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交河故城—千年前的神秘王国!交河故城中有哪些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9
转发:0
评论:0
交河故城—千年前的神秘王国!交河故城中有哪些故事?,交河故城—千年前的神秘王国!交河故城中有哪些故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

  交河故城—千年前的神秘王国!交河故城中有哪些故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过了万年的历史,从一直文明发展到现在也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翻开写行囊之中的史书,交河故城的残垣断壁忽然就变得鲜活灵动了起来。交河故城雄踞在四面环水的崖岸土台之上,高昂着千年的头颅,傲视着每一个历史的追寻者。故城高出地面约30米,长约1700米,宽约300米,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是车师人独具慧眼,于两千多年前建立起的神秘王国。

  土堆上挖出的城市,车师人曾经的“国都”

  印度有句名言:“两河相交的地方,一定是智慧延生的地方。”但什么是智慧呢?在我看来,智慧的最高境界或者目的,无非是让人类生活得更加安心与幸福。

  交河故城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距吐鲁番市约10公里,位于雅尔乡雅尔乃孜沟村的河床上。虽说,今天的它早就是一片废墟了,但人们依然能从那残垣断壁间想像到2000多年前,甚至更远一些年代的属于它的辉煌。

  交河故城民居

  故城边缘的水流声依然响亮,但听起来仿佛2300年前的。那响亮声中包含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悠远,当然也融汇着历史沉淀于某地的苍桑与淡远。《汉书·西域传》中说:“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而下,故称交河。”这段记载告诉人们,交河故城就是战国时期,一个被称为车师(一说姑师)的民族的“国都”。人类尊称大地为母,都说黄土是金,但若不是史书提醒,今人也许很难想像2300年前,车师人会在这么一个黄土台子上挖出一个城市来。

  智慧就这样在这河流相交的地方显现了出来。

  从故城南门进入,沿着长达350米的“南北大道”,我一直走到了“市中心”。这条道便是交河城当年交通轴心,它与由东门向西延伸的“东西大道”相交,呈“十”字形,连接着城市密密的佛寺庙宇、宫署衙门、居民院巷及偏远角落。

  2300年前,车师人高举他们手中的挖土器械,挖土的声响沉闷却又传得久远,劳作的呼吸声急促并且响亮。水为生命之源。他们先是在这城内挖出水井,找到了可供生存的地下水源,之后挖土盖房。鲜亮的原生土被他们挖起,他们在平地上挖出了“房子”的墙体,没用一根柱子就在那墙体之上加盖屋顶了。接着,他们住了进去,外面的风雨便被挡在了屋外。略作休息,他们开始进一步修建自己的家园和城市。首先是在这挖出来的房子上加盖上层建筑,由原来的“地下居民”变成了“地上居民”,或者二者兼有之,这有些像我们今人盖楼的意思了。

  画家笔下的交河故城

  这“楼”被他们盖得明道暗隧、上下通连,一层不够用或者显现不出气派时,他们便想着加盖二层甚至三层。在土夯无法实现更高“楼层”之时,他们便用木料往起“架”,以使自己的“楼房”达到更高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拓宽了城内的道路,修建起来官邸、庙宇、寺院和佛塔。晨钟幕鼓,他们还在城南门修建了“钟鼓楼”,生活的秩序就在那钟鼓声鸣中和高耸于官邸前的“治安了望塔”下变得井然。

  也许是在那钟鼓楼落成之前或者之后,他们想到了给予自己的“信仰”一些“神权”。于是,他们将佛寺修建在了“城市”中轴线的顶端,以一座高大的佛塔为中心,四周各布25个小佛塔。100个小佛塔环卫着1个大佛塔,如同排兵布阵,神秘奇妙又暗藏玄机,即使到了今天,依然会给人一种气势宏大之感。

  面对佛塔,遥想当年,这里香烟缭绕,法轮常转,在代表着无限威严的佛相前人们顶礼膜拜,不由感慨万千。宗教的文明在于它在至高无上的信仰里给了人们以精神的寄托或者安慰。面对交河故城今日残存的佛塔,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昔日佛教于这里兴盛的余韵。

