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蒙古、满清入侵中原,中国最古老的家族是怎么做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1
转发:0
评论:0
蒙古、满清入侵中原,中国最古老的家族是怎么做的?,蒙古、满清入侵中原,中国最古老的家族是怎么做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蒙古、满清入侵中原,中国最古老的家族是怎么做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蒙古、满清入侵中原,中国最古老的世家竟甘愿为奴!

  提起我国的整个古代史,就能发现由汉人做皇帝朝代是非常少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由其他民族统领天下,其中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原,是中国历史上汉人最不愿承认的时期,最大原因就是元朝对汉族的阶级压迫和未接受汉化;清朝对汉文化的毁灭和民族主义情感问题。

  这里,我先不提元清时期满蒙做了什么,而是要说一个最具汉文化代表,也是最大汉族世家——孔府衍圣公世家怎么去做的。

  元 朝

  靖康之变后,孔端友以应诏书“拜谒圣天子”为名,仓皇逃离曲阜,背负孔子的弟子子贡雕刻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的楷木雕像随驾南渡,后世居衢州。孔端友成为孔氏南宗始祖,这一宗历经六代衍圣公,约两百年。

  这时,女真金国也册封未加抵抗便主动投降金军的孔端操,也就是孔端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袭封了“衍圣公”,以主持曲阜孔庙祭祀。孔端操成为北宗之始。而后过了一百年,由铁木真的儿子窝阔台率领的蒙古汗国的军队占领山东曲阜,又立既非孔端友也非孔端操的直系后代的旁支后代----孔子第五十二代嫡孙孔之全为“衍圣公”,这样,13世纪20年代(1220年代),蒙古、金、南宋三国并立之时,曾出现“天有三日”—三个“衍圣公”(孔端友直系后代、孔端操直系后代、孔之全)的局面。

  1229年,蒙夷灭金夷灭之后,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说了。最后,鞑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 元宪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间,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很意外,但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元好问乘机提出,希望“儒教大宗师”能多为天下儒生着想,改善一下儒生们的卑贱地位,蠲免儒户的兵赋等。这个提议也被忽必烈应允。 在蒙古汗国蒙哥汗统治的时候,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管着华北的河北山东一带的事务,那正是圣人孔子的后代们大量聚居长住的地方,孔子的后人们对当地汉人百姓如同地狱一般的惨状生活装聋作哑,没有半句上表,没有一字,只管当他们的“衍圣公”! 衍圣公孔元措1252年死了,其儿子侄子等一帮孔家族人就开始争夺这“衍圣公”的头衔,忽必烈哈哈大笑,回应道:“尔等皆回,务要竭力苦读,若果有才华,朕方能封官”(姚燧《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称号后,孔子后人们上赶着抢着去上表庆贺,说什么这是“实质荣归”“名实相副”“圣人开颜”“吾皇圣明”了!!

  清 朝

  1644年清夷大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几乎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北京城。

  时隔四个月后的1644年九月初一,孔府当代的衍圣公孔衍植就奉上了《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要说明朝的皇帝对待孔圣人的后代确实不薄,将衍圣公的职位排在朝廷文臣之首。等到了崇祯时期,更是将其封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成为太子的老师,让孔府一门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皇恩浩荡。可即使如此,也没能让孔圣人的后代表现出丝毫的"民族气节"。

  由于衍圣公孔衍植的投诚,孔府很快就迎来了回报,三天之后的九月初四,清廷便下旨,称"先圣为万世道统之宗,礼当崇祀"。意思就是孔府仍然可以享受朝廷的优待,也承认其圣人后裔的地位。顺治二年(1645),朝廷颁布剃发令,接着,为响应清政府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并向清廷上奏了《 上剃头奏稿》。

  再后来,为了避清帝胤模讳,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对清廷的耿耿忠心。

  孔家如此识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赏,孔府一门更是得势,至于老祖宗所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乃教化万民之语,非孔家治世准则。

  纵观孔府历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赏有加,元成宗上台后封孔丘先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顺治皇帝当政之初,更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使这种逐步的吹捧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孔府也跟着沾光无限。

  PS:

  现山东曲阜市的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是一处儒家圣地。在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最有意思的是,这幅对联的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倘若你认真去探究这两个错字的话,会发现它其实是故意如此书写的,其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时的钱财而做出对不起他人,也对不起自己的内心的事情,同时富贵是没有尽头的,没有必要一心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打拼,不如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上,并将之做好;“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借此希望所有的孔家学子可以刻苦学习,在文化上面有所突破,最终学有所成。

