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婚姻”一词是如何来的?古代不同的时代有怎样的婚姻制度?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3
转发:0
评论:0
“婚姻”一词是如何来的?古代不同的时代有怎样的婚姻制度?,“婚姻”一词是如何来的?古代不同的时代有怎样的婚姻制度?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

  “婚姻”一词是如何来的?古代不同的时代有怎样的婚姻制度?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也就是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过程。

  西周时期,我国通行的是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龄制。古人认为:男三十筋骨坚强,可以作父亲,女二十发育成熟,可以当母亲。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理知识认识水平的提高。此后,历代王朝关于婚龄的规定逐渐降低。

  春秋时期,齐桓公规定:男子三十成家,女子十五出嫁。

  汉代曾规定:女子十五以上不出嫁者交五倍的赋税,强迫人民早婚,以至很多父母不懂怎样抚养教育儿女,造成婴儿死亡率增高。

  西晋规定:女子年十七,父母不为其出嫁,由地方官史择配。北周时男十五,女十三以上都要婚嫁。

  唐初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对婚龄有所放宽,规定:男二十娶,女十五嫁。此后,自宋至清,法定的婚龄都在男十六,女十四左右。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低,劳动人民也需要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在历代统治者强迫下,也逐渐接受了早婚政策,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中早婚早育的传统心理状态。

  我国西周以前,已有不甚严格的同姓不婚习俗。它符合人类婚姻由群婚到一夫一妻制进而消灭近亲通婚的历史趋势,是我国婚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在古代,王室的婚姻,可以说是一种很“麻烦”的事,首先要“门当户对”,但皇帝只有一个,自然不可能有两个王室,于是也只能有求于功臣勋爵之家。例如汉武帝时,长公主要嫁人,却很难找对象,结果选来选去,只有选了当时在军事上有最高威望的大将军卫青,但卫青在未成名之前,却只是为长公主控马的小卒。

  与皇帝做“亲家”,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是非常出名的,他就是后周的独孤信。所生三个女儿,竟分别嫁了三个皇帝。一个嫁给后周皇帝封为周后,生周武帝;一个嫁给隋文帝,生隋炀帝;一个嫁给李渊的父亲,生下唐高祖。同时有此荣耀,历史上也只有他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没有钟表,是如何来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的?
生活在现代,我们有手机,有手表,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来帮助我们看时间,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方便的,那么古代没有钟表,是如何来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的?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现在看一些古代的电视剧,你会发现有更夫打更的场景,而“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更是成为了更夫的代名词了,在古代,打更其实也就是准点报时了,一般晚上起点的时候会打更,这个打更被称为“落更”,晚上九点还会打一次称为“二更”,“三更”为晚上十一点,“四更”为凌晨一点,“五更”为凌晨三点。那么这些打更的人到底是如何准时打更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古代的计时工具了。其实最开始,一些古人是看太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抬头看看太阳,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不过这种就有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较为粗略的看时间的工具,并不是十分精准。后来到商朝的时候,发现在甲骨文上记载着有使用圭表的历史,并且明确表示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图源...
· 檀香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檀香应是古印度人最常使用的香料,其香气浓烈,纹理细腻,焚香、雕刻两相宜,最重要的是它不像沉香那样难寻,所以古代贵族涂身的香料都会选用上好的檀香。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用檀香磨碎制成香膏涂身,是婆罗门种姓身份的标志;又有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写道:十车王的二字罗摩身涂香气浓郁、闪着红光的上好檀香。檀香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至于佛教啥时候传入,众说纷纭,我特地去查阅,说一共有五种说法。最早的说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二记载:“予按《符子》曰:‘朔又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王乃命豕宰养之。十五年大如沙坟,足不胜其体,王异之,令衡官桥(桥即大衡器)而量之。折十桥,豕不量。命水宫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钧。……乃知以舟量物,此燕昭王时已有此法矣,不始于邓哀王也。”燕昭王(公元前335年-公元前279年)生于公元前4-3世纪之间,原始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尼泊...
· 清朝婚姻制度是怎么的?如何评价法律文书约束下的婚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清朝入关以后,在汉人和汉文化的巨大影响下,清朝对于婚姻制度的规定开始全面接受孔孟思想的传统观念。在明朝的基础上,清朝对婚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而逐步发展成带有满族和汉族两个民族特色的独特婚姻规范。在《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大清通礼》等等官方法律文书中都对当时的婚姻制度进行了详尽说明和约束。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满洲八旗军队挥师入关,而后统一中原地区,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而清朝上层统治者所奉行的满族文化因其局限性和不系统性,在面对历史悠久、系统完备的汉文化尤其是孔孟文化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弱不禁风。而且,想要将以汉族为主、汉文化为正统的中原地区治理好、长久统治下去,继续推行满族文化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清朝除了大量启用汉臣以外,还几乎全部沿用了明朝的治国制度和法律法规。对于婚姻制度而言,清朝在大量...
· 历史解析——宋朝的婚姻制度
?在宋代,两项仪式由于其社会和开支方面的重大影响,在一个家庭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即婚礼和丧礼。除此以外,女孩适龄订婚的笄礼、四季的释奠礼、祭祖礼以及年轻男子年满15岁时的冠礼(在这个礼仪中他们穿上长袍并取字)等,在贯穿其一生的诸多礼仪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冠礼是仿效古礼重新恢复的,而婚丧礼并不仅仅是繁文缛节,更是宋代传统生活的一部分。婚丧礼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个体家庭,它们对中国文化的阐释极其重要,通过这一阐释,人们得以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继而得以沟通古今。?中国家庭是由家长主导的,这意味着父亲或祖父对家庭具有法律赋予的统治权威。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祖父对整个家庭及其成员(包括其妻妾、儿子和儿媳、孙子和未出嫁的女儿,以及辈分较低的亲属和仆人)负有法定责任。他对家中一切重要事务,特别是祭祖,具有绝对的权威,而祭祖被认为对于家族的延续、巩固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士大夫家庭的家长在宗祠主持祭祀,宗祠是家...
· 古代修祠堂的最高水准,价值过亿的金丝楠木是何来头?
在电视剧《新乌龙山剿匪记》里,反派陈子贤有一句台词,打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去跑路,只是可惜了我家祠堂门前的那几根金丝楠木柱子,带不走了。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很奇怪,因为要跑路的话,肯定是带上金银细软,为何陈子贤反而念念不忘的是金丝楠木柱子?因为金丝楠木太珍贵了!在现在,一根能做建筑材料的金丝楠木木材,其价值是几千万,甚至过亿。而且有价无市,金丝楠木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不得随意买卖,否则就要判3到7年。而且现在野外普通的能够做柱子的金丝楠木几乎是绝迹了,而一些人的老建筑祠堂,却有宋朝,明清流传下的老建筑,还有一定的可能性用的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跟普通的树不一样,千年不朽。虫不蛀,不开裂。祠堂是一个家族的家庙,是祖宗灵魂寄托的地方,而很多人的家谱,族谱也存放在祠堂里,所以在古代,很多官宦之家,巨贾富商,会在修建祠堂时用上金丝楠木。由于金丝楠木出自四川,贵州等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