周围是否还有其他墓葬及遗迹,并研...
· 四川巴中发现精美雕刻古墓或为明代古墓
近日,巴中市巴州区一安置房工地在施工时挖到两座古墓,随后巴州区文物局业务人员对两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经专家初步判断两座古墓为明代古墓。网络配图据巴州区文物局副局长何汇介绍,发现的两座古墓位于巴州区东城街道办事处柏杨庙村3、4社安置房工地,共两座(从左至右编号为M1、M2墓),分布面积624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均为石室墓。两座古墓墓室左、右侧壁、后壁均有雕刻图案,M1墓侧壁图案为花卉图案,M2墓侧壁圆形图案中饰有“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网络配图经现场清理发现,墓内出土数件陶器、瓷器残片,未发现人骨及棺钉等遗迹。根据墓葬结构、雕刻图案和墓内出土的器物残件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该墓的大致时代为明代。“两座古墓出土有龙泉窑的青瓷,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同时,为研究古代墓葬及葬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网络配图何汇告诉者,目前区文物局业务人员正在进一步对出土的陶器、瓷器残片清理、修复、统计待完成...
· 工地挖出清朝古墓,墓主穿龙袍手握东珠
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姬旦制定礼制,提出“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规定了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礼节,此后数千年间,人们将此运用到极致,就连最基本的穿衣都各不相同。当我们翻阅古籍记载,就会发现说到穿戴的袍服,古人经常用到“黄袍、乌纱、青衫”等等这类带有色彩的词汇。其实这些颜色传递的,便是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划分,那么龙袍更不用说了,能穿它的只有天子。2006年5月,正在施工建设的京郊石景山玉泉路突然挖出一座古墓,棺材被挖掘机一下子叉出墓穴,专家获悉立即前往。经过初步勘测古墓来自清朝康熙年间,但形制似乎非常寒酸。然而当专家打开棺盖时,在场的人群立刻发出一阵惊呼,原来简陋的棺材里,墓主竟然身穿龙袍且完好未腐,全身呈现风干状,皮肤为古铜色,更令专家意外的是,墓主身上的五爪龙袍、蟒袍里里外外穿了7件,如此显赫的穿着,却躺在这般简陋的木棺中,专家意识到墓主来历非同寻常,随即将其运送至博物馆。在深入的检测中,人们...
· 西安某高校内发现古墓墓主竟是唐朝公主!
西安有两多——高校多,古墓多,所以西安的各个高校兴建新校区时,不挖出个把古墓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西安的学校。而各个高校中,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历朝历代的古墓,完全可以写成一部中国通史了。网络配图为配合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建设,陕西的考古人员在长安区神禾塬一带发现了一座大型秦墓。虽然墓葬被盗严重,但一件“六马鞍车”的出现,还是让考古专家兴奋不已。因为按照礼制,用六匹马拉车是天子出行才能享受的待遇。正所谓“天子驾六”,它的出现意味着这座墓的主人身份异常的高贵。那么它的主人是谁?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考古专家将目标锁定在了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身上。一是财院秦墓的位置和史记中“(夏太后)独葬于杜东”的记载相符,二是作为秦始皇祖母的墓,完全可能享受天子的待遇。两座汉墓,壁画的色彩异常的艳丽,甚至超过了唐代的壁画。理工大汉墓中,壁画里的猎手红配蓝的着装风格,貌似和现在的审美不太一致。而西安...
· 清宫大内侍卫的生活:大内侍卫是怎么炼成的
每支军队,都有它不为人知的历史。作为清军中最为精锐也最为神秘的一支——扈卫皇帝的“大内侍卫”,就更是如此。这支万里挑一的军队,有着怎样严密苛刻的筛选条件?其成员又能享受怎样的优待、特权?成为大内侍卫,只是负责安保工作吗,让我们来揭秘大内侍卫的生活!贴身扈卫皇帝安全的大内侍卫,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最忠心的部队是怎么炼成的?大内侍卫是清朝皇帝最为近卫的部队,当然也是是清军的精英。但不是说只要孔武有力、武艺高强,就有资格担任侍卫。侍卫作为“离皇帝最近的男人”,不仅要“强”,更要“忠”。满清统治者最初是怎样建立起这支忠心不二的近卫部队呢?这事要追述到努尔哈赤时代,当时他只是建州女真的一个酋长。努尔哈赤累积了很多家丁、奴仆,在创业初期,战事连连,这些“家里人”就在战争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就形成了后来的“侍卫”,满语称作Hiya,汉译作“虾”。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宫的侍卫,就是由他亲信的家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