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代思想家李贽因为什么被称为“怪老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5
转发:0
评论:0
明代思想家李贽因为什么被称为“怪老头”?,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李贽画像李贽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1527年,本身是回族人,祖上在明初就搬迁到福建泉州。他原姓林,后改名李贽,字宏甫,号卓吾。李贽从小聪颖非常,12岁开始写文,26岁就高中举人。他在朝为官二十几载,从一个县的教官做到了知府,不过在他55岁的时候辞去了官职。

  辞官后,李贽先后在湖北、北京、南京等地居住,大多是在朋友家或者寺庙里。期间,李贽一方面研读经典,一方面著书讲学。虽然他的讲学在当地颇受欢迎,但因为“离经叛道”也常遭到官府等保守势力的反对而要被驱逐。1602年,李贽被捕入狱,他那些被认为“异端邪说”的著作也被一并烧毁。之后不久,李贽就在狱中自刎而死,当时已七十有六,死后被好友安葬。

  李贽一生著书良多,主要包括《藏书》、《续藏书》、《焚书》等,此外他十分推崇《水浒传》和《西厢记》并都做过自己的评点。在他的著作和讲学中,他时常针砭时事,评述历史。他反对反对儒家学说尤其是程朱理学,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揭露并批判封建统治的黑暗本质,痛斥政治腐败;提倡功利,重视商人的地位;主张“童心说”,认为文章不能弄虚作假而要表达个人真实的内心。

  李贽死后,后世对其褒贬不一,但他的著作虽然屡遭官府禁止,却更加广为流传。 

  李贽的故事

  李贽虽然被朝廷认为是离经叛道之徒,但他本人在民间颇受欢迎,所以也流传出不少有关他的故事。比如,李贽原姓林,改姓李是因为祖上得罪当地官僚,为了逃难又改姓又搬家。  

  李贽画像

  据说,李贽一生只回过两次家乡福建泉州,一次是父亲去世,回来时正好遇上倭寇在烧杀抢掠,于是李贽不顾回家奔丧,先带家人帮当地人抗击起倭寇来。

  李贽曾经有个儿子,不过比他去世早。据说儿子去世时,他的妻子还很年轻。李贽就劝媳妇不要为丈夫的死而感伤,让她改嫁他人。李贽还把自己一个渔夫出身的弟子推荐给她当做对象,媳妇最后也很是感动地听从了他的劝告,改嫁后夫妻美满。

  在李贽的所有故事里,最出名的就是他在湖北麻城芝佛寺居住时流传的怪老头的故事。传说,李贽不仅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平日还干农活,开荒种菜。李贽讲学的地点选在附近的一个钓鱼台,教书男女不分有教无类,而且要求弟子读书要大声,还得蹦蹦跳跳最好翻两个跟头。李贽不教弟子四书五经,不教他们写八股,只教他们一些实用有趣的东西。当时,他还常常跟孩子玩耍,给他们出谜语,有关于扫帚、扁担等平常的小东西的。据说,李贽还出过一个谜语,孩子们猜不出来,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一系列的行为使李贽在当地多了一个名号“怪老头”。 

  独坐李贽

  李贽除了思想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不过他留世的诗词不多,《独坐》一篇可以说是其中最出彩也最出名的。 

  李贽独坐

  全诗如下: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首联写有客来时自己欢喜不已,独自一人时孤独寂寞,两者形成对比,而前者应该说是在衬托后者。就李贽的生平而言,他的一生是以孤独为主的,离家辞官寓居在外,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颔联是环境的描写,大概是李贽独坐时所见的景色。颈联和首联相似,将有客来时与孤独一人时的情况形成对比,一人时翻翻回忆思念家乡,只有朋友相伴才能排解。尾联点题,写李贽看晚霞的场景,晚霞虽美也不过一人独赏,而且我也终归要送它而去。

  全诗正如题目所写,紧扣的是一个“独”字。通过环境描写、对比等手法来体现诗人李贽内心的孤独寂寞。李贽年轻时离家,之后据说只回过两次家乡,甚至最后在狱中知道要被押送回去毅然自杀,可谓少小离家老大也不回。这是李贽孤独的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同道中人太少。李贽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不容于世的,是异端邪说,能肯定他与其结交的人自然少得可怜,此后好友也四散各地终极少见。

  李贽的言论与性格,常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但从这首《独坐》可以了解到他内心更真实的脆弱一面,让人想到阮籍猖狂却穷途之哭。 

  李贽故居

  李贽死后虽然明清两朝的人对他毁誉参半,但到了近现代他思想主张的进步性得到了肯定,他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他少年时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成了李贽故居。 

