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医圣张仲景医品介绍 医圣张仲景如何求学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5
转发:0
评论:0
医圣张仲景医品介绍医圣张仲景如何求学,张仲景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在大堂上坐诊被称为坐堂医生。因为接触了大量的病人和

  张仲景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在大堂上坐诊被称为坐堂医生。因为接触了大量的病人和案例,他的医术更加精湛。张仲景同时搜集很多民间的偏方和许多医生的方剂疗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研究,再在病人身上不断实践。  

  不仅如此,他为人还特别谦虚,为了拜访名师,不畏惧路途遥远,不在乎旅途劳累,到了地方第一时间就要去拜师取经。当时襄阳城有个绰号叫做“王神仙”的神医,他在医性和医道上都很有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张仲景将他的药性和医学都学得透透彻彻,然后融入了自己的理论之中。

  当时面临战乱,一些庸医横空出世趁火打劫,给病人看病也不诊脉,随便对视几眼就开始抓药,不管把人治成什么样,只知道赚钱,草菅人命。还有一些有技术的医生不给百姓看病,他们多是追逐权势荣耀。当时瘟疫流行,死在伤寒上更是不计其数,不光是平常百姓,达官贵人家也是一样。张仲景自己的家族原本有200多人,十年之后死的就剩70多人了,十之八九都在伤寒上。这些都让张仲景十分气愤,痛定决心要找出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拯救天下黎民苍生,能够控制瘟疫的发展态势。

  于是他辞官来到了岭南,开始避世研究医学,然后编纂医书,他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更多的人懂得医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情况。为了百姓也能看懂,他特地用的都是一些朴素的语言,包括药材都用图画在旁边注释,最后终于写成了十六卷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写完这本书之后没多久,便与世长辞,遗体由人运回故乡。

  张仲景治好友的故事介绍

  张仲景有个朋友叫做宁远,有一次张仲景见到他之后,发现他的面色暗沉,给他细细诊治之后,告诉他只有六个月的活头了。但是六个月之后,宁远没有死,他遇到了一个医术高明的老道,张仲景自愧不如,于是千里迢迢去求学。  

  张仲景从小就有学医的天赋,他的叔父叫张伯祖,是一个名医。张仲景没事就去跟叔父云游给人看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经过叔父的指导,他医术提升的很快。

  张仲景有个好友叫做宁远,有一天,宁远去找张仲景玩。无意中,张仲景发现宁远的气色不太正常,于是给他把把脉,惊觉脉象有异。再三确定之后,他对宁远说:“你患了一种叫做消渴的病症,现在属于初发阶段,你会感觉不到。不用多久,三个月之后,你会心慌失眠,头痛难忍,尿频尿急。到了六个月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直想喝水,但是还是口渴难忍,费力。一年之后头背开始生疮流脓。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就无可救药了。”于是开了一个方子给他,让他按照这个方子吃药。

  但是宁远不相信,他感觉不到身体有任何问题,于是把方子撕掉了。但是六个月之后,身体变化的症状和张仲景预料的一样,他赶忙去找张仲景。张仲景摇摇头:“时间太晚了,已经没有医治的办法了。”宁远倒也看得开,心想早晚一死,不如游山玩水。等到一年之后,张仲景又见到了宁远,大为惊奇,问他是不是遇到了名医。

  宁远说,他到了茅山给一个道士当了书童,那个道士治好了他,张仲景听完之后二话不说背着行李就上茅山拜师了。

  人工呼吸是张仲景发明的吗

  张仲景医学手段高明,不仅仅体现在是六论辩经,还有一些救助手段的发明,其中就包括现在广为熟知的人工呼吸。它并不是从国外流传过来的,而是中国古老的医学手段,只不过由于封建社会礼数制约,导致这项技术失传。  

  有一天,张仲景出门给别人看病,正巧路过一家诊所,门口围着一群人,门口的地下还躺着一个人,旁边是亲属在哭哭啼啼,大夫袖手在旁边,也毫无办法,因为害怕被病人家属迁怒,躲在门板边发抖。

  张仲景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死者”和家里人闹矛盾,一时气愤之下想不开,一尺麻绳上吊了,板凳倾倒的时候惊到了家里人,然后赶紧把人弄了下来,一看脸面发紫,已经没有了呼吸,不见动弹,于是抬着去医馆找大夫。但是大夫一看,这都没气了,束手无策。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迁怒于医生无能,把医馆围的是水泄不通,要大夫陪个说法。

  张仲景看了看“死者”的情况,然后探了一下脉象,知道距离上吊时间不长,应该还有救的可能。于是大声吩咐大家帮忙,把病人抬到木板上,然后盖上棉被保持温暖。一个人抬起手臂,一个人按摩,张仲景则自己用手撑着“死者”的胸腹部,有节奏的按压。

  随着手臂的起落,一按一压之下,“死者”居然一颤抖活了过来!张仲景吩咐不要停止动作,继续这样好几十次之后,病人终于醒了过来,周围的家属抱着死者大哭不止,然后不停的对张仲景磕头谢恩,这就是最初的人工辅助呼吸法。

  张仲景如何求学

  张仲景是医圣,也是我国中医药史上的顶尖人物。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尚的医德医品,还在医学传承上有着极大作用。  

