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蛇吞象的历史成语故事:故事的评价如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5
转发:0
评论:0
巴蛇吞象的历史成语故事:故事的评价如何,"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巴蛇吞象的历史故事:

  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

  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

  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

  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

  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

  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

  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长乐".当然这句话用在事业上,学业上是消极的,不对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贪心上,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巴蛇吞象的基本资料:

  【拼音】bāshétūn xiànɡ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贪心不足

  【结构】主谓式

  【反义词】知足常乐

  【释义】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心极大,不知满足。

  【解词】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示例】这些唯利是图的家伙们,对金钱的贪婪,是巴蛇吞象,永无止境的。

  巴蛇吞象成语故事的评价:

  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常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蛇吞象
【成语】巴蛇吞象【成语】巴蛇吞象【拼音】bāshétūnxiàng【解释】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心极大,不知满足。【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刘巴得到刘备的重用了吗?历史如何评价刘巴
刘巴(?-公元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名士。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后任尚书令,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卒。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甚敬重之。所著录于《刘令君集》。刘巴为人清廉简朴,从不治理家资产业,又自认为不是一开始就跟从刘备,害怕受到猜忌嫌疑,所以为人恭顺安静、沉默寡言,朝堂之下从不和人私底下有交往,非公事不谈,但刘巴清高的性格依旧张扬不变。刘备手下将领张飞曾经到刘巴处就宿,刘巴却不理会张飞,使张飞十分恼怒。诸葛亮对刘巴说:“张飞...
· 得意洋洋的成语故事和出处
“得意洋洋”是一个汉语成语,成语的出处是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管晏列传》,意思上主要用来形容人得意的样子。也形容称心如意而高兴、兴奋的样子。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云:“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在用词的时候其结构为补充式,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得意洋洋的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政绩卓著。专门为他驾车的车夫,也倍觉荣耀。晏婴每次出行,马壮车美,那车夫高坐在华丽的车蓬前赶马驾车,总是露出一副惹路人羡慕的神态。车夫的表现引起了他妻子的不安。这天,听闻晏婴车马经过家门,她从门缝里看了个明白。晚上,丈夫一回到家,妻子便提出要离婚分手。犹如晴天霹雳,车夫登时愕然:"好端端地为何要散?"只听妻子说道:"晏子个头不高,但肩负国相重任,名扬天下。他坐在车上,神情稳重深沉,没有一点自满的样子。而你呢,虽然身材高大,但不过是驾车人而已,却那么意气洋洋,不可一世。你如此妄自尊大,我怎能继续跟你过下去啊!"一番...
· 来济的故事如何评价来济?
来济著有文集三十卷,曾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兼修国史等,后因反对废除王皇后而被武则天记恨。公元662年,西来犯,他竭力而战最终阵亡,时年53岁,后被追赠楚州刺史。来济的故事当初,来济和高智周、郝处俊、孙处约客居宣城石仲览家中,石仲览家境富裕,有器识,对待四人非常优厚。私下里和他们谈论志向,郝处俊说:“希望做到国家的宰相。”来济和高智周也是这样。孙处约说:“宰相或许不能希求,希望做到通事舍人就满意了。”后来来济领吏部,孙处约才以瀛州书佐调入朝廷,来济立即做注说“如志”,就使孙处约任通事舍人。后来都做到三公辅相。如何评价来济《旧唐书》: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新唐书》: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朱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瑗、...
· 《史记》:史记的故事史记中著名的成语故事
史记中有哪些故事——《史记》中的故事简介史记中比较有名的故事集锦轩辕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一狐之腋出自《史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