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哪些城市从未改名?这两个城市为什么不改名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5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哪些城市从未改名?这两个城市为什么不改名字?,历史上哪些城市从未改名?这两个城市为什么不改名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史上哪些城市从未改名?这两个城市为什么不改名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城市改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也不是近现代才有的,古代也有很多改了名字的城市,在不同时期叫不同的名字,都与当时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上大多数城市后来都改了名字,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那么这些没改过名字的城市有哪些,它们为何能一直保持原本的名字不改呢?

  有两座城市,两千多年来,从没改过地名——邯郸、咸阳。

  (一)战国中后期最核心的两座城市

  先说邯郸:

  有个成语“邯郸学步”,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的典故。战国中期,赵国都城邯郸,是中原地区(时称“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属于“引领潮流”级别,连那里人走路的步态,都有人刻意效仿。情境想象一下,能联想到“梦巴黎”的有木有。

  赵国是春秋末年才有的;最初的都邑在“赵城”。赵城是哪儿,其说不一;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今河北省赵县;也有说是在今山西省某地。赵国成为周天子正式册封的诸侯之后,没多久就“僭越称王”。随着国力增强,处于“南北要冲”地位的都城邯郸,取代了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成了当时最繁茂的商业集散地。

  商业集中,意味着财富集中;财富集中,往往就衍生出“灯红酒绿”。如此,邯郸,成为那个时候的“流行标志”,也就很容易想象了。

  再说咸阳:

  这是个战国中期平地而起的城市,是秦国商鞅变法期间,由变法“总设计师”商鞅,提议并主持初期建设的。

  秦国,作为“后起”的“边地”诸侯,除最早时候的“都邑”,叫作“都城”的,历史上一共有3座——雍城、栎阳、咸阳。其中雍城做都城时间最长,栎阳最短,咸阳最后。

  商鞅变法之始,秦都是栎阳。迁都咸阳,是商鞅作为当时秦国最高谋臣,对当时的国君秦孝公提的战略性建议。商鞅规划的咸阳城,很大、很气派。但他并没最终完成自己的规划。咸阳城真正的完整构成,是在之后的秦惠文王时代。

  据说,最鼎盛时期也就是秦始皇统一的那时候,咸阳城没城墙,因为四周的自然山脉,就可以权作城墙了。这个可能有点儿夸张。

  说个更靠谱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耳熟能详吧——

  荆轲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带了个武士,叫秦舞阳。说之所以没刺成,大半是因为这个秦舞阳。秦舞阳是“猪队友”,到了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的咸阳宫,被宫殿的气派和森严的戒备,吓得失态。都说他小子并非怂人,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胆量过人;曾是刺秦第一人选,被刺秦总策划燕国太子姬丹(太子丹)奉为上宾,可以“带剑进宫”的。之所以到跟前失态,主要是被咸阳宫的气派吓到,而不是后悔参与了这项有去无回的任务。

  也就是说,咸阳宫,在频繁进出燕国宫殿的秦舞阳看来,宏大得吓人。那么,秦舞阳频繁出入的燕国宫殿,是不是比较小呢?燕国虽地处偏远(当时算偏远),但地位很高,是足周一朝唯一“合法”拥有两个都城的诸侯国,“上都”在“蓟”,即今北京市;“下都”在今保定一带。

  若干年前,保定那边,挖掘出一个铜物件,直径七十多公分,考证后的结论是,这大家伙,是燕国“下都”宫廷大门的门环。七十多公分直径的门环,什么概念呢,个头相当于紫禁城大门(午门)门环至少俩那么大!等比例设想,燕下都的宫门,至少不会比今天能看到的午门小。

  那才是“下都”,上都呢?燕国的宫廷,这么揣测来,该是够气派了。可咸阳宫,却把频繁进出已经是那么气派的燕国宫殿的秦舞阳,吓尿了,那么咸阳宫的气派……我反正是想象不明白。

  咸阳不仅“大”,更是战国中后期倍受关注的地方。因为她是秦都。她蕴含着强大的秦国及其吞并天下的野心与谋略。在“山东诸国”眼里,遥远的咸阳,是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

  (二)历史的巧合和必然

  如果说,有谁,会跟邯郸和咸阳都有着密切关系的话,最有名的一位,当数秦始皇帝嬴政了。邯郸,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母亲的故乡;咸阳,是他成长为政治家的地方,也是他成就千古伟业的地方。

