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赵匡胤是如何垄断皇权的?赵匡胤削藩的步骤次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4
转发:0
评论:0
赵匡胤是如何垄断皇权的?赵匡胤削藩的步骤次序!,赵匡胤是如何垄断皇权的?赵匡胤削藩的步骤次序!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

  赵匡胤是如何垄断皇权的?赵匡胤削藩的步骤次序!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宋朝立国后不久,一鼓作气,拿下了荆南和湖南。

  大宋的举动让周围的国家很是不寒而栗了一番,然而赵匡胤拿到荆南和湖南之后就没了动静,大宋宣传部门开足马力,向其他几个国家(主要是南唐)解释:其实真是不是咱们皇帝不仁,主要是他们两家实在太乱了,大宋朝的主流还是和平与发展啊,亲们,你们对大宋这么恭敬,皇上怎么会对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于是南唐、南汉什么的逐渐也就半信半疑的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那么赵匡胤这时候在干嘛呢?他在继续加强内政建设。赵匡胤开始着手进行杯酒释兵权的后续工作,向藩镇开刀了。

  赵匡胤很早之前就和赵普商量过如何收拾藩镇的问题,方法无外乎几点:收回人事权、统一财政支出与划拨,以及加强司法建设。

  这话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着实花了赵匡胤一番手脚。

  要知道,藩镇的这些权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安史之乱以后逐渐形成的。每一项看似不合理的制度后面,都是中央与地方的无数次博弈乃至暗战,而大宋朝堂里的这些官员们,也大多是现行的,因此想发动这样一次改革,其风险丝毫不亚于发动一场战争。

  赵匡胤于是先拿朝廷开了刀,最先遭殃的是后周时期留下来的宰相:范质。

  唐朝以来,宰相一直都是整个官僚体系的顶点,因此也就有不少特权,比如说,唐朝的宰相和皇帝商量朝政的时候是有椅子坐的,有时候俩人谈事的时间长一点皇帝还会让太监们准备茶点什么的——快点,给丞相兑碗热的喝!这个传统自然被沿袭到了五代,然而在赵匡胤这,事情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赵匡胤是个武将,能打、心大、略野蛮,这样的人多少有点瞧不起文人。举个例子来说,赵普有次和赵匡胤走到朱雀之门底下,赵匡胤仔细研究了一下门上的匾,问赵普:哎,朱雀后面的“之”字是干啥用的啊?

  嗨,语助呗,没实际意义。

  赵匡胤不屑的撇撇嘴:之乎者也,能助个屁啊!

  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湘山野录》

  赵匡胤在自己最宠信的谋士面前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在别人面前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加上赵匡胤是个武将,从来信奉“能动手不吵吵”的金科玉律,因此经常会出现某个文臣把赵匡胤惹毛了被一顿暴打的事儿。虽然说赵匡胤事后考虑到自己皇帝的身份还是会跟这些人道个歉什么的,不过想必被一条黑大汉按在地上摩擦并不是什么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于是渐渐的,范质这些宰相开始改变套路了——那啥,皇上,我们觉得当面和您讨论问题实在是太不严肃了,以后我们还是给你呈送正式文件好了,您批阅之后返给我们,咱们尽量别坐一起,老臣们年纪大了,不抗揍……

  在这种连唬带吓的氛围下,这群老头没多久就集体退休了。赵匡胤在赵普的帮助下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设置了一个转运司来负责从地方到中央的财政工作,逐渐将藩镇的财政权收回到了中央手里。而之前进行军事改革时,中央禁军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藩镇部队,这些节度使权衡之下,只得捏着鼻子跟赵匡胤来哭穷——皇上,我手下这么多人,你把钱都拿走了,微臣养活不起他们了啊!

  哎呀呀,这不是我的好兄弟么!这可是怎么说的,穷谁也不能穷你啊,来,咱们这么办,你不是养活不起这些人了么?我赵匡胤最讲道理,既然收了你的钱,那就一定不能给你添负担,这样,这些人从藩镇的编制中划出来,我中央一并都管了!什么刑事行政,你养不起的,都让朕来养吧!

  于是一来二去,各藩镇的节度使发现,自己不仅没了钱,连手下的人也没了……

  通过这种大幅度的改革,新生的大宋开始彻底与过去的五代划清了界限,大宋朝再也不是五代时期那种组织分散、结构松散的军阀聚合体了,而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宋朝的整体实力蒸蒸日上,同周围的这些国家拉开了差距。

  而在赵匡胤折腾的同时,大宋周围的这几个国家也一样在折腾,只不过大宋是向着好的方向折腾,这几位则是向着作死的方向在折腾。

  首先是南唐,南唐在组织部长韩熙载同志的坚持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币制改革——没错,就是那幅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公——其改革核心思想是铸造铁钱代替铜钱,发行大额货币,更具体一点的说,就是在一枚稍大的铁钱上印上“当十”,然后就发行出去:好了,这个顶过去的钱十个了!稍稍有点现代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唯一能造成的就是严重的金融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没过多久,原本富甲天下的南唐就沦落到商人们要偷偷到黑市换外汇(铜钱)的地步了。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而南汉要更奇葩一点,南汉的皇帝刘鋹是个罕见的变态,爱好是群P和……制造太监。

  是的你没有看错,他的爱好之一就是制造太监,他固执的认为,太监没了家室,对自己会更加忠心。因此南汉所有的高级官员都需要净身之后才能担任,南汉的进士考中之后就会有专人来为你净身,号称留鸟不做官,做官不留鸟。而刘鋹就在几万太监的陪伴下每天群P不止,国家大事都交给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和国师樊胡子——什么?你问国师是不是太监?别逗了,樊胡子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女人……