  在刀光剑影里消失的民族,丝绸之路中段北道的门户

  故城内的哨塔

  智慧者生存。车师人在这块两河相交的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城市。离开南北大道,我走街串巷,来到了寻常百姓人家。土台阶、枯水井,残破的陶片和烟囱火道上的褐色痕迹,以及地下积存粮食的圆仓,使我仿佛嗅到了2300多年前车师人温馨的家庭气息。在大路两旁,我还见到了许多当年的手工业作坊遗址,炉膛壁上烈火焚烧的痕迹清晰可辨,透露出的是当年这里烧制陶器的繁忙景象……

  战争是残酷的。十九世界波兰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是这样描述战争的:“它如同雪崩,一路过去,毁灭一切。在它的前面是田园锦绣,在它的后面是一片荒芜。”

  史料记载,车师前国人口众多,领土广阔,兵力强盛,为车师八国之首。该国民族成分复杂,有塞种、大月氏、匈奴、乌孙等种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多种文化在这里汇集、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繁荣景象。但因其处于天山南麓,北接匈奴,是通往龟兹国的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中段北道的门户;这一带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因此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汉朝屯田于焉耆,匈奴于交河城下扎兵屯田。

  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至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与匈奴双方在50多年时间里,一直将交河作为争夺西域的焦点。这50多年中,西汉王朝与匈奴在车师进行过五次大战,均为争夺交河,史称“五争交河”。汉王朝的最终胜利,使匈奴从西域的历史舞台上逐渐淡出。公元前68年,屯垦于轮台、渠犁的卫伺郎(后来成为西域都护)郑吉,率部移驻交河,与车师国王同治交河,从而使这里成为卫护西域边疆的军事重镇,也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的前沿阵地。

  到了公元5世纪中叶,一向风云变幻的西域,又一次迎来了战争的阴霾。其时,河西走廊的北凉王朝被北魏攻破,北凉王逃往西域,居住在了高昌。为控制要冲,扩散实力,北凉王不久便引柔然兵前来袭击交河。车师国王被围在交河城内,城外来兵断了城内的粮草,车师国王败逃。创立交河都城,并在这里治国长达700多年的车师前国就这样覆灭了,一个族属不清的民族也便在这个时候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高昌王国的一个郡治。

  历史总会和人开玩笑,交河被诗人写成了天设的

  到了明朝,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见到已废弃多年的交河故城,忍不住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在这首诗中,陈诚将车师人“挖”出来的交河城写成了天设的,这中间也许包含着几许赞美的成分,可他却又笔锋一转说不知故城废弃了多少年,难道是他真的说不清楚吗?略有些文学细胞的人一看就知道,诗人只是不想回首那段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往事罢了。

  两千多年的井里还有水,200多个婴儿的坟墓整齐地排列在故城中

  历史一旦与文姻,历史便多出了几分耐人寻味的东西。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交河傍。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忧怨多。

  这是唐朝诗人李颀写下的有关交河故城的诗。李颀面对唐代交河城,回望西汉时的战火狼姻,看到黄昏到来时交河旁饮马的土兵还带着做饭和报警两用的行军锅(刁斗),仿佛又见细君公主冒着风沙走在与乌孙和亲的路上,琵琶声中尽是悲怆哀怨……从中,不难看到汉唐两代的交河城困顿局面,战争使交河城生出了些许凄凉的成分。

  我以今人的情怀走在故城的大道上,不时会看到城中的一口口古井,没有想到的是,在城东门的一口苦井底部还有明晃晃的水!一位素不相识的游人问我:“千年的古井中还有水,你信吗?”说:“信!”之后,这位游客告诉我,在故城的西北角有一片墓地,整齐地排列着200多个婴儿的坟墓。每个墓长不过1米,宽不足0.5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小基本相等的婴儿被埋在了同一个地方?是因为温疫,还是在战争中被掉的?直到今天,也没人能说清这个问题,为交河故城的一大谜团。

  古井的水已千年没人用了,鲜活的婴儿被埋在了这座古老的城池里,交河这座由车师人创立下来、位于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十字路口的故城,虽经历千年风雨,但幽怨依然!

