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代官员如何“以色示人”?檀棋与李必的一段对话道出其中玄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0
转发:0
评论:0
唐代官员如何“以色示人”?檀棋与李必的一段对话道出其中玄机!,唐代官员如何“以色示人”?檀棋与李必的一段对话道出其中玄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唐代官员如何“以色示人”?檀棋与李必的一段对话道出其中玄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很多影视剧中,唐代的服饰总是那么色彩艳丽、样式繁多,尤其逢着节庆,不论男女都身着一袭华服参与其中。而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檀棋与李必的一段对话,却道出了当时人们都默默遵循着一个隐形的服饰约束——服制,尤其朝堂之上的人们更是以“色”示人,各个品阶都要按朝廷颁布的规定着衣,不得僭越。

  剧中檀棋对李必说:“不管绿袍红袍紫袍,圣人之下皆是蚍蜉。”不了解唐代服制的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穿个衣服跟圣人、蚍蜉有什么关系?”,而“绿袍红袍紫袍”这句话侧面表达了当时不论是身居高位的朝堂中人,或是一介布衣,在圣人面前都如蝼蚁般渺小,那唐代究竟遵循怎样的服制约束呢?

  ▌以色示人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制(衣冠服饰的穿着制度)要求,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黄帝、舜帝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完善,服制渐渐成为“礼治”的范畴,代表一种礼仪,每个朝代对各个社会阶层的服装穿搭制度也变得越来越详备与严格。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或许是洒脱、不羁的天性或者是天下初定无暇顾及繁文缛节,在唐朝初期,政府并未颁布服制而是沿用隋朝制度,直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舆衣服之令,唐朝的冠服制度由此开始。

  李渊对文武官员的衣着色彩、材质和相关配饰都做了规定,“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亲王及三品二王后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绫罗,色用朱,饰以金。六品以上服丝布交梭双钏绫,色用黄。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八品九品服用青,饰以鍮石。勋官之服,随其品,而加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则服紬绢施布,色用黄白,饰以铁铜。”

  到了贞观四年有了“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服青。妇人从夫色。”不仅明确了官员服装的颜色,也要求官员夫人的衣着色彩得和丈夫一致。

  到这儿,檀棋所说的“绿袍红袍紫袍”也有了相应的官阶对照,绿袍对应的是六品七品官员,红袍对应五品以上官员,紫袍对应三品以上官员。

  随着官阶的上升,唐代的官服的终极颜色——紫色,也渐渐成为官运亨通的隐喻,“大红大紫”“红得发紫”等一类词也应运而生。

  ▌以纹饰衣

  唐代,除了对衣服颜色的使用有所规定外,关于袍衫上的纹样也有一定要求,纹样通常采用“暗花”,就是采用与衣服颜色相近的线料织成出图案。

  武则天时期,开始在官员常服上绣动物图案来体现官职,袍衫也在“暗花”之外多了许多新颖的纹样装饰之法,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鸾衔长绶、鹤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及双距十花绫等。

