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7
转发:0
评论:0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先秦时期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那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国,其王室究竟是那种“氏”呢?“氏”相比“姓”来说,要复杂得多。

  在先秦时期,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姓”代表着血缘,是用来辨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别贵贱的。明末大儒顾炎武在《原姓》中写道:“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一个家族的“姓”是不会变化的,而“氏”会随着其家族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如晋国的权臣赵盾,其有三为异母弟,分别为赵同、赵括、赵婴齐。赵同食於原,赵括食於屏,赵婴齐食於楼,故此三人又称原同、屏括、楼婴(楼婴齐),原、屏、楼等也分别为此三人的“氏”。赵盾还有一位堂弟叫赵穿,其被封於邯郸,别为邯郸氏。晋国的智氏、中行氏、程氏等皆为荀氏的别支。晋国魏氏也有别支令狐氏、吕氏等等。

  说秦国为嬴姓赵氏的,多受司马迁的《史纪》影响。而司马迁的时代,姓氏已然不分。司马迁说秦国为嬴姓赵氏见於《秦始皇本纪》,却不见於《秦本纪》。再则,先秦的史籍中,也无秦国乃“嬴姓赵氏”的记载。所以,秦国为嬴姓赵氏的说法值得考究。

  认同秦国为嬴姓赵氏的,其主要理论依据乃“秦赵同祖”。按《史记》所述: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造父有功於周穆王被赐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而秦的先祖恶来乃是蜚廉的长子、季胜的长兄。“氏”通常都是直系往下传承的。至造父获赐赵城,据秦赵同祖已历六世,血脉早已疏远,没来由造父氏赵,其远房同宗也氏赵的道理。

  再则,秦的先祖虽然发迹比赵的这一支要稍晚一点,但可以说是后来居上。秦的先祖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邑,成为秦国始封君。到春秋时期的秦襄公在位期间,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了,而赵的一支到战国时期才正式为诸侯。赵可以说远不及秦的荣耀,“氏”是家族社会地位的体现,家族地位提升,可以另立宗“氏”,也没有“氏”赵的道理。

  第三,据顾炎武在《原姓》中所述。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氏”是用来别贵贱的,而国君最为尊贵,不需要用“氏”辨别。就像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姓”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只有武士阶层才有“姓”。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平民阶层才有“姓”。然而,日本的“皇室”却至今没有“姓”,因为压根就不需要用“姓”来体现社会地位。

  先秦时期,也是同样的道理。除了有些诸侯国,如自西周开始的楚国、齐国,战国时期的韩、赵、魏等,有氏在得国之前,故而其有氏。而更多的诸侯国,如晋国、鲁国、卫国、吴国、郑国等等,其实无氏。而这些诸侯国在被灭后,其公族大多数都以其“国”名为氏。如晋、鲁、卫、吴、郑等姓氏,其姓氏的主要族源都是来自於这些诸侯国的公族。秦国也是同样的道理,秦氏的最主要族源也是来自於秦国的公族。故而,秦国为“嬴姓秦氏”要更靠谱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
上古时期,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如姜、姬、姚、嬴(yíng)、姒(sì)等,多带女旁,反映早期社会存在的母系氏族形态。随着人口增长和分布扩散,一个姓下产生了多个分支,各自以氏作区分。如商人源自子姓,分化出殷、时、来、宋、空同等多个氏。姓作为古老的族号,氏则为后起分支的族号。《通鉴·外纪》中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阐明了两者间的联系与差异。周朝时期,姓氏制度与封建、宗法制度紧密相连,贵族拥有姓氏,而普通百姓一般无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以辨婚姻,男子称氏以明贵贱。周王室及其姬姓封国有鲁、晋、郑、卫、虞、虢(guó)、吴、燕等,异姓封国中,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mǐ)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上古时期,遵循同姓不婚原则。贵族女子未婚时,会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表明排行。比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芈(mǐ)等。婚后则以国名、夫君封国名、邑名...
· 在古代姓与氏有什么区别?姓与氏的起源是什么?
姓氏其实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只是从一来是,姓与氏是有区别的,姓氏表示标志,是一种族号,而氏是姓的分支。姓氏的起源,我们是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而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古老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到如今,姓氏也代表着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那么古代的姓和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其起源真的是母系氏族制度开始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跟你讨论讨论。图源自网络姓与氏的起源是什么?根据史料记载,姓就是以女性为主导的原始母系社会中产生的,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的标志,比如在三皇五帝时期,当时的文献就是记录其母亲,而不是记载其母亲,并且根据远古时期先人们的名字中可以知道,他们的姓都是带着女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同一个家族就会分为若干个分支分散在各个地方,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出现了部落。那么姓氏起源于原始社会,而氏就是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当家族分为...
· 历姓与厉姓有什么区别?
历姓,虽是小姓,但却也位居全国姓氏前500名榜。在全国约有人口48万,在各姓中排在第421位,占全国人口的0.04%.历姓在揭阳只有1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67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15%.网上一些姓氏资料,常将历姓和厉姓混为一谈,有的甚至称历姓源自厉姓,有的则称两姓同源,甚而有将历史名人厉温(汉代魏郡太守)、厉鹗(清代文学家)改姓为历温、历鹗的,莫衷一是。而真实的是,在古代的时候,历姓和厉姓除音同之外,两字之形,完全不相接近!
· “姓”和“氏”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和氏在现代基本是一个相同的概念,而在远古之时则有着严格的区分。在那时,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氏。正如《通志·氏族略》所言:“三代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当远古的先民们人人都有了姓和氏之后,太昊伏羲氏就开始规范“制嫁娶”。《路史》注引《古史考》曰:“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约,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据《通志》记载,太昊时规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我国现行的姓氏,是在远古姓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母系社会的分化和瓦解,随着氏族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远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
· 姓氏宗祠与家庙称呼有什么区别?
祠,起先是用于纪念和祭祀某些伟人的场所,一般是对已故之人,对于在世的也偶有建祠,称为“生祠”。如《汉书》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祭礼不绝”。随着魏晋南北朝名门望族的出世,祠堂也逐渐普遍化。但,自从科举制的兴起以及望族的消亡,民间祠堂又开始没落,特别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百姓居无定所,祖先的祭祀则仅限于每家每户的正堂。整个宋代,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文人的异军突起以及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儒家理学得到了广泛普及,而宗祠的再次推广多赖南宋时期的朱熹。朱熹在《家礼》中谈到,“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守,所以开业传世之本”,其宗旨是希望有识之家应建立宗祠祭祀祖先,以扬宗功祖德。此外,朱熹也提出了详细的宗祠规制,有钱之族“祠堂之制为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若家贫地狭,则止为一间,不立厨库,而东西壁下置立两柜,西藏遗书、衣物;东藏祭器亦可”。“凡祠堂所在之宅,宗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