  夕阳西下,置身于残垣断壁间,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当年生存于交河城的一个青年。为什么会是这样?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随后,我注意到,交河故城所有临街的民居均为背向主要街道的,只有走进小区街巷才能看到一家一户的门窗,犹如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这算是一种防范吧?

  在文明的进程中,战争有时仿佛必不可少。但被战争毁坏甚至毁灭的东西,都叫人伤心淋漓——但愿更多的人更多地关注交河故城,因为,他曾凝聚着车师人、匈奴人、汉族人以及吐蕃人的辛劳和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交河故城
历史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姑师人已经在此居住,公元前108年至公元450年为车师前国的都城。汉代戊己校尉设于此。公元450年至公元640年归属高昌郡、高昌国。公元640年至公元九世纪初归属唐朝交河县,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设在这里(公元640年-公元658年),九世纪中叶属高昌回鹘管辖,十四世纪末毁于战火。故城布局贯穿故城中部的中央大道将故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的中部为官府区,周围是院落区。西区和城区北部为寺院区,现在能辨认的就有50余座,其中最小的仅1平方米,最大的寺院占地5200平方米,东西宽59米,南北长88米,为南北朝时期至回鹘时期遗存。城北部空地还有101座排列整齐的佛塔,小方塔每25座一组,共四组,中间有一座大方塔。从城南部南城门进入城市,经瓮城,有一条长350米,宽10米的南北大道,它是交河故城的主轴线,城东有一城门通向崖底,实际上是一个防御工事,大道的北部就是最...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写,这里是古代西域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流中心。交河城是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汉,毁于十四世纪前半叶元代的战火中。该城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到今城内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待道等建筑物保存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都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长60米的地道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
· 故城县
历史元代置故城县,治所在故城(今故城镇)。明清时期为直隶河间府故城县,治所均在今故城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城迁郑家口镇。1964年原山东省武城县京杭大运河以西地区划归故城县。地理地处华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3.2℃,降水量575毫米。京杭大运河、清凉江等河流流经本县,江江河发源于本县北部。杏基湖为全县最大的湖泊。行政区划辖9个镇、4个乡。经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高粱、花生、棉花、苹果、鸭梨、大枣等。特产“龙凤挂面”,为历代宫廷贡品。工业有钢丝绳、皮毛加工等。旅游游览地有建于北宋的庆林寺塔等。历代名人窦建德刘黑闼马中锡秘丕笈冯治安杜锡钧李立旺周子玉郭庆国李自修崔书琴官方网站中国故城衡水市故城县商务之窗
· 黄国故城
注释
· 黄国故城
作者:潢川县黄姓研究会黄国故城远古时代的中华大地,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都城。黄国古城建立在今河南潢川县隆古乡政府所在地,是黄姓的祖根圣地,也是古黄文化的文史馆。经过三、四千年的风雨摧残,故黄国都城现只有残墙断壁、夯土陶片。古城遗址位于淮河之南,潢河之西岸,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国都城,也是全国罕见的春秋古城遗址。她形成于黄族定居于此地的夏朝初期,后来逐渐增添一些防护性建筑,到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已经是淮河岸边一座恢宏的城池。如今,古城遗址的城垣尚在,周长6770米,略呈长方形,城内面积2.814平方公里。在城南正中位置,有一高出地面5米的宫殿遗址社区,周围世代民众称之为“黄君台”、“黄孙台”、“黄君庙台”。台上有一“天池”,水清四季,久旱不涸,又被称为“神池”。在东西城墙外,有四处制陶作坊、两处制铜作坊遗址,周围散布着西周、春秋时期的各种陶片、铜渣、残破铜片,以及戈、矛剑等兵器残片。从遗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