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林黛玉其实是被自己逼上死路的 是被自己作死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9
转发:0
评论:0
林黛玉其实是被自己逼上死路的是被自己作死的,看过《红楼梦》都认识林黛玉,人们对她也是褒贬不一。但是这个人的结局并不好,虽

  看过《红楼梦》都认识林黛玉,人们对她也是褒贬不一。但是这个人的结局并不好,虽然说《红楼梦》中也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人,但是她确实是自己把自己给整死了。

  话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为林黛玉,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林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贾母觉得外孙女怪可怜的,就把她接到了贾府亲自教养。林黛玉这个人从小就很有心机啊,刚到贾府的时候,林黛玉是这样: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后来见到贾宝玉的时候,她又是这样: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回答,前后不搭啊妹妹。从这时候,她就知道要迎合这个家族,讨好每一个人。可是之后她又没有做到。

  林黛玉最大的特点就是小性生疑,有时候甚至尖酸刻薄到无法理喻。

  林黛玉其实是被自己逼上死路的

  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

  二人正说话,只见紫鹃进来,宝玉笑道:“紫鹃,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鹃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倒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儿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

  明明是两人一同看的《西厢记》,书中的这些言语林黛玉早就烂熟于心,这时宝玉随口一说倒成了“调笑”她了。细揣摩林黛玉的心理,大概是因为当时有紫鹃在场,不得不矜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鹃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的“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性多疑之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宝玉更是动则是咎,即使“不动”也还是有错,躺着都中枪,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正遇上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黛玉心中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揉捏在一起,从而坐实了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远你的呢?

  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

  林黛玉其实没有摆正自己在贾家的位置,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寄人篱下,同是外姓人的薛宝钗,人家就没有这种想法。当然了,这种想法肯定也跟她幼年失怙有关,小心处事没错,但是她是属于该小心的时候不小心,不需要小心的时候生怕自己做错什么。

  林黛玉其实是被自己逼上死路的

  比如林黛玉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有一种鄙视和冷漠。她常常悲叹自己“寄人篱下”,在贾府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但她有贾母护着,宝玉捧着,至少在日常用度上不用发愁,这和同样寄居贾府的邢岫烟比起来,林黛玉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在第五十七回中宝钗向林黛玉、史湘云等人说起,岫烟因被仗势欺人的丫鬟婆子敲诈,被迫典当棉衣筹钱,黛玉听说便“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感叹起来”,她首先想到不是同情岫烟,而是马上感叹起自己的命运来,当史湘云动了气说:“等我问着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林黛玉马上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报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这里的林黛玉既没有宝钗的体贴,也没有史湘云的豪侠正义,有的只是旁观者事不关己的冷漠与“好笑”而已。对进贾府求援的刘姥姥,林黛玉更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她和王熙凤的不同之处只在于王熙凤只是表现得露骨,而她则是深入骨髓地轻蔑与不屑。说起刘姥姥,林黛玉是这样说的:“……他是那一门子的老老?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对这样的刻薄,宝钗的注解很意味深长:“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王熙凤)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更有颦儿(林黛玉)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尖刻冷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的心态常保持在一种竞争状态上,总想在才艺上压倒群芳,如在贵妃省亲游大观院时,不得施展就因“未得展才,心上不快”。殊不知,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一颗友爱善良的心,远比满腹的才藻更要来得可贵。纵观全书,除了对宝玉,很难看出林黛玉有主动关心体贴别人的地方,更多时候她是把自己禁锢在自恋的怪圈中:愈是不被大多数人真心的喜爱,愈是要处处显示自己的才华,而这样做的结果更愈会让人对其敬而远之。在第四十九回中,林黛玉对宝玉史湘云在芦雪庵烤鹿肉吃的行为不以为然,湘云就痛快地说出了对林黛玉的不满:“……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庭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庭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林黛玉有才不是一种错,但她的持才傲物却把自己幽禁在了自恋自闭的孤寂中,陷入了“过洁世同嫌”的尴尬处境。

