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气象学家竺可桢人皆可以得善是什么样的思想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85
转发:0
评论:0
气象学家竺可桢人皆可以得善是什么样的思想,竺可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气象学家,尤其是在教育工作上,竺可桢提出了“人皆可以

  竺可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气象学家,尤其是在教育工作上,竺可桢提出了“人皆可以得善”的哲学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将浙江大学治理的井井有条,并成为了现在著名的高校之一,竺可桢人皆可以得善思想在他的生活与工作中都有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竺可桢是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在1936年的时候,他被蒋介石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当时能够成为校长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清望,一个是有相关的学识背景,竺可桢两方面都具备。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终的全力以赴,竺可桢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真正让人们意识到什么是责任。

  在竺可桢的教育理念中,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感情,一种是爱,一种是恨,爱能不能战胜恨是人类命运的所在。他认为,应该推行仁爱的教育理念,坚持“人皆可以得善”的思想理念与信心,在这种观念下的竺可桢,既需要阻拦学生的,又需要带着学生上街,与巡警对抗,这种情况下,痛苦困惑的竺可桢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在竺可桢人皆可以得善的思想影响下,浙江大学的发展尤为迅速。竺可桢离开浙江大学之后,依然在帮助浙江大学的发展。在其一生中,他始终坚信爱是能够战胜恨的,人人都是可以得到善的,并且认为应该在大学中推行仁爱的教育。

  竺可桢成就都有什么

  竺可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去美国公费留学的高材生,也是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手创建了中国所有大学中第一个地理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也曾经担任过长达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也被后人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竺可桢成就还远不止以上这么多,竺可桢在1931的时候就奉命领导几位科学元老进行实地观测工作,他选定了9种植物和21种动物进行严密观察,之后发表了《论新月令》,他和他的同伴们不仅总结了古人对物候方面的理论,也开创了中国物候观测的新历程。

  竺可桢成就还包括他对农业科学的贡献,早在1922年的时候,他就发表过一篇名为《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后来这篇学术论文被后世的人赞扬说即使到现在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也不过失,仍然走在世界学术研究的前面,竺可桢也因为这篇论文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竺可桢成就中最大的一项是他创立了新中国的物候学研究,他是物候学这门学科的创始者,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和物候状况,1963年也写出了《物候学》这本书,这本书向大众广泛普及了物候学知识,提倡因地制宜,根据各种农作物的规律安排农事活动。

  竺可桢学习过度用功的故事

  竺可桢学习用功过度是胡适对竺可桢曾经做过的评价,胡适的后半句话是他一定活不过20岁,不过胡适最后失算了,虽然竺可桢学习的确非常用功,也曾经一度为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体,但是竺可桢最后活得比胡适的时间还要长,他甚至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胡适说竺可桢学习过度用功是看了他工作时的状态,竺可桢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当同龄的孩子都在大院里玩耍的时候竺可桢还在屋子里读书,竺可桢的妈妈由于担心儿子的身体曾经一度采用陪学的方式督促竺可桢早点休息,但是聪明的竺可桢骗得母亲先去睡觉,常常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学习,也正因为这样竺可桢的身体非常虚弱,身子骨看起来很单薄。

  竺可桢毕业参加工作后也对工作奉上了自己满腔的热血,他是中国物候学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第一代地质学的开山大师,在他创办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时候常常很长时间不回家,一度还曾经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也是他竺可桢学习过度用功的表现。

  但是显然竺可桢学习过度用功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回报,他曾经发表了《论新月令》,领导几位科学家一起总结了古人对于物候学方面的经验,也建议中央领导人用新的办法进行中国物候观测,后来顺利建立了中国所有大学中第一个地质学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文化名人—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绍兴东关(今属上虞市)人。先后求学东关镇毓菁学堂、绍兴东湖通艺学堂、上海澄衷学堂、复旦公学、唐山路矿学堂,1910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学习气象学。1915年获硕士学位,继攻博士,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南京高等师范、南开大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为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36年起任浙江大学校长,提出“求是”两字为校训。长校13年,使浙大成为“东方的剑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科院副院长、生物学部主任、科协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等职。1974年在京去世。
· 竺可桢名言名句
竺可桢名言名句1、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2、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3、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4、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5、大学的最大目标是在蕲求真理,要蕲求真理,必得锻炼思想,使人人能辨别真伪是非。6、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7、要做将来的领袖,不仅求得一点专门的知识就足够,必须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沉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同时还...
· 竺可桢个人经历简介竺可桢两个问题具体是什么
竺可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去美国公费留学的高材生,也是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手创建了中国所有大学中第一个地理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也曾经担任过长达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也被后人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竺可桢成就还远不止以上这么多,竺可桢在1931的时候就奉命领导几位科学元老进行实地观测工作,他选定了9种植物和21种动物进行严密观察,之后发表了《论新月令》,他和他的同伴们不仅总结了古人对物候方面的理论,也开创了中国物候观测的新历程。竺可桢成就还包括他对农业科学的贡献,早在1922年的时候,他就发表过一篇名为《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后来这篇学术论文被后世的人赞扬说即使到现在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也不过失,仍然走在世界学术研究的前面,竺可桢也因为这篇论文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竺可桢成就中最大的一项是他创...
· 竺可桢独辟蹊径
如果有人问你:“昨天和今天比较,是冷还是暖?”你一定会很快回答说:“嘿,那还不好办,查一查气象记录不就知道了吗!”如果再问你:“2000年前同现在比较,是冷还是暖?”你一定会皱皱眉头说:“啊呀,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2000年前不要说气象记录了,就是气温表也还没发明,叫我怎么比较呢?”如果还要问你:“5000年前同现在比较,是冷还是暖?”你一定会叫起来:“哎唷,你不要寻我开心了!5000年前连文字记载也还没有呢,你这个问题叫任何人都无法回答。”是啊,这个问题确实连许多气象专家也无法回答,但是,有一个人却能回答。他写了一篇题为《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科学论文,出色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这不但要使你大吃一惊,也使当时的国内外气象界感到震惊。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他一生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多重要的成果,而对气候变迁的理论和应用的研
· “丑”姓到底可以取出多么让人啼笑皆非的名字?
姓名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一块招牌,因为在现代社会,名字的传播成本要比见本人低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听说过很多人的名字,但却并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具体是干什么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名字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它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好感。正因为名字有这么重要,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取名时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既担心给孩子起的名字不够特别跟别人的重名了,又担心起的名字太特别会引得别人发笑让孩子尴尬。如果只是张李王孙这类普通的姓氏,那么多花点心思在名字上就会收获一个很不错的姓名,但如果是一些特别的生僻姓氏,那么很有可能花了心思在取名上也没办法获得一个不错的姓名,例如下面这位姓"丑"的爸爸。丑这个姓氏想必大家很少见,更别提取名字了。如果不是这位姓丑的爸爸提出了他的困惑,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中国竟然还会有"丑"这个姓。丑姓为什么不好取名字,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丑"不同于其他生僻姓氏,它本身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