  李贽故居

  李贽故居现在位于福建泉州的鲤城区南门万寿路。李贽当年就出生在这里,他家虽然是回族人,但祖上在明初就搬迁到此,据记载是永乐年间。而当时李贽家族十分富裕,尤其泉州又以港口商贸闻名,所以故居所在的地方那时候是一片商业区。不过等到李贽出生,家道已经中落,旧屋也遭焚毁,所以这房子是李贽后来重建的,在他死后更是有所扩建。即使如此,故居也只是一座普通的民房,两边都是人家和小店。保留至今的只有一个厅堂,现在已经修复作为纪念堂。

  故居的院子中央,摆放的是李贽的半身塑像,书生装扮,面目苍老,眉头紧锁。塑像下是个四四方方的大理石,正面刻着李贽的生平简介,寥寥百来个字。院子里面就是仅剩的厅堂,厅堂门上挂着“李贽故居”的横匾,两侧各一个红色灯笼。而在左边的墙上,竖挂这一块木匾,上面也是“李贽故居”四字。而在窄小的厅堂里,摆放着一个全身像和几个展柜,展柜里是李贽的著作和一些历史资料。墙上刻的则是现代书法家写的对联。此外,故居从前曾经出土过两枚李贽印章

  如今,李贽故居已经被列为福建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李贽为何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塑像《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作者名叫彭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是明清的历史。文章标题就把李贽评价为明朝第一思想犯,内容里更是在小标题上依次评价他为傲慢清官、学术和尚以及剃刀下的亡魂,分别讲述李贽为官时、寓居研究学术时以及最后被捕入狱时的经历。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作者诙谐幽默的文风,仿佛他不需要顾及历史的严肃性。文中对李贽以及他人的调侃和讽刺无处不在,比如他说李贽出畅销书是大众偶像,说顾炎武嫉妒得说话酸溜溜,说李贽不要天上掉下的馅饼等。此外,作者在文章里用词也十分现代还有不少网络用语,他用“小样”、“粉丝”、“幸福像花儿一样”等。《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不是一篇正统的历史文章,更像是故事...
· 伟大思想家李贽为何在明朝被认为是思想犯
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思想犯。图片来源于网络《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作者名叫彭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是明清的历史。文章标题就把李贽评价为明朝第一思想犯,内容里更是在小标题上依次评价他为傲慢清官、学术和尚以及剃刀下的亡魂,分别讲述李贽为官时、寓居研究学术时以及最后被捕入狱时的经历。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作者诙谐幽默的文风,仿佛他不需要顾及历史的严肃性。文中对李贽以及他人的调侃和讽刺无处不在,比如他说李贽出畅销书是大众偶像,说顾炎武嫉妒得说话酸溜溜,说李贽不要天上掉下的馅饼等。此外,作者在文章里用词也十分现代还有不少网络用语,他用“小样”、“粉丝”、“幸福像花儿一样”等。《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不是一篇正统的历史文章,更像是故事小品文。虽然...
· 明朝思想家:揭秘“异类”李贽的离经叛道
中国古代,一个统治者实行思想控制,儒学被尊为“国学”,学习、考试都以儒家学说为范本的时代,学子从小小儿郎开始就寒窗苦读,指望金榜题名,从未想敢质疑这种制度,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加上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使思想监控达到极致。然而,不知是否是物极必反,这时却出现一个“异类”——李贽。他提倡思想自由,男女平等,认为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都是社会的糟粕,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可以说直接命中封建糟粕思想的靶心。网络配图1527年,李贽出生在福建厦门。他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个性倔强,善于独立思考,对于儒学传统一直持的是反传统理念。在12岁时,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此后随着社会的潮流科举做官,人生没什么大的波澜。但在1583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时,他的自由思想终于成形,扩散。为了不白...
· 明朝思想家:深度解析“异类”李贽的离经叛道
中国古代,一个统治者实行思想控制,儒学被尊为“国学”,学习、考试都以儒家学说为范本的时代,学子从小小儿郎开始就寒窗苦读,指望金榜题名,从未想敢质疑这种制度,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加上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使思想监控达到极致。然而,不知是否是物极必反,这时却出现一个“异类”——李贽。他提倡思想自由,男女平等,认为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都是社会的糟粕,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可以说直接命中封建糟粕思想的靶心。网络配图1527年,李贽出生在福建厦门。他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个性倔强,善于独立思考,对于儒学传统一直持的是反传统理念。在12岁时,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此后随着社会的潮流科举做官,人生没什么大的波澜。但在1583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时,他的自由思想终于成形,扩散。为了不白...
· 李贽
生平河南乡试第七十九名,后参加会试第一百七十名。万历五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曾祖父李福;祖父李进;父亲李义,曾任教谕。母宋氏。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