  他的父亲,幼年时,作为政治人质,被送到赵国,久居邯郸。他的母亲,据说是邯郸城里有名的“商女”。他的老师吕不韦,是长住邯郸的大商人,他父母亲的“牵线人”。

  在他还是蹒跚学步的幼儿的时候,吕不韦和父亲,为政治图谋,离开了邯郸。他靠母亲卖身养活。过了几年,稍长大了点儿,他跟母亲,被吕不韦一起接去了咸阳;其时,他的父亲,已经在吕不韦的谋划之下,登上了秦王宝座。

  还是孩子的他,告别了邯郸。邯郸,留给童年的他的,更多是贫困、惊吓和母亲卖身的屈辱。很恨邯郸,甚至恨母亲。后来,他的秦国,战胜了赵国,占领了邯郸。他下令血洗这个给他留下痛苦而屈辱的回忆、让他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干净”的地方。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极权时代,在以摧毁政权、灭亡国家为目标的残酷战争状态下,他挥挥衣袖间的一句话、一声愤怒的嘶吼,曾经繁华无双的邯郸,就被强大而无情的战争机器,须臾间碾碎成漫天血水,流淌进历史长河……

  随着赵国的灭亡,邯郸迅速衰落;却因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仍然持续存在;虽没再重新拥有“邯郸学步”式的繁华出众,却一直到今天,还作为“历史名城”和工业基地,跻身“名城”之列,并且奇迹般地没改过名字。

  不知道,下令“屠灭”邯郸的秦始皇帝嬴政,终究没完全把这座城市彻底毁灭、夷为平地,而竟也没更改她的名字,是否因由一念的仁慈;那或许有的一念仁慈里,是否含着他对童年的一丝缅怀,和对一直恨着的母亲的原始感恩。

  相比邯郸,咸阳,对于秦始皇帝嬴政来讲,充满着辉煌,也饱含“成长的烦恼”。

  初到咸阳时,他还是十来岁的孩子。他和他的母亲,还有吕不韦,甚至还有他那已经坐上秦王宝座的父亲(名“子楚”,史称秦庄襄王,在位纪年3年),被咸阳权贵们私下称“邯郸党”。

  但无论如何,最终,他继承了父亲留下的秦王宝座,吃尽苦头,隐忍了难以言述的心酸、屈辱,避开了无数内外暗算,终究完成了先祖意愿,成就了统一大业。

  除了跟秦始皇帝嬴政的“缘分”,这两座城市,还有很多人未必知道的另一层关系——咸阳是秦国都城,邯郸是赵国都城;秦国和赵国,在战国时期,是死对头;可他们却拥有共同的祖先。

  秦国姓“嬴”,是“姓”;赵国姓“赵”,却是“氏”;非要揪扯赵国的“姓”,其实,也是“嬴”——他们俩,原本一家子来的!

  嬴姓部族,在商朝时,曾很受器重;至商朝末期,更受倚重。商亡后,作为抵抗胜利者“周”的主要力量,嬴姓部族获罪,被剥夺了“姓”,“死亡流放”;其中一个旁支,因为是旁支,没有受到同样惩罚,沦为周朝王室的仆从。后来,他们中的主要支脉,在今甘肃天水一带重新扎根,在西周中期,重新获得“嬴”的姓,被周天子(孝王)封为“天子附庸”,即是后来秦国的雏形。稍早,那个当初没获罪的旁支的后裔,史称“造父”的,因为立了大功,被周天子(穆王)赏赐,封邑在“赵城”,遂“以地为氏”,即是赵国的先祖。

  (三)缘何从未更名

  邯郸名字的保留,想来更是“邯郸学步”的典故,而非秦始皇帝与她的关系。另外还有种可能,就是随着战国时代结束、大一统时代开启,这个地方在军事上的“价值”,大大减弱,以至于“无”。军事上不重要,曾经的繁华也荡然无存,似乎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战国以后,再没有任何一个政权,将其作为中心城市。说起来,像有点儿“可怜”;可恰恰因此,她得以保留“原名”至今,也可以说有失有得。

  至于咸阳,秦帝国灭亡之际,这座城市,遭到了比稍前不久的邯郸更为悲惨的厄运,几乎被毁灭殆尽。紧随建立的汉朝,在毗邻之地建都,称“长安”。不知是出于对秦帝国的“敬意”,还是要跟“暴秦”形成鲜明对照,几近毁灭的咸阳,连同名字,被一起保留了下来。