  张仲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叫张宗汉,在朝廷做官。当时做官是世袭的,所以张仲景注定就是公务员,但是他志不在此。张仲景因为家庭的关系,从小就阅读了很多典籍,他最喜欢的就是关于扁鹊行医的故事,笃实好学,勤奋上进,他将所有能接触到了关于医学的书籍看了一个遍,每每读到兴奋之处,恨不得有个病人出现在他面前。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导师,这奠定了他医学翘楚的基础。

  张仲景出生的时期接近东汉末年,官场腐败,弊病丛生,他性格沉稳,嫉恶如仇。看不惯官场种种,但是命运却规定他必需走进官场。当时农民起义,战争连绵,人死的多了,尸体处理不好就会有传染病,百姓还要承受着瘟疫的痛苦。张仲景看到这些之后,心里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坐视不理,在他十岁的时候就拜了名医张伯祖为师,潜心研习医学。

  张伯祖是一个医学世家,他医术高明,治好的病人高达百分之九十,张仲景跟着这位名师,接触了很多病例,无论是上山采药还是行医坐诊,从不叫苦,还偷偷地做笔记。这些行为张伯祖看在眼里,他很喜欢这个认真的孩子,人真是行医者必备的品格,于是毫不保留的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到了后来张仲景的医学已经超过了师傅,他的名声也传遍了乡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医圣张仲景神话故事介绍医圣张仲景的成就介绍
张仲景有很多神话小故事在古代流传,因为是神医,他不仅能够医治人还能医治山里的野兽,不仅能够医治当代的人,还能如梦去诊治后代的人,不可谓不神奇。张仲景喜欢上山采药,有一次他在河南铜伯山采药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白胡子的山民,请他为自己看病。张中行答应了,然后把着脉,却感觉越来越奇怪。便对这个山民说:“老先生您的脉象怎么如此奇怪,好像不是人的脉象而是野兽。”张仲景是一个实诚的人,遇到这种事也不觉得害怕反而很好奇,居然问了出来。那个山民也不瞒他,就如实回答道:“我其实是山里的老猴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身体不太舒服,看您在山里采药冒昧前来。”张仲景恍然大悟,然后尽心医治,给他一粒药丸。老猴子吃了之后第二天就变好了,然后来感谢他:“您治好我的病,我无以为报。这个木头给你,是山里面生长了万年的桐木,很珍贵,您收下吧。”于是张仲景就请人把桐木做了两把古琴,并取名叫古猿和万年。到了千年之后的康熙年间,有个读书人,...
· 张仲景简介张仲景的医术有多精湛为何称他为医圣
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从古至今,多少医者拯救了无数苍生,他们是一群最普通的人,愿意用自己的技术施以援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行医尚且不是一件易事,而到了东汉医疗条件并不好的年代,却能产生像张仲景这样的医术人才,实属不易,张仲景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凭一部《伤寒杂病论》顽强地穿透历史的隧道,传播、扬名、济世、救人,而且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终成一代医圣。那么,张仲景是何人?他到底有多牛呢?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世尊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灾疫肆虐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七哀诗》中描述了当时惨痛的一幕:“出门无所见,白骨...
· 传说典故-医圣张仲景的故事
简要介绍:张仲景对病人的观察细致入微,他曾经对一个叫王粲(càn)的人说:“你身体里边有病,服了我配的五石汤就能药到病除.不然的话,你会生一场大病,恐怕三十岁不到就要掉光眉毛.”王粲这年才十七岁,他认为张仲景的话太玄乎,因此既不相信,也不治病.可是就在他三十岁那年,果然生了一场大病,险些送掉了性命,而且眉毛也全部掉光了.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农民起义烽火连天,社会动荡不安.公元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和洛阳地区百万居民西迁长安,洛阳所有宫殿、民房都被焚毁,方圆二百里内变成了焦土.在背井离乡的路途中,瘟疫猖獗,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当时,张仲景的家乡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也接连发生了几次大瘟疫,他的家族原本是个大族,有二百多口人.可是,凶神恶煞的疫病在短短的十年间夺走了三分之二族人的生命,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死于伤寒.亲眼目睹这一幅幅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张仲景痛下决心,一定...
· 张仲景简介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张仲景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阳地方疫病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者又十居其七。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毅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细心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张仲景及医圣祠
坐落在河南省南阳市东的医圣祠是为纪念古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而修建的。经历代扩建,至明、清已除具规模。后因战乱频仍,医圣祠一片荒凉,经一九八二年两次大修整,现已面貌一新。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人,汉灵帝时举孝廉,曾任长沙太守。后弃官从医,著有《伤寒杂病论》等书,在祖国四大医学经典中占两部。熔理、法、方、药一炉。自唐以来,仲景学说传播于世界各地,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称张仲景为医学“先师”,祖国人民则称为“医圣”。故名“医圣祠”。后世尊奉张仲景为医中圣人,万世楷模,对仲景不追求功名利禄,以解救民众疾苦为己任的高尚医德赞誉甚隆。高度评价仲景在中国医学上的贡献和对促进中医学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认为张仲景在一千八百年前,能够破除旧的医学体系,以古代哲学思想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确立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原则,奠定了全新的中医临床治疗学基础。堪称我国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