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敬梓字是什么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5
转发:0
评论:0
吴敬梓字是什么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清代著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

  清代著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还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吴敬梓像

  吴敬梓字敏轩。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原本出身官宦世家的吴敬梓天资颖聪颖,家学渊源,文章过目即能背诵,自幼便被父亲寄予厚望。相传吴敬梓除了精心研读儒学百家、经史典籍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因此小小年纪便学识渊博,行文作诗能一蹴而就,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惜吴敬梓成年后,吴家家道中落,他本人屡次科举落地,深感功名无望,加之吴父过世后,族中亲友对族产虎视眈眈,更令他亲身体会到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索性放弃了科举之途,离家搬迁至南京,后半生专心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安心充当起他的“秦淮寓客”来。

  这一时期的吴敬梓经济上已陷入窘境,时常需要靠卖书卖文为生,然而他依旧不改交游广阔之习性,因此平日里还是与诸多文人雅士相互来往,品评书画,饮酒作诗,更为了带头修缮祖祠一事,不惜卖掉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因此在族人中留下了一句“不善治生,生性豪迈”的评价。由此不难想象,至五十四岁寿终之时,昔日远近闻名的全椒才子,生活上早已清贫到家徒四壁的地步了。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吴敬梓出身安徽全椒县官宦之家,家中曾出过不少翰林名士。幼年的吴敬梓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颇为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满腹经纶,写诗作词常有惊艳之笔,因而从被一众族人看好,将来必定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苗子。旧时文人求学大多为博取功名,通达仕途,这一点甚至被称为少年才子的吴敬梓也不能免俗,因而可以认为,早期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并不排斥,至少还是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的。 

  吴敬梓像

  然而成年之后,吴家突遭巨变,家道中落,父亲获罪,往日围绕在吴家周围的文人雅士便少了许多殷勤,加之清代官场潜规则横行,卖官鬻爵,走后门现象屡见不鲜,怀才不遇的白衣书生往往因无钱疏通关系而被拒于庙堂门外,终生没有机会一展济世为民的抱负。

  在历经屡次落地的挫折后,看透了世态炎凉的吴敬梓已然对功名心灰意冷,此时的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没有了少年时代的热衷,相反,他开始痛恨官场的腐败与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造成的人性扭曲,这一系列愤世嫉俗的感慨,在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表露无遗。

  今人读吴敬梓的作品,看到的似乎尽是作者对满清官场的辛辣讽刺,然而仔细想想,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显然并非外界所传言的那么清高,曾经醉心功名,结果却因求而不得所以愤恨,这好像是旧时所有无缘官场的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心态。 

  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是清朝人士。

吴敬梓画像

  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大清入关到康乾盛世,吴敬梓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坎坷。

  早年,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因而幼年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时期,吴家家道中落,名门子弟顿成布衣书生,吴敬梓的仕途命运也为止改变。尤其是乾隆年间,官场政治已趋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显现,许多怀才不遇的莘莘学子因无钱通行“潜规则”而被拒于庙堂大门之外,致使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出现极大的漏洞,官场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在屡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吴敬梓终于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后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方面。

  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创作的大量诗歌和小说作品都包含着现实主义讽刺手法,其中,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为后人所熟知。这部小说耗尽了吴敬梓后半生的大半光阴,它的问世,亦确立了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敬梓
生平世代为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吴旦是个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吴敬梓十三岁丧母,十四岁随父吴霖起至赣榆任所。少时有文名,他“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十八岁考取秀才,此年父吴霖起病故,但止于此,科举场上一直不顺遂。吴父生前留下了白银二万多两的钜额遗产,可是敬梓“素不习治生,性富豪上”“倾酒歌呼,穷日夜”,“生性豁达,急朋友之急”,族人之间有“夺产之变”,“兄弟参商,宗族诟谇”,视之为败家子,“乡里传为子弟戒”。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与续弦叶氏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桥西,家境已困,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和学台郑江力荐他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他因消渴加剧拒绝,堂兄吴檠、友人程廷祚则落选而归。晚年生活困顿,要靠买文和朋友接济度...
·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吴敬梓的生平是怎样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魃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卧闲草堂刻本评说:“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由此可见,《儒林外史》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正因为如此,考据家们曾经把书中的人物一一与历史上真人真事相比照,推断出书中人物的艺术原形。还有人特地跑到茶馆中去体验现实,名之为“温习《儒林外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与伟大。由于作者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
· 吴敬梓写了哪本书?如何评价吴敬梓?
吴敬梓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留下许多遗作。吴敬梓一生留下诗歌不少,甚至汇聚编撰起一部十二卷的诗歌集,但是真正让吴敬梓闻名后世,青史留名,受后人敬仰赞叹的却是一本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传》。《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为吴敬梓耗二十年光阴心血写就,不仅成就了吴敬梓文名,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除此之外,还对现代讽刺文学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吴敬梓此人本身就存在于这个体制内,为世家大族出身,所以对于八股取士里面的弯弯绕绕,可谓知之甚祥。但是难得的是,这位能选取典型情节,进而编撰故事,对当时的社会矛盾进行深刻的揭露。就拿“范进中举”这一个故事来说,他深刻的抓住了古代考生,寒窗苦读十年,数十年能够有所成就的强烈渴望,进而最终将人给逼疯的吃人制度。同时在范进中举之后,却结局惨淡,则再一次突出了这种讽刺效果。只此一点,便可以...
· 清代最伟大的讽刺小说家吴敬梓简介吴敬梓是怎么死的?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另外因为后来他从祖籍安徽全椒迁往南京秦淮河畔,所以又有“秦淮寓客”的称号。吴敬梓生于公元1701年,去世于公元1754年,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不仅如此,后世人还将其视作清代最伟大的讽刺小说家。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吴敬梓在家乡安徽出生。这位后来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自幼时起就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的聪颖异常之处,最擅长记忆,特别是在为文作赋方面很有成就,可以说是下比立成。等他年龄稍长之后,又补官学弟子员。吴敬梓出生世家,家中田产无数,就算他本人不出仕,也可以过个富贵安稳的生活。不过可惜的是,吴敬梓此人生性豪迈,花钱大手大脚。与他花钱本领相比,在理财治生方面却尤为不擅长。所以没过几年,依着他出手阔绰的原因,以前家里的资产全都被他挥霍殆尽,更严重的是甚至到了弹尽粮绝之地,时常出现断粮之事。雍正十三年的时候,巡抚赵国辚...
· 安徽省-滁州-全椒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生平简介故乡岁月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他所处的年代恰逢清康、雍、乾“盛世”,成长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门第,科举世家。吴敬梓,天资颖异,文章过目辄能背诵。他除精读百家经史典籍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因之学识渊博,见解过人,诗文援笔立就。吴敬梓13岁丧母,14岁随父吴霖起至江苏赣榆县学教谕任所读书。18岁回滁州应职。雍正元年(1723年)忧愤成疾而终。吴敬梓性格豪爽,不匀治生。丧父以后,宗族之间围绕遗产问题解夺不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