  这种以禽鸟形象作服饰纹样的方法,在明清时期的“补子”(缝在官员朝服前胸和后背上的一块织物)上也有所承袭,不同之处是明清时候明确了文官绣禽类,武官绣兽类的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安十二时辰檀棋身世是什么?檀棋真实身份揭秘
长安十二时辰檀棋身世是什么?檀棋真实身份揭秘感觉檀棋已经晋升为《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第一女主了,檀棋的戏份明显要比原著中更多,好在她的表现也不负众望。只是檀棋的真实身份让人难以摸透,实际上檀棋很有可能就是“三女”,而她其实是一位三面间谍。表面上檀棋为李必做事,但檀棋也会暗自出卖靖安司的消息,不过这一切也可能都是为了给檀棋做最后的反转才故意留下铺垫。那檀棋最后结局究竟如何呢?檀棋身份揭秘檀棋是李必的心腹,从小和李必一块长大,虽然两人青梅竹马,但是两人实际上是主仆关系,而在追查狼卫的过程,檀棋也和张小敬有了很多联系,在逐渐的相处中,檀棋也喜欢上了张小敬,张小敬也偶尔会在檀棋面前皮一下,拿檀棋寻开心,两人的关系也十分甜蜜。通过剧集之前的情节,我们知道靖安司有两个内奸,龙波手下的暗桩陆三已然曝光,而右相口中的“三女”却仍未浮出水面。也就是说,由于三女之说的出现,剧中靖安司的第二个内奸很有可能改成了其...
· 何以不见如好色那般好德的人
1.有关先秦典籍中,尤其是《论语》中反复提及的德的概念,争论每集中于孔子所言之德的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要溯源考证“德”字的使用,而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是重要的词源证据。“德”字在《尚书》中频繁出现,至春秋时代使用仍普遍。但孔子却认为,真正“知德者”很少,他对弟子子路说:“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孔子所谓“德”与当时社会上普遍使用这个词时的含义有所不同。“德”字从其象形义看,是“按直道行事”的意思,亦即“直心而行”。而现代人对“德”的普遍理解多是“外得于人”的那一层意思,而对于“内得于己”这一层意思则常常忽略。《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四人在“德行”方面见长。此处“德行”一词,顾名思义,指符合“德”的范畴的行为。如是考证之余,再从“为政以德”的角度,自孔子所云之字里行间揣测为政之德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而曰一二三。今人所言之德,不论...
· 与李世民的对话看出王的为人
王是唐初四大名相,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新唐书》记载了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一次对话,其中便可看出王的为人。一天,王进见,看到“有美人侍帝侧”。李世民指着美人说:“庐江王李瑗不行道义,杀其丈夫而纳其为妾,怎会不灭亡?”王赶紧起身回答:“陛下,您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李世民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是错,为什么?”王没办法,就讲了些善善恶恶的道理,接着又说:“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却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李世民听后,发出一声叹息,认为王所言极是。李瑗(586年—626年),字德圭,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柱国、备身将军李哲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宗室、官员、将领。李瑗初封黄台公。唐朝建立后,历任刑部侍郎、信州总管、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进封庐江王。武德九年(626年)...
· 揭秘:嬴政的龙袍颜色不同其中竟暗藏玄机?
在我们看来皇帝的龙袍应该是金色的,金色代表着皇上九五之尊但秦始皇登基之后却选择了黑色的龙袍,有人认为黑色是秦始皇的特殊爱好其实不然,龙袍其中暗藏玄机,令人震惊,下面小编带你看史记记载。网络配图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登基之后穿的龙袍为什么是选择黑色,比较普遍和大众的说法是说秦始皇崇尚终始五德学说,即皇朝相克轮替的规律,认为秦国以水立国,水属黑,所以秦朝时期的人以黑色为尊贵的像征,龙袍自然就采用黑色了。在这里顺便提及一下终始五德学说和阴阳五学的历史,始终五德学说是战国末期一个叫邹衍的人从阴阳五行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另一个学派,而阴阳五行学最早起源的历史根据梁启超先生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描述的,应该是由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最先提出。网络配图而秦始尚黑的说法在史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
· 与神对话
系列作品主要重点认为世间的一切善与恶、对与错等二元对立(duality),都不是真实存在,而是人的分别心造成。这些事物的实相都是合一的(inunity)。没有地狱,死后的灵界是依照灵魂意愿选择去处。人类的性行为应是完全自由,仅需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应建立全球性政府,打破区域、文化迷思,才能真正世界大同。具体说明“外星文明”是真实存在,而且数量非常多,大多比地球文明更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政治建立在完全民主、资源共享之上。现有的文明是以“恐惧”与“怀疑”为基础,进步文明是建立在“自由”与“信任”。宇宙没有开始跟结束,只有无限的循环与收缩。神与人的关系是“一体”,而非分离。神无所不在,整个宇宙都是神的一部分,透过分离体验到彼此的存在。类似中国哲学的“道”。作品系列与神对话I(ConversationswithGod:AnUncommonDialogue(Book1)(199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