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缪希雍生平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2
转发:0
评论:0
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缪希雍生平,缪希雍,号慕台,字仲淳,是我国海虞(今江苏常熟)人,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

  缪希雍,号慕台,字仲淳,是我国海虞(今江苏常熟)人,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缪希雍约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生,于1627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余岁,墓葬于虞山山麓。 

  缪希雍

  在他八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离世,与亲戚朋友也渐疏渐远。十七岁时,又不幸罹患疟疾,久患不愈,后自学医术《素问》治愈。从此往后,缪希雍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自学医术。

  缪希雍生平爱好游山玩水,寻师访友,这对他的自学医术的进程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缪希雍一生交友甚广,曾与沈晋恒、张遂臣、王文禄等著名医学家相交甚欢想,并且礼尚往来。同时缪希雍性格豪放,与友人交谈时时而拍手狂笑,时而仰天叫呼,这也是他友人众多的重要原因。

  缪希雍作为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行医之余,也好撰写医书,其代表作有,他的医书构思巧妙,立意深邃,言简意赅,广为后人称道,同时也对后世的医学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缪希雍为自学医道药道也博涉各类医书,尤其是本草之学,而且由于他的真诚与善良他在民间也收集到很多经验。

  缪希雍医德十分高尚,医术也十分精湛,在学医的同时,他也为百姓治病行医,并且当时的民间流传着“生死人,攘臂自决,不索谢”这么一句话,这足以见得缪希雍的高尚医德。

  缪希雍生平跌宕起伏,幼年孤苦,但其志向远大,苦读医书,终成一代为后人所称道的医学家,让人们钦佩不已。 

  缪希雍著作

  缪希雍,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临床学家。有过许多历史医学贡献,其中他的医学著作也为当时和后代的医学产生了巨大的贡献。缪希雍从十七岁时便开始自学医术,博涉各种医书,广交良师益友,以探讨学习医术。 

  缪希雍著作之一

  作为一代著名医学家,在学习医术和行医之余,缪希雍也好撰写医书,积其三十年心血,终于撰成多本医学著作,其中有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医学传心》、《本草单方》等,这些代表作为当时的医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为后世的医学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借鉴意义。其中《神农本草经疏》是继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后的又一本草学著作。该书主要是论述药物的性味主治等内容,全书三十卷,将药物辩证结合论述,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是本综合性医书,简称《医学广笔记》,共四卷,前三卷是介绍缪希雍的临床心得,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病症的治疗规律,而卷四列述其常用药和炮灸大法。全书分述了中风、痢、寒、暑、脾胃、泻汇、虚弱、吐血、消渴等杂病症治,也有妇人、小儿、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与此同时,缪希雍也撰写了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葬经翼》,该书把中医里的望、闻、问、切诊断流程四步骤移植到风水理论中,提升和完善了风水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是大风水经典。 

  缪希雍医学全书

  缪希雍,别号觉休居士,生约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卒于大启七年(1627年),祖籍为江苏常熟,侨居于浙江长兴,后迁居金坛,是我国明代末年著名的医药学家,精通医药之学。 

  医科全书

  《缪希雍医科全书》是明清名医全书之大成,本书收录了他三部现存的医学著作,即《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单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三本著作。

  《神农本草经疏》一书共三十卷,其中有论文30余篇。集中记录了药物品类共1400余种,该书征引的本草文献十分广泛,包括《名医别录》、《唐本草》、《开宝本草》、《嘉佑本草》以及《本草拓遗》等。

  《本草单方》共十九卷,书中全面记载了内、外、妇、儿各科等199种病症,引用的医学著作400余种。书中所记载的药剂药方都为古代和当时十分实用而且有效的名方,并且有缪希雍“得秘授,悟真诀”的秘方和验方,是古代甚至当代一部很有临床参考价值的医书。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是以《证类本草》为蓝本,该书目录为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单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缪希雍学术思想研究,附缪希雍医学研究论文题录四个单元。