  从以上看来,林黛玉的价值观都是扭曲的。所以,她的香消玉殒是必然的。在书中我们没有看到过谁对林黛玉怎么怎么不好,全是她挖苦、嘲弄别人,给别人使小性子。用现在的话讲,林黛玉就是把自己给作死的。她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电视剧中的角色也实在是美,但是她的一些做法确实是逐步把自己闭上了死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羽是死于自己的狂妄还是作死死掉的?
关羽死于自己的狂妄?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战绩有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尊为武圣。而这样的一代英豪被杀,无不令人惋惜。很多人知道关于是败走麦城,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不肯投降被孙权杀,一同失去的还有他的儿子关平。表面上关羽是由于孙吴的偷袭而失败被杀,实际上他自己要负很大责任。关羽本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即处理不好对内关系,也处理不好对外关系,对外策略上,本来,鲁肃和诸葛亮早已定好了孙刘联合对抗曹魏的政策,吴国和蜀国无论从人口和版图上都无法一人与曹魏对抗,唯有联合才能抗衡,防止曹魏各个击破。而关于据不执行这一外交政策。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并怼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十分恼恨,孙刘联盟摇摇欲坠,最终触发了偷袭荆州之战。对内关系上,处理不好荆州将领间的矛盾...
· 成功主持变法的商鞅死亡真相:是自己作死的?
商鞅之死,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或者是维护统治的需要,可要是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商鞅做过的那些事,就会发现,其实他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商鞅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自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就开始了真正的强大,可秦孝公一死,继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杀掉了商鞅。图片来源于网络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过程。起初秦孝公对于变法的事情是犹豫的,因为他不知道老百姓会不会赞同变法。于是商鞅对他说:聪明的人能在做事之前就能看到做事的结果,愚蠢的人就算事情做好了都不一定明白怎么回事,老百姓大多数都是愚昧的,变法这样超前的事情,是没法在事前和他们商量的,就干脆强制他们做,等事情做好了让他们享受好处就是了。听商鞅这么说,秦孝公是点头了,可另外一个大臣甘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聪明人都是按照传统习惯来治理国家的,那样的话就能吸取前面...
· 平南王尚之信,肆意妄为,最终被自己作死了
提到“三藩之乱”,我们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戏弄吴三桂的场景,但是另外两个藩王我们却几乎没什么印象,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平南王尚之信。尚之信是从他父亲尚可喜那里继承的爵位,尚之信从小就跟随父亲到处征战,后来尚可喜判明降清,皇太极还亲自出城迎接了尚可喜。后来顺治皇帝也对尚可喜礼遇很高,把他封为平南王。而尚之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藩二代。但是尚之信和他父亲不同,虽然跟随父亲征战南北,但却没有一点军人家庭的风范,反而从小恶习不断,残暴贪横,十分不成器。而这一点,尚可喜的军师也多次告诫尚可喜不能把爵位交由尚之信继承,建议另选继承人。而清朝朝廷内也都知道尚之信的恶名,目中无人难以掌控,一直都不想让尚之信继承平南王的爵位。尚可喜也看出了朝廷的意思,就又向朝廷上奏,请求让次子尚之孝袭封,康熙也准许了。这样一来,想当藩王想疯了的尚之信就对朝廷心怀不满。正在这时,吴三桂势力越来越大,...
· 吴汉的妻子是自杀的还是被吴汉自己杀死的?
东汉大将吴汉家境贫困,后来亡命渔阳,贩马为生,后来被任命为了安乐县令。那时候的刘秀正在巡视河北,吴汉从没有见过这个人,但知道昆阳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吴汉判断出刘秀是个百分百的英雄,值得效忠。吴汉骗了渔阳的骑兵,带着他们一起投奔了刘秀。图片来源于网络吴汉被任命为偏将军,率兵攻打邯郸,胜利后被封为侯爵。后来吴汉被封为大将军,到幽州征兵。吴汉果断地杀害了幽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一手掌握了幽州所有的兵马,他征调所有兵马南下。吴汉与刘秀会师后,让人呈上军士簿,把兵分给了众位将军。这些将军原以为吴汉会不舍得。吴汉与刘秀北上作战,平定了整个河北。刘秀登位后,由众臣举荐,吴汉被封为了大司马,成为了三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吴汉后来又跟随刘秀东征,将东方诸郡国全部平定了。建安五年,吴汉随刘秀西征。由于国事繁忙,刘秀在不久后东归。吴汉没有听从刘秀留下来的战术,最终因为粮食的短缺而败退。六年后,吴汉又南下,率军入蜀。建...
· 揭秘:为什么说宋闵公是自己作死的?
说话也是门学问,有些时候,嘴里没把门的,也会有特别严重的后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就伤害了别人、春秋说清的宋闵公就因为一再嘲笑大将,大将终于忍无可忍,把他砸死了。宋闵公手下有一员名将叫南宫长万,也叫南宫万。此人身高过丈,武艺高强,力大无穷。为宋闵公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可是一次他在和鲁国的战争中,中计兵败被擒,还中了箭伤。后来宋鲁两国和好,宋闵公就把南宫长万要回来了。可是南宫长万回国以后,宋闵公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不再把他当成武艺高强的名将,而是当成屈辱的俘虏。对南宫长万说:“我过去把你当名将,就是因为你还有点本事。如今试验了才知道,你原来什么也不是呀。做了人家的俘虏,我以后不会再信任你了。”以后的日子里,闵公动不动就当着满朝文武,后宫姬妾,士兵将军的面前笑话南宫长万:“你是个死俘虏,你是个死俘虏,你是个死俘虏。”南宫长万虽然不满,但看在他是国君,就隐忍不发。可是有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