  个人觉得这个对联真妙,妙不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蒙古铁骑的没落:蒙古是如何被满清所征服的
1603年,蒙古布延薛禅汗去世,次年由他的长孙林丹汗继位。林丹汗即位后,在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林丹汗加强了传统的左右翼三万户的地方行政体制,命永谢布部却热斯塔布囊为特命大臣,率领一支军队驻防赵城(今呼和浩特一带),管理右翼三万户的蒙古各部,任命乌齐叶特(内喀尔喀)鄂托克锡尔呼纳克洪台吉为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察哈尔八鄂托克虽属左翼三万户,但直属林丹汗。图片来源于网络林丹汗为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巩固汗权,以察哈尔部为基础,直接控制了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时也遥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林丹汗执政前期,漠北喀尔喀三汗以及漠南喀喇沁的昆都伦汗、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科尔沁奥巴洪台吉、鄂尔多斯土巴济农等,定期前往察汉浩特,朝见林丹汗,并与大汗共同商讨政务大事,参加大汗举行的宴会、围猎等活动。蒙古各部...
· 钮祜禄氏:满清最牛的家族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清朝最牛的家族。这个家族曾出过三位皇后,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词人。这个家族就是钮祜禄氏,一起来看看吧。叶赫那拉氏,原本是金朝贵族姓氏,本来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域。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根达尔汉为叶赫纳喇氏始祖,即叶赫那拉氏。亦称叶赫纳喇氏或叶赫纳兰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氏族,是叶赫部的王族之姓,同时也是清代满族的八大姓之一。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家族的渊源很深,在明朝的时候,女真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个部分,叶赫部就是属于海西女真。随着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逐渐壮大,开始征服其它的女真部落,当时的叶赫部首领杨吉e(杨吉努)为了讨好努尔哈赤,就把自己的女儿孟古嫁给努尔哈赤1588年9月,14岁的孟古哲哲在兄长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护送下来到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率众出城相迎,杀牛宰羊,大宴成婚。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古终于开...
· 满清是怎么征服蒙古铁骑的?清朝收服蒙古
1603年,蒙古布延薛禅汗去世,次年由他的长孙林丹汗继位。林丹汗即位后,在巴林部境内的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林丹汗加强了传统的左右翼三万户的地方行政体制,命永谢布部却热斯塔布囊为特命大臣,率领一支军队驻防赵城(今呼和浩特一带),管理右翼三万户的蒙古各部,任命乌齐叶特(内喀尔喀)鄂托克锡尔呼纳克洪台吉为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察哈尔八鄂托克虽属左翼三万户,但直属林丹汗。林丹汗林丹汗为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巩固汗权,以察哈尔部为基础,直接控制了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时也遥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林丹汗执政前期,漠北喀尔喀三汗以及漠南喀喇沁的昆都伦汗、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科尔沁奥巴洪台吉、鄂尔多斯土巴济农等,定期前往察汉浩特,朝见林丹汗,并与大汗共同商讨政务大事,参加大汗举行的宴会、围猎等活动。蒙古各部汗、济农...
· 揭秘古老西夏:居然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王国!
1972年,银川西边正在修建一座小型军用机场,施工单位挖出了一些破碎陶片,陶片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陶片里夹杂了一些上面刻有奇怪方块文字的方砖破片。这些文字乍看之下像是中文,却没有人看得懂。于是施工单位紧急通知宁夏博物馆,在赶到现场的考古专家细心挖堀之下,一座古老的墓室重见天日。考古人员随即在这片银川市西边大约30公里的沙漠上扩大搜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的高大黄土堆。每个较大的黄土堆周围都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建筑。不久之后,他们终于肯定,这些雄伟的黄土堆正是西夏王家陵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地区里,一共发现了九座王陵,253座陪葬墓;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千年之前,悠悠历史长河之中骤然消失的西夏文明,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然而从此以后,西夏王陵的面孔一直是若隐若现,迷雾重重!由于文献缺载,陵区每座王陵的主人是谁,至今难以确定。几年前,西夏王陵精确的坐标绘图...
· 中原地区的古老家族之叶氏始出河南叶县
现在河南省南阳县的附近,濒临沙河的南岸,有一个叫作叶县的县份,这个地方,名如其实,正是叶氏家族的发源地。叶县,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是以“叶”为名的。《左传》上有一段文字说:“宣三年,郑公子士,及叶而死”,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后来,汉高祖统一天下,把该地定名为叶县,自此沿用到了今天。根据考证,在春秋时代,叶县是一个属于楚国的采邑。当时,有一位大夫沈伊戊的后代被封食采于此,所以才以邑为氏而姓了叶。关于叶氏的来龙去脉,《通志氏族略》记述得最为清楚: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之叶同音。《风俗通》:“楚沈伊戊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宋朝为著姓。此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姓氏考略》等古籍,对于叶氏的来源,也持同样的说法。由此可见,叶姓人的祖先,是两三千年前称霸诸侯的楚国人。他们的老家,就在河南的叶县,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古老家族之一。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在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