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广州现大规模古墓墓穴 49座为先秦时期墓葬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广州现大规模古墓墓穴49座为先秦时期墓葬,考古专家表示,如此大规模先秦古墓群在广州考古中并不多见昨日上午,新快报记

  考古专家表示,如此大规模先秦古墓群在广州考古中并不多见

  昨日上午,新快报记者跟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来到九龙镇棠下村榄园岭先秦遗址挖掘现场。在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50个墓穴错落有致。

  据考古院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强禄介绍,50座出土墓葬中有49座为先秦时期墓葬,也是广州自出土增城浮扶岭和萝岗大公山古墓群以来,第三个先秦古墓群的集中发现点。

  现场 2000平方米面积发掘50座古墓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广州中新知识城工程建设,在九龙镇棠下村榄园岭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在勘探完6.5万平方米的区域后,确定对涉及建设的2000多平方米进行集中考古发掘。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一大片先秦古墓展现在世人面前。

  榄园岭的位置并不好找,考古发掘点原为被绿植覆盖的小山坡,周边仅有散落的居民楼。目前,2000多平方米的遗址已经全部发掘完毕。在遗址北区,清理出西汉早期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座,出土陶罐、五联盂及小碗等随葬品9件。

  考古发掘最密集的区域在南部,出土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49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这些墓葬排列并不整齐,朝向为正东南方向,沿山势排列,长2.1~2.8米,宽1.2~1.4米。

  在先秦古墓群中,出土文物多为随葬陶豆和原始青瓷豆等,个别墓葬出土小件青铜斧和青铜箭镞,但保存状况较差,锈蚀严重。叠压在墓口之上的文化层当土大量曲折纹、夔纹、云雷纹、方格纹等几何印纹陶片,器型多为印纹硬陶罐、瓮等。

  挖掘 先秦的墓葬非常简单,没有棺材

  “先秦时期的古墓,不像后期的墓葬与山体垂直,背山面水。先秦时期的墓葬分布是按山体等高线来,并不整齐划一。”张强禄指着错落有致的古墓群,推测该地在先秦时期有南越先人聚居,但之后南越国时期仅一座墓葬出土,也意味着南越先人的活动发生转移。

  就当时的墓葬文化而言,张强禄透露先秦时期南越后人在祭祀时,后将先人的墓穴打开,重新放置一些随葬品,“这个区域的墓葬,只有先秦时期的墓,隔了两千多年,才在明末清初有人类活动,古墓群保存完整。先秦的墓葬非常简单,并不会真的有棺材。”

  从出土的文物看,张强禄介绍,“规格并不高,只是平民百姓的墓葬。”但这么大规模的先秦古墓群,在广州市的考古中并不多见,榄园岭古墓群是广州地区继增城浮扶岭、萝岗大公山之后,发掘的第三个先秦古墓群。