  现代的《缪希雍医科全书》是由中国教育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任春荣主编,于1999年8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对缪希雍的医药学著作集之大成做了一定的概括,也为我国的医药学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缪希雍墓

  缪希雍,天启间人,我国古代明朝末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为海虞人,即祖籍为江苏常熟,旅居于浙江长兴多年,后迁居于江苏金坛,墓葬于常熟,兴福寺前,舜过泉附近。 

  缪希雍墓

  但是在1966—1976年间的“”时期,由于当时人们倡导推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立四新”等过度激进的思想,暴力行为泛滥成灾,当时缪希雍墓在“”的激进狂潮中也为幸免于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近年经过多次的维修,缪希雍墓的墓冢、拜台、墓道等均已经修复,墓碑上镌写着“明名医仲淳缪公之墓”,此为当地著名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末年由于当时的皇帝荒于朝政,宦官当道专政,独揽大权,缪希雍除了对祖国的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心系国家安危,成为一名东林党人,其为人直爽,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抨击,时常与文人墨客议论朝政,对当时宦官太监专政独权表示十分的不满。因此缪希雍也人们被称为“神医安道全”。

  缪希雍墓现今开发成为常熟当地的旅游景点,供后世之人凭吊,同时学习和瞻仰缪希雍的高尚医德、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和情怀。同时缪希雍墓周围也有许多的旅游景点,如常熟梅李聚沙园、柳如是墓、破龙涧、维摩寺、小石洞、辛峰亭、玉蟹泉等优美的名胜古迹等景点。去过此景点的游客都对此印象十分深刻,环境幽静,引人入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缪希雍: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
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缪希雍约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八岁父死,亲朋走散。因十七岁患疟疾,延医疗之久而不愈,检《素问))“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按感受暑邪治好了个人的小恙,且“方弱冠”,门户衰落,世累纠缠,以是多见愤激,碍膺之事十常八九,数婴疾病”,对岐黄之道产生兴...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参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 中药学家缪希雍
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人物名缪希雍别名自称“江左遗民”字仲淳、仲仁名(号)号慕台主要成就而通之疗伤寒;创三要诀治吐血;重视脾胃善甘润;真假内外辨中风;辛凉发散疗痧疹代表作品而通之疗伤寒;创三要诀治吐血;重视脾胃善甘润;真假内外辨中风;辛凉发散疗痧疹擅长清凉甘润法治病出生日期1546逝世日期1627所在朝代明出生地江苏常熟目录1人物简介2主要经历3著作4学术内容▪1.变而通之疗伤寒▪2.创三要诀治吐血▪3.重视脾胃善甘润▪4.真假内外辨中风▪5.辛凉发散疗痧疹5临床应用6轶事典故7人物评价8后世影响9重要观点条文摘录人物简介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
· 作家评论家中医保健学家――褚成炎
简要介绍:褚成炎男,作家、评论家、中医保健学家。褚成炎男,作家、评论家、中医保健学家。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任四川省侨光东方文化科技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侨光医药保健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美国国际针灸医学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利民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会员、美国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荣誉顾问。诸氏擅文精医、苦求不倦、至精至微,在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文作百余篇,多篇论文和多项成果获省、全国、国际最高奖荣誉并收入国际权威性学术专著。编著有《介其医案进》、《仲良耳针备要》、《中医诊断主治块》、《针灸腧穴主治歌》、《中华优秀论文集》、《中华成果大全》、《中华名人辞典》和诗集《流不尽许多情》、《生灵集》、杂文集《半解人生》。他的研制发明有对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的“神圣牌”中药保健枕和中药保健穿戴系列用品;对胃肠疾病、阳瘘...
· 北宋著名文学家邵雍的生平简介,邵雍的人物事迹
邵雍年少时期,也自认为才志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学易悟道当时李之才(字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见邵雍,并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邵雍画像邵雍回答道:“幸受教。”,意指愿受李之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