  不同于南唐和南汉,后蜀君臣则志向远大。后蜀远离中原兵锋,在国主孟昶的带领下,国家繁荣富富(我没打错字),和中原比起来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当时后蜀的娱乐业与奢侈品产业极度发达,甚至连孟昶的夜壶都是用七种宝石镶嵌而成的,号称“七宝壶”。孟昶一直以为自己占尽地利,完全不惧赵匡胤,然而在大宋以耸人听闻的速度打下荆南与湖南之后,他开始心虚了。在恐惧的支配下他干了一件极其缺心眼的事:他向北汉求援,想约北汉一起出兵,攻打大宋。

  但是悲催的孟昶没想到,他派出去送信的信使出门左拐,直接投奔了大宋。拿到密信的赵匡胤高兴的简直要在大殿里高歌一曲了——孟昶啊孟昶,你真是太贴心了!朕还在发愁要找个什么借口去打你们呢,结果你们自己作死送上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赵匡胤削弱宰相权力稳固皇权
赵匡胤用一场巧妙的酒局轻易地解除了重要将领们手中的兵权,但赵匡胤并没有就此高枕无忧了,他的心还只放了一半,武的解决了,那么还得解决文的。他要是想把另外一半心也放下了,便得除掉他心中的另一块心病,那就是如何掌控那几位权倾朝野的宰相,为此他也是费尽心机。在当时权制的封建社会里,皇帝之下便是宰相了,大家也都知道宰相的权力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统率百官,总掌朝政,能与皇帝“坐而论道”,真正的权倾朝野。相权过重,难免会对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历代帝王总会耍各种手段,玩各种花招,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更是为此用心良苦。赵匡胤被拥上皇位后,立即封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官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他们三人都是五代时期的旧臣,尤其是范质,他可是周世宗柴荣的托孤重臣。为此,宋太祖对他们都有很深的忌讳,当初重用他们,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迫于时局的需要而已。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太祖对他们的权力以及百官之首的...
· 皇权与藩权:古代皇帝削藩及影响,从七国之乱到三藩之乱
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削藩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举措,它涉及政权与地方势力的权力平衡。削藩,即削弱或废除藩王的权力和领地,是历代皇帝为了加强集权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下面我们将探讨削藩的背景、原因及其对皇族关系的影响。一、削藩的背景与原因集权的需要: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实行集权制度。皇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需要削弱地方势力的权力,以防止割据和叛乱。分封制的弊端:在分封制下,地方藩王拥有相对独立的军事、经济、司法等权力,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政权。削藩可以消除这一弊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藩王势力的膨胀:一些藩王由于种种原因,如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军事力量强大等,逐渐膨胀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政权的安全。削藩是遏制这种趋势的有效手段。二、削藩的实例与影响汉景帝削藩:汉景帝时期,为了解决同姓封王势力过大的问题,采取了削藩政策。汉景帝时期,为了巩固集权,决定削藩以削弱同姓诸侯王的权...
· 为何说赵匡胤的一生是传奇的?赵匡胤生平简介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县)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甲辰日,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40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
· 削藩
?韩信本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再加上这些年在江湖上的闯荡,让韩信变得有些油滑,懂得如何在人生游戏的规则之内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虽然在有些事情上,韩信做得并不完美,比如两次逼刘邦封他为王并加实地,导致刘邦对韩信的好感度大幅下降。其实韩信并非不知道乘人之危而要挟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但韩信两次这么做,只能有一个解释:他完全把刘邦当成自己的亲人,就像在父亲面前撒娇耍赖的儿子一样。不过韩信对刘邦的信任,在灭楚之后,刘邦跑到定陶大营强夺韩信兵权时,基本上烟消云散了。在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基本摸清了刘邦对他的态度,在刘邦眼中,他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论私交是没有的。韩信不是傻子,他早就从刘邦屡夺其兵权上看出刘邦对他的防范心理,只是韩信太重感情,依然相信刘邦还把他当成自己人,“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结果刚灭掉项羽,刘邦就耍了两个手腕,一夺其军,二改齐为楚,削弱了韩信的实力。刘邦分封韩信居楚,表...
· 赵匡胤之死:杀害赵匡胤的凶手是赵匡义吗?
976年初冬,已经是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在赵匡胤去世的那天,《宋史》中只作了一条最为简单的记载:“癸丑(指日期)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在这之前,没有皇帝患病以及如何医治的任何记录,在这之后,也没有说明帝位继承的任何问题。一个年方五十岁的大活人,怎么说死就死!别说是堂堂的开国之君,就是民间的家谱,记事也不能如此简单。现代人都知道,对于总统、总理之类的重要人物,生了病都会报道。如果没有患病的报道,突然死了,那就是死得不正常,有在政变中被杀的可能。《宋史》中对赵匡胤的“驾崩”说得如此简单,那就说明其中必然有大问题。那天晚上,东京皇城里皇宫的寝殿静悄悄,值班的太监、宫女既不敢走远,又不敢靠近。这是为什么?因为当晚官家(在宋王朝,所有的臣民对皇帝都称官家,这里所说的官家是指赵匡胤)独宿于寝殿,并且把其弟晋王(指赵光义)召进宫来,商量国家大事。两个人一边谈话,一边喝点小酒。他们为了怕外人偷听谈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