  文物考古专家表示,萝岗地处广州城区东北,与增城、从化接壤,这一带多为低矮山冈,适宜人类生活。早在1950-1960年代,当地就发现有先秦时期文化遗存。近年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各项建设工程,在此区域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发现了数量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南越国时期的文化遗存。不过,由于发掘墓葬没有达到原址保护级别,会进行回填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南宁乡发现大规模汉代古墓群已发掘墓葬13座
夫妻合葬墓全景夫妻合葬墓出土器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日对外透露,该所考古人员近日对宁乡狮北墓群进行发掘,截至目前,现场已发掘汉代墓葬13座,出土器物150余件(套)。这些器物种类繁多,反映了西汉至东汉时期长沙地区历史文化面貌和丧葬习俗。宁乡狮北墓群位于宁乡县大屯营镇狮北村,距长沙市区约30公里。2015年5月至6月,为配合宁乡花(花明楼)大(大屯营)联合集镇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宁乡县文物局对项目用地红线范围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共发现48座砖室墓和10余座土坑墓,主要以中小型墓葬为主。今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宁乡狮北墓群进行发掘。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墓葬13座,部分墓葬于近现代被盗掘,但仍出土器物150余件(套)。这些器物种类繁多,有鼎、罐、壶、钫、纺轮、刀、剑、销、斧、镜等,质地可分为陶器、硬陶器、铜器、铁器、滑石器等。在这13座墓葬中,有一座规模较大的东汉...
· 考古发现两座古墓葬后又现一新石器时期遗址
山西省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再次传来消息称,当日下午在先前发现两座古墓葬的挖掘现场,又发现一新石器时期遗址。目前这一遗址正在布方挖掘,有望近日呈现在人们面前。网络配图据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队长王继平介绍,从21日下午开始到傍晚时分,现场已开挖出去掉了耕土层4立方,并随之出土了一些陶质碎片和极小的贝壳。据测量显示,遗址面积较大,约有2000多平方米,初步探明有7个以上灰坑。王继平告诉记者,陶质碎片是陶鬲的残损碎片。鬲是古代一种炊器,作用相当于人们现在做饭用的锅,小贝壳是古人用来当做货币和饰品的工具。灰坑则是古人用来倒垃圾的地方,一般有灰坑的地方,在其附近就应有古人类生活居住遗址。网络配图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郭银堂说,希望随着大面积的挖掘,会有价值高的文物出现,“但无论如何这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出现将会对山西忻定盆地史前人类的生活、习俗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0月3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秦城乡河拱村附近第...
· 山东济宁发现多处古墓葬(图)
日东原油管道工程泗水段考古发掘现场。(资料片)记者从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日照至东明原油管道工程泗水段考古发掘工作结束。此次发掘共对6处文化遗存进行研究,发现多处古墓葬、建筑遗址,对于研究古泗河流域文化有重要意义。据济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骥主任介绍,为确保地下文物安全,更好地配合日照—东明原油管道泗水段的建设工程,以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研究与保护,从8月底起,济宁市文物局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泗水县石油管道沿线的历山遗址、南石匣遗址、三角湾遗址、楚夏寺遗址等6处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工作持续一个多月,共开挖探沟7条,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发掘出多处古代墓葬、建筑基址、构件以及部分日常生活用品。这些墓葬和遗址有的是汉代时期,还有的是明清时期。发掘面积最大的是历山遗址,发掘出沟1条,墓葬3座、建筑基址3处,出土有陶罐、瓷盘、瓷碗、铜簪、铁锄等物品。经过此次发掘,文物专家进...
· 湖南蓝山发现西汉早期至魏晋时期的古墓葬48座
蓝山五里坪古墓群发掘现场古墓大部分封土堆保存完好近日,在湖南蓝山县规划为新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古墓葬考古发掘已完成阶段性考古工作,共发掘西汉早期至魏晋时期的古墓葬48座。专家介绍,五里坪古墓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墓葬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楚越两个民族文化互相影响的事实,对研究蓝山县汉代的民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墓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墓群曾发掘铭文砖刻有汉灵帝年号五里坪古墓群位于蓝山县城东北三公里外的一片平岗丘陵中,距南平故城遗址约1公里,保存在地面的封土堆约五百余座,土堆高约1-4.5米,直径3-15米不等。墓葬主要分布在县原氮肥厂西至城腹村竹山湖、五里村皮毛峰等处的山林中,墓葬之间隔距离较大,方向有东西向也有南北向。1984年-1987年6月,文物专家对蓝山11座古墓进行发掘,其中,在9号墓室发现一块铭文砖,上有“熹平元年”字样。据文物专家介绍,“熹平”为汉灵帝年号,“熹平元年”即...
· 永年县发现申氏家族墓群,为明清时期古墓
申氏家族在河北永年是一门望族,经过600多年的发展,申氏家族墓群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永年县申氏家族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历时5个月之久,共发掘明清古墓葬191座,出土文物787件套,为研究明清时代丧葬习俗提供了大量实物佐证。一挖掘是由邯郸市文物研究所会同永年县文保所一起进行的,出土的遗物有各类瓷器、铜钱、墓志铭、石碑等。墓葬形制以土洞墓为主,依洞室位置和形状特点可分为纵向、横向和偏向三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纵向型洞室。墓道皆为长方形竖井式,洞口一般用土坯、石块、砖、石板封闭以隔绝洞室,洞室平面形状多为不规则的长方形,表现出明显的明清墓葬特征。较大墓葬有两座砖室墓和一座灰石墓,均因前期迁墓导致墓道无存,墓主人为申化等祖孙三代。申化墓的墓室平面作方形,券顶,墓顶中部偏南有一个盗洞。墓室后墙正中有楷体朱书题壁:有明处士申公讳化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云云。申化墓东南侧的灰石墓为其子申佳胤墓,该墓为长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