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生平简介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7
转发:0
评论:0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生平简介陈师道的文学成就有哪些,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先夫人行状》的这段记述,是他童年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师从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陈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去拜见他,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启用为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卒。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诗话》),因而致力于学杜。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方回的《瀛奎律髓》有“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三宗便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方回并说:“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大体上说,陈师道的诗由于受黄庭坚的影响,做诗要“无一字无来历”,但他的学问不如黄庭坚,需要“拆东补西裳作带”(《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不免显得竭蹶。而在学杜这一方面,也仅仅专致于形式格律,所以虽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却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他学杜比较成功的是五七言律诗,例如“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春怀示邻里》)。前者可以看出他在追步杜诗的句法上所下的工夫,后者则近似杜诗中的遣兴体格。他的五古用力刻画,要求辞意独造,但生硬处仍不脱江西派的习气。他也有一些感情朴挚的诗,如“极喜不得语,泪尽方一哂。”(《示三子》);“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送外舅郭大夫夔西川提刑》)。后一首诗对外舅提出规劝,方回评为“学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瀛奎律髓》)。他的诗也有写得恬淡而有味的,如“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也有写得风流华美的,如:“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不多见。相传他做诗用力极勤,平时出行,有诗思,就急归拥被而卧,诗成乃起。有时呻吟累日,恶闻人声,所以黄庭坚称之为“闭门觅句陈无己”(《病起荆江亭即事》)。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值得肯定,但他的诗作思想深度不够和时见拗涩。

  陈师道于词颇自推许,自称“余它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书旧词后》)。但他现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价相称。他的散文较有成就, 纪昀评为“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四库全书总目》)。

  陈师道有《后山诗话》,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依然和黄庭坚的主张一脉相通。又说:“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论奇正的关系颇有见地,可惜他的创作实践和自己的理论不尽相符。由于此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秦观都有不满之词,《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殊不类师道语”,则似失之拘泥。但书中有陈师道死后的事情,当出于后人的增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师道
生平父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陈琪亡后,遂家道中落。娶郭概之女为妻,师道穷到无力养家,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元丰七年(1084年),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师道家贫,其妻三子一女皆随郭概赴蜀,师道留长安。元佑二年(1087年),由苏轼、曾巩等表荐,担任亳州司户参军,元祐二年(1087),担任徐州教授,同年七月任太学博士,四年,苏轼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至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五年复职,调颍州教授,绍圣元年(1094年),被目为苏轼党,谪监海陵酒税。绍圣二年(1095年),调彭泽县令,以母丧不赴,居家六年。元符三年(1100年)秘书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天寒,其妻回娘家借一大衣,师道听说是赵挺之的大衣,大怒曰︰“汝岂不知我不着渠家衣耶!”,不穿,以病卒。师道一生淡薄名利,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苏门六君子之一...
·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16岁时从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与少游书》),拒不谒见。元□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1094),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
· 陈师道的生平轶事,后人是如何评价陈师道的?
陈师道属于江西诗派代表作家诗学黄庭坚以拙朴为特征的艺术风格简洁精炼质朴无华外表浑朴意味深长。人物轶事师道述贫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诗篇描写了与亲人“贫贱离”的痛苦。不著渠家衣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与保守派苏轼、黄庭坚等结怨甚深。早在担任监察御史时,赵挺之就曾数次弹劾苏轼——或罗织罪名说他起草的诏书“民以苏止”是“诽谤先帝”,或牵强附会说他的“辩试馆职策问”大成问题。而苏轼及其追随者也不甘示弱,对赵挺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苏门文士对赵挺之的蔑视,从一事可见一斑:陈师道深夜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因没有皮衣御寒,其妻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陈妻是郭概之女,而郭概是北宋政坛上著名的“慧眼挑贵婿”者,家境贫寒的陈师道和官宦之子赵挺之都在其家坦腹东...
· 简明正史——种师道 陈东
?种师道(1051—1126)字彝叔,初名建中,洛阳人。将家出身,祖孙三代皆驻守西北沿边,屡立战功。师道因对童贯伐辽持异议,被迫致仕(退休)。宋金战争起,金人南下,朝廷急需战将,乃加种师道检校少保、靖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衔,允许便宜行事,率兵勤王。时师道居住在南山豹林谷(陕西长安南山麓),接到命令,急速东行,到洛阳时,得知金将斡离不已屯兵开封城下。有人劝说:“金兵势头正盛,愿驻兵汜水(河南荥阳境),谋求万全之策。”师道解释说:“我们兵少,假若迟迟不进兵,那就会情形败露,示弱与敌,只能是自取其辱。今应大张旗鼓前进,金军怎能测我方虚实?京师人知道我们来援,士气自振,何必惧怕敌兵?”于是沿路张贴榜文,说是种少保率领西方劲兵百万前来,一路声势浩大,遂抵开封城西,在汴水之南,紧逼敌营扎寨。金兵不测虚实,把军营向北稍移,收敛游骑,守牟驼冈(开封城北十五里),增垒自卫。当时,师道年事已高,天下称其...
· “苏门六学士”分别是哪六个人?“苏门六君子”生平简介
元祐元年(1086年)开始担任御史中丞,次年升为尚书右丞.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几位流放南方的朋友如今也都官居要职,包括王诜驸马,王巩等在内.他在黄州的老朋友陈□也来京师探望他.几年前和苏轼通信的黄庭坚也来见苏轼,正式拜在他的门下.多年来苏轼在信中曾一再称赞四学士,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名声,大家公认,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后来又加了李廌和陈师道两人,成为"苏门六学士".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