  西汉之后,世人对“暴秦”的痛苦记忆,已消磨殆尽,政治重心由“关中”转向“中国”(今河南省);咸阳也好、长安也罢,成了“边地”;至隋唐,才又重新回到中心位置。

  曾经,咸阳,成了“大长安”的一个区域,但地名和城市形态,都得以保留。那时,这个保留,应该更是因为后世对伟大而一闪即逝的秦帝国的敬意了。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曾不止一次向省里以至中央申请,欲将毗邻的、规模很小的咸阳市,归并为西安市的一个区,均未能成;甚至连陕西省以省的名义,向中央提请,都没打回来。个中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作为敬畏历史的老百姓,我个人的理解是: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政权的都城,无论如何,都应以完整的城市形态,以其故有的名称,一直保留,以表对那一段历史的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两个城市,古时候的名字非常好听,现在改了名,听着难受
华夏大地历史悠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诞生了无数悠久的地名。有很多地名不仅底蕴深厚,而且非常好听。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绝大多数的地名也是有过改变的,很多地方现在的名字和古时候的名字已经不一样了。这些地名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古名很好听,现在的名字也很好听的。比如洛阳,成都,这两个是两千年来没有改过名字的,都很好听。姑苏,现在叫苏州,同样都有江南烟雨的感觉。广陵,现在叫扬州,听上去依然有烟花三月的气象。金陵很好听,南京也还可以。这几个地方的古名和现在的名字,听起来都还不错。第二类是古名一般般,现在的好听了。比如古时候有个地方叫处州,平淡无奇,现在叫丽水,很美的名字。古时候还有个地方叫由拳,听起来奇奇怪怪,现在叫嘉兴,听起来不错。第三类是最惨的。古时候的名字优雅动听,现在改了名后,逼格直降十级,名字里满满都是喜感。这样的地名,说两个最有代表性的。1、真定-石家庄说到常山真定,大概没有人不知道的。三...
· 探索:中国为什么很多城市的名字中带“阳”?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的名称,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扬州、徐州、荆州等城市,就跟古代历史上的古九州、东汉十三州等区划存在直接的关系。除了很多城市的名称中带有“州”字,还有不少城市的名称中带有“阳”字。就中原大省河南省来说,洛阳、信阳、南阳、安阳等的名称中都有阳字。至于湖南省的岳阳、益阳,四川省的绵阳、德阳,也都是这样名称的城市。那么,为什么中国很多城市的名字中带“阳”呢?网络配图一首先,对于该问题,可以用“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来概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阴”“阳”概念相对复杂。就城市名称中的阳字或者阴字,主要和中原地区地理及太阳照射有关。一方面,对于中国黄河中下游一带,也即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二另一方面,与“阳坡”相对应的是,北为阴,...
· 六个想要变回原来名字的城市
一、长安变成了西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安多个朝代的都城。早在西周的时候,长安地区作为西周的都城,被称为“丰镐”,而在秦朝时期,长安地区则属于咸阳。当然,对于西汉和唐朝这两个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朝代,长安因为是当时的都城,所以备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所以,对于长安变成了西安,很多人认为长安更加具有历史的底蕴和厚重感。二、庐州变成了合肥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不过,就合肥之前的名称庐州来说,可能更受欢迎点。早在商朝的时候,庐州地区被称为虎方,在周朝时,庐子国在这个地方建立都城。隋文帝时期,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带“州”的地名更加有历史内涵,比如扬州、豫州等,所以也有人觉得庐州的名字要强过合肥。三、徽州变成了黄山黄山也属于安徽省,尽管黄山在旅游上很有名气,然而,相对于徽州,可能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
· 中国十大最富省会城市排名哪些城市在榜?
十大最富省会第十名:陕西西安西安历史悠久,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历史悠长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肯定不会差第九名:广东广州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广州对外贸易发达,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广州自秦汉至明清,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即有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发展肯定差不了到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较长时间内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第八名:山东济南济南,简称“济”,别称“泉城”,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新一线城市。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
· 国内唯一历经3100多年未曾改名的城市,沧桑古城。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8000年前,它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它是战国之赵都,荀子的诞生地,秦始皇的启蒙地,曹操的称霸地.....它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它有关的成语多达3000余条,“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皆出自这里......而且它还是太极之乡、指南针的故乡、钢铁之都...它就是河北省的邯郸!邯郸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这绝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但是邯郸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里的自然风景也是